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2.
3.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毒素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试验测定了40例肝硬化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示:无复水组血浆NO和内毒素高于正常人,有腹水组高于无腹水组,肾功能损害组高于无肾功损害组。血浆内毒素和NO含量呈正相关,提示二者与肝硬化及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与肾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各种肝炎与肝病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ETM )。ITEM对肝炎的重型化与慢性化具有重要作用[1,2 ] ,但实验结果多来自注射内毒素或体外细胞培养的观察 ,肝损伤伴有IETM的体内实验研究较少。为此 ,我们应用饮用硫代乙酰胺 (TAA)复制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动物模型 ,以探讨内毒素对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采用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12 0~ 16 0g ,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二、材料硫代乙酰胺由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提供 ;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fromE .Coli;0 5 5 :B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致大鼠肝硬化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应用DMN造成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HOC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y1.1在模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于造模4周肝纤维化最重,形成假小叶,伴大面积出血坏死,6周开始缓解,8周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Thy1.1阳性染色细胞2周开始散在分布,4周增多于纤维间隔周围,6周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周开始减少。超微电镜曼示HOC具有形态小,核以卵圆型为主,高的核/浆比例等特点。结论在DMN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Thy1.1染色的肝脏卵圆细胞呈现曼著的阳性表达并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在肝硬化消减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大鼠肝组织酒精性脂肪变及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不同来源一氧化氮(NO)在肝酒精性脂肪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西沙比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IBO),细菌及内毒素转位,小肠转运时间及小肠通透性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对照组大鼠25只,肝硬化治疗组20只(用等渗盐水),另20只肝硬化大鼠用西沙比利治疗,动物均测定各种参数如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转运时间及通透性。结果:48%肝硬化大鼠发生细菌转位,与无IBO肝硬化大鼠比较,IBO肝硬化大鼠的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发生率高,肠转远时间延长,小肠通透性增高。BT的细菌与IBO主菌群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西沙比利处理的肝硬化大鼠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及IBO发生率降低,这与肠转运时间增快及通透性降低密切相关。结论:肝硬化大鼠内毒素和细菌转位可能是由于IBO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而IBO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肠转运时间延长所致。西沙比利可加速小肠转运时间,改善小肠通透性,这有助于防治小肠细菌和内毒素转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力宁(甘草甜素的复方针剂)对肝硬化动物模型肝脏内核因子出NF-κB)结合活性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强力宁生物活性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力宁组、后二组给予四氨化碳和乙醇造模处理以诱导慢性肝损伤,强力宁组予造模处理同时给强力宁治疗。各组大鼠在四氯化碳等处理后第9周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标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部分肝组织提取细胞核蛋白进行凝胶迟滞实验以观察NF-κB活性。结果:四氯化碳等处理后9周模型对照组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强力宁组。组织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较强力宁治疗组更为严重。模型对照组肝脏内NF-κB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而强力宁组大鼠肝脏内NF-κB结合活性与正常组相接近。结论:本研究显示,强力宁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联合乙醇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NF-κB的结合活性的增加,这可能是强力宁具有保护肝毒索性肝损伤和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陶金华  马雄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2,7(3):156-157,187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制剂乐托尔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道症状、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24例,口服乐托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的变化,并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结果:乐托尔治疗组的腹泻、腹胀缓解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氨、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的病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IL-1、IL-6水平改善的病例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乐托尔治疗组和培菲康治疗组的各项症状和指标改善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乐托尔胶囊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症状,并能降低其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8只,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测定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和肝脏NOS比活性,观察肝脏β-B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结果 除TPN组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NO浓度、肝脏NOS比活性,肝硬化对照组比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肝硬化TPN级比肝硬化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NO含量,肝硬化对照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但肝硬化TPN组比肝硬化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肝脏β-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正常组为-,肝硬化对照组为+,肝硬化TPN组为++。