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的主要病因,Hp亦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直接关系尚难确定。在成功应用“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Hp相关性胃炎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了Hp感染对猪胃粘膜上皮PCNA表达和NDA倍体的影响,以表明Hp与猪胃粘膜上皮增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端粒酶的激活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失调是胃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本研究旨在对胃癌演变过程中Hp感染、端粒酶激活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Hp感染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中日韩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议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五届中日韩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议于2006年2月17—19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中方代表150余人,日韩代表120余人。中日韩三国学者就Hp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的研究、Hp和胃癌的关系、Hp与临床及Hp的诊断和治疗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Hp感染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并认为这可能是Hp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1)。  相似文献   

6.
幽门 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胃粘膜中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Hp是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L)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亦有密切关系,被WHO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而且常伴Hp感染,为探讨Hp在FD中的作用,我们将伴Hp感染的FD作根除治疗,并与胃肠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作对照,结果表明根除Hp治疗在FD中症状缓解率差,副作用多,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其定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定义为感染性疾病已在全球达成共识,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从Hp主要毒力因子VacA、CagA与胃癌的关系,根除Hp感染对预防胃癌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感染增加了胃癌危险性,但其确切的致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故近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Hp感染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而炎性细胞浸润首先累及腺颈部,腺颈部细胞属组织干细胞,为细胞增生、增殖、肠化的起始点,在长期的Hp感染所导致的慢性活动性炎症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p感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不同的毒力株。研究认为,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Hp菌株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对26075例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患者作胃黏膜Hp现症感染检测。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现症感染检出率达94.95%,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最高(99.84%);其次为慢性胃炎(94.71%)和胃溃疡(92.36%);胃癌阳性率也达76.95%。结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关系极为密切,与胃癌之间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下称Hp)与四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MALT淋巴瘤;④胃癌,在对Hp与肖病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人们开始注意其与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Hp对其它系统的致病基于以下特点:Hp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局部感染可能引起系统性反应:持续感染可诱导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原位和远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科常见病,它们均与胃癌发病有关。我院在2004年4月健康体检中共做内镜检查54例,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3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C-erb 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中与C-erb B-2的关系.方法对27例胃癌、5例癌前病变和15例对照组应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C-erbB-2基因蛋白.结果 Hp感染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而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Hp感染与C-erb B-2过度表达有关(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作为促进剂使癌基因C-erb B-2激活,说明Hp感染在胃癌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们剖析胃癌高发区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旨在为Hp感染及胃癌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胃癌高发区16村镇胃癌高危人群3033人,经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及X线初筛出1779例,接受了胃粘膜活检精查.其切片作HE及亚甲兰(MB)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Hp感染情况,同时利用PCR检测Hp.结果Hp总检出率为60.8%.其中男高于女;30岁~59岁组最高(62.4%);山区(64.4%)高于沿海区(56.7%);胃窦(36.2%)高于胃角(32.6%)及胃体(31.2%);以上P<0.01.胃癌Hp检出率为43.8%;各型胃疾病Hp检出率由高至低,前四位依次为胃粘膜糜烂(90.6%)、胃溃疡(87.0%)、中重度浅表性胃炎(79.8%)及萎缩性胃炎(75.3%),上述各组Hp检出率与轻度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6.8%)相比,P<0.01.与未检出Hp的组织学基本正常胃粘膜0%相比,异型增生(80.0%)及肠上皮化生(77.7%)的Hp检出率皆明显升高,P<0.01.结论庄河居民Hp感染与胃粘膜糜烂、胃溃疡、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呈明显正相关.庄河不仅胃癌高发且Hp感染亦是高流行.文内尚对有关结果只行了初步探讨,呼吁在我国胃癌高发  相似文献   

18.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31,自引:21,他引:10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胃粘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并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粘膜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测定172例内镜活检标本和45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其中内镜活检标本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胃溃疡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胃癌18例,手术标本高分化型胃癌8例、低分化型胃癌37例.同时用EIA检测Hp感染患者血清中Hp-CagA-IgG,并分析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Hp-CagA-IgG水平的关系.结果在172例内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0度、1度、2度肠化和胃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0%,0%,0%,25%,38%,89%.4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相应的非癌胃组织也展现了相似的结果.Hp检出情况,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0度、1度、2度肠化Hp阳性率分别为0%,52%,60%,70%,75%.45例手术切除胃癌的非癌胃组织伴0度、1度、2度肠化的Hp感染强度分别为10.8±9.6,41.3±31.1,86.4±47.8个/50腺体.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CagA-IgG抗体显著低于胃癌患者的Hp-CagA-IgG抗体水平(P<0.01),22例Hp阳性的胃癌患者感染的Hp全部为CagA+株,其非癌胃粘膜有12例展现了端粒酶活性(55%);相反Hp阳性的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感染的Hp只有8例为CagA+株(36%),其胃粘膜均未展现端粒酶活性.结论正常胃粘膜和浅表性胃炎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萎缩性胃炎随肠化进展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加,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最高,阳性率达88%以上.在胃癌患者的非癌胃粘膜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肠化程度、Hp感染强度呈平行关系,且感染的Hp多为CagA+株;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感染的Hp多为CagA-株.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胃粘膜癌变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CagA+的Hp感染可能是端粒酶重新激活的一个启动信号.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研究已进入第二个10年,在现今世界上,Hp可谓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据估计,地球上现约有一半人口罹患此菌感染。我国地广人多,Hp感染率高低不一,约在50%~90%之间,其感染率算是相当高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表明,Hp与胃、十二指肠一些疾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Hp感染作为胃炎的病因已被普遍接受,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揭示了Hp感染在消化性掼疡发病机理中的重大作用,最近有报道用抗菌药根除Hp后而使溃疡得到治愈。此外,Hp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astric MALT lymphoma)以及胃巨大粘膜皱襞病(Ménétrier病)亦相关,:E其是胃的MALT淋巴瘤伴Hp感染,在根除Hp后,淋巴瘤病变可望消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