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分析ALG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4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诊断为AA并接受ALG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54例完成了ALG 疗程.其中极重型AA(VSAA)34例,重型AAⅠ型(SAAⅠ)103例,重型AAⅡ型(SAAⅡ)7例,中型AA(MAA)10 例.结果 154例中,基本治愈62例(40.3%),缓解15例(9.7%),进步28例(18.2%),无效或死亡23例(14.9%),失访26例(16.9%),总有效率为68.2%,复发8例(5.2%).63例出现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等.发生时间为用药1~5 d,持续1~4 d.8例因严重变态反应而停止使用ALG,其中1例死于严重的全身血管性变态反应.81例出现血清病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肿痛等.发生时间为ALG治疗结束2~14 d,持续1~12 d.有无血清病与ALG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年龄、CD4/CD8、人白细胞Dr抗原与血清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ALG治疗AA疗效肯定,变态反应和血清病为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应用甲泼尼龙可较好地控制过敏和血清病症状.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以往认为,再障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三个方面.现有的证据表明,再障的发病机制呈明显的异质性,免疫介导致病机制在再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再障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疗法(IST)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11月住院接受IST治疗的、可进行疗效评估的11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0例患儿中,重型AA(SAA)83例,非重型 AA(非SAA)27例。前者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及泼尼松、雄激素四联治疗,后者采用CSA联合泼尼松、雄激素三联治疗。结果:SAA与非SA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9%和70.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骨髓CD34+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与预后无关。治疗有效组患儿年龄、病程、骨髓CD3+、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0岁、骨髓CD8+细胞比例>25%的患儿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对应组的3.36倍和3.59倍。结论:IST治疗儿童AA疗效确切。年龄、病程、CD3+、CD8+ T细胞水平与IST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高发国家。然而急性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能诱导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癫痫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69年Walker提出癫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1997年Besedevdsky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以来,国内外学者不仅对癫癎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状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癫癎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进一步的探讨,而临床上用免疫学方法诊疗癫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综述了近十多年来癫癎免疫学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免疫抑制疗法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IST治疗的5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5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 在CAA患儿中,抗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sA单独治疗组(80% vs 44%,P40%、治疗前无重症感染以及有G-CSF早期治疗反应的患儿治疗效果较好,而治疗效果与AA分型、年龄等指标无关。结论:ATG+CsA联合治疗是治疗儿童A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程长短、有无严重感染、骨髓造血面积及G-CSF早期治疗反应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受体(IL-11R)的含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A)的发病机制,试图为IL-11治疗(AA)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免疫法诱导建立AA的动物模型,分别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AA)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IL-11R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大部分AA小鼠血中IL-11及IL-11R的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17/30只小鼠同时存在IL-11及IL-11R水平降低,而13/30只小鼠仅有IL-11R水平的下降.结论 IL-11及IL-11R在AA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高发国家。然而急性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能诱导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CD4+  相似文献   

9.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肺内外并发症多、常规治疗欠佳.目前认为,机体免疫清除功能障碍、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病原体免疫逃逸在该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文就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陷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缺陷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BM-MSCs 缺陷在AA 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AA 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证据证明了BM-MSCs 缺陷在AA 的发病中极有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其生物学特点、基因表达谱的缺陷,抑或是增殖分化能力、造血支持作用乃至免疫调节功能的耗竭,都成为在免疫失衡基础上促使AA 不断进展至难以恢复的重要节点.随着MSCs 研究的不断深化,将恢复骨髓造血微环境为主要目的的MSCs 输注可能成为AA 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细胞介索(IL)-17主要是由CD4+CD45RO+记忆性T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它可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释放IL-6、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促进CD34+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的募集.变应性哮喘(AA)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Ⅱ-17是连接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该文就细胞因子IL-17和其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胆道闭锁是一类累及新生儿肝胆系统的危害严重的疾病,该病在东亚民族高发.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易感、病毒感染及免疫失调等有关,其中免疫失调可能是胆道闭锁发病的中心环节.病毒感染而继发胆管上皮自身免疫炎症损伤的学说目前逐渐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现对胆道闭锁免疫损伤失调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以骨髓衰竭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免疫紊乱与其发病有关,具体机制还不清楚.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在维持骨髓微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23-112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儿童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之一,尤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往往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随着有关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经验的不断总结,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且随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应用及骨髓移植的开展,SAA疗效已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就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37例诊断为SAA并接受ALG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型)103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34例。结果 SAA-Ⅰ型组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3.8%和56.3%,vSAA组为67.6%和47.1%,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Ⅰ型组过敏反应和血清病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0%和52.4%,vSAA组为50.0%和5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Ⅰ型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5.6%和5.8%,vSAA组为87.2%和1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LG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SAA疗效肯定,对于vSAA患儿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网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网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中的表达,以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AA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IL-12I、L-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儿外周血IL-18I、L-12、TNF-α水平升高,而IL-3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在小儿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 AA患儿外周血Th17/CD4+细胞比例为(1.44±0.30)%,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的(0.37±0.17)%(P<0.01)。AA患儿血浆中IL-17、IL-6水平分别为(184.44±31.94)pg/mL、(19.89±4.70)pg/mL,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120.47±18.39)pg/mL和(10.44±2.51)pg/mL(P<0.01),且IL-17和IL-6水平均与Th17细胞比例成正相关(r=0.74,P<0.01;r=0.68,P<0.01)。结论 AA患儿Th17细胞数量、血浆IL-17和IL-6水平显著增高,提示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A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收治的2例及文献报道的19例儿童SLE相关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SLE及普通AA进行比较.结果 21例患者SLE和AA常不能同时诊断(占90.4%),SLE与AA的诊断相隔时间为-1~9年.实验室检查中抗ds-DNA抗体(42.8%)及补体降低(38.9%)的阳性率低于单纯SLE,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3.5%)及网织红细胞降低(17.6%)的发生率均低干普通AA,骨髓像、骨髓病理(100%)示骨髓造血不良,T细胞亚群中CD4+降低,CD8+升高,CD4/CD8倒置.治疗的有效率达85.7%,病死率约9.5%.结论 SLE相关A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外周血三系持续减少的患者应尽早作骨髓检查及免疫指标检测,以减少漏诊;其骨髓像、骨髓病理及T细胞亚群的特点与普通AA相似,但预后明显好于普通AA.  相似文献   

19.
胡亚琼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1):238-241,244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机制尚未明确,早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循环抗体和效应细胞,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治疗对T细胞的作用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变化、CD4+调节性T细胞亚群、修饰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免疫效应细胞募集机制、单克隆技术支持下的重组变应原、变应原DNA疫苗、变应原耦联佐剂.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肾病综合征(NS)儿童部分表现为糖皮质激素(GC)抵抗,治疗非常棘手,预后不容乐观.NS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因此激素抵抗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NS本质上不是由免疫介导的,免疫异常在NS发生中的作用也不同.现从GC作用机制各环节阐述GC抵抗的发生机制,并介绍激素抵抗型NS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