结论 NO可能是一种抗肝损伤因子,损伤因子存在时,表现为肝脏NOS活性增强,当肝脏NO含量减少时,表现为肝脏损害的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内毒素,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与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镉还原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四氯化碳(CCI^4)诱发大鼠肝硬变形过程中血浆内毒素,NO,ET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硬化进程中血浆内毒素,NO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应用~(57)Co同位素标记微球技术,观察促红素对CCL所致肝内型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应用荧光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平均动脉压(MAP)、内脏血管阻力(SVR)和血红蛋白(H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压(PP)、内脏器官血流量(SBV)及血清NO_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促红素治疗组高动力循环状态明显改善,与未治疗组比较,前者Hb含量显著升高(171.62±7.50g/L比115.25±11.25g/L,P<0.01).血清N0_2~-含量显著降低(1.301±0.301μmol/L比4.68±0.736μmol/L,P<0.01)。提示,内源性NO是介导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主要因素,促红素通过促进Hb合成,从而加速N0灭活,对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可能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壁NOS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的变化特点,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组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SMA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的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纯化重组人 C 反应蛋白(rhCRP)对正常人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用凝胶色谱柱法收集血小板,用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血小板eNOS 的活性。将收集的血小板和组织胺、N_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不同浓度纯化的 rhCRP-起孵育后测定血小板 eNOS 活性。结果组织胺可以明显增加血小板 eNOS 活性;eNOS 抑制剂 L-NAME 可以明显抑制 eNOS 活性以及用组织胺刺激后的血小板 eNOS 活性增加;rhCRP 明显抑制组织胺刺激后的 eNOS 活性,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rhCRP 对正常人血小板经组织胺诱导的 eNOS 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一定范围内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大鼠胃壁一氧化氮合酶的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在组织学上以胃臂粘膜及粘膜下血管扩张为特征,一氧化氮作为扩血管物质可能参与了此异常的发生。方法:使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显示肝硬化大鼠胃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肝硬化大鼠胃粘膜上皮、胃壁内小动脉及小静脉NOS染色均增强,胃粘膜上皮脱落、变性、不规整,胃壁内小动脉、小静脉扭曲变形。结论:肝硬化大鼠胃壁一氧化氮合酶产生增加,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丹参多酚酸盐(depside sal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对正常人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人外周静脉血,用凝胶色谱柱法纯化血小板,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血小板eNOS的活性.将收集的血小板分别与eNOS激动剂组织胺和(或)e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或不同浓度丹参多酚酸盐一起孵育30 min后测定血小板eNOS活性.结果 组织胺可以明显增加eNOS活性;L-NAME可以明显抑制基础状态下血小板eNOS活性以及组织胺刺激后eNOS活性的增加;丹参多酚酸盐在浓度0.1~10 mg/L间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血小板eNOS活性(P<0.05);浓度达10 mg/L时这种刺激作用达高峰,更高浓度时St,b板eNOS活性反而逐渐降低.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在一定剂量范围(<10 mg/L)内可以明显增加血小板eNOS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丹参多酚酸盐(depside sal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对正常人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静脉血,用凝胶色谱柱法纯化血小板,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血小板eNOS的活性。将收集的血小板分别与eNOS激动剂组织胺和(或)e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或不同浓度丹参多酚酸盐一起孵育30min后测定血小板eNOS活性。结果组织胺可以明显增加eNOS活性;L-NAME可以明显抑制基础状态下血小板eNOS活性以及组织胺刺激后eNOS活性的增加;丹参多酚酸盐在浓度0.1~10mg/L间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血小板eNOS活性(P<0·05);浓度达10mg/L时这种刺激作用达高峰,更高浓度时血小板eNOS活性反而逐渐降低。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一定剂量范围(<10mg/L)内可以明显增加血小板eNOS活性。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NOS的表达。方法:采用幽门半缝扎+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采用NADPH-d组化染色观察食管NOS表达,测定食管组织NO含量。结果:食管炎组大多呈NOS强阳性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食管组织NO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24小时比较P<0.01,术后48小时,72小时比较均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可引起食管上皮粘膜NOS的过度表达,过多的NO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免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3组(每组n=6),对照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分,再灌注90分;卡托普利组阻断前30分静脉注射卡托普利每 20分 2 mg/kg,再灌注时再持续静脉注射卡托普利每 90分1mg/kg,假手术组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置线但不阻断血流。观察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肌酸激酶含量及右心房血一氧化氮(NO)的变化,监测心肌功能。 结果:缺血再灌注心肌原生型NOS(CNOS)活性(P<0.001)及总NOS活性(P<0.01)显著下降,NO产生减少(P<0.05~0.01),卡托普利组缺血再灌注期间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30分心肌CNOS活性(P<0.01)及总NOS活性(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损害较对照组减轻。 结论:NO产生不足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卡托普利通过调节NOS活性,维持正常NO水平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