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了解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伤后20天内入院的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早期死亡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考查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况、手术与否及气管切开等因素对于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影响;统计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分布,通过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查影响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时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06例患者发生早期死亡,死亡率为8.95%;男92例,女14例。年龄、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平面、手术与否、气管切开等因素与早期死亡率明确相关。64例患者在伤后10天内死亡,85例患者在伤后半个月内死亡,颈髓损伤节段对患者早期死亡时间分布有明确影响。结论高龄、颈髓完全性损伤、颈髓高位损伤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不适当、不必要的气管切开将增加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性。伤后3-6天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峰期,80%早期死亡的患者死于伤后15天内;颈髓损伤节段越高,患者早期死亡的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为CKD患者肾性贫血及颈动脉硬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18年02月就诊于山医大一院1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资料,入选患者为CKD3~4期及5期,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硬化组,测定组受检者的血样指标,计算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指标,对比2组间相关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变异度情况。结果:121例患者中有颈动脉硬化者82例,发生率达67. 77%(82/121)。CKD5期较CKD3~4期血红蛋白变异度及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P 0. 05);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LDL-C、Alb、hs-CRP、β2微球蛋白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血红蛋白变异度指标比较提示HB-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红蛋白变异度分组比较,血红蛋白波动明显的组别第6组颈动脉硬化与非颈动脉硬化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红蛋白变异、LDL-C、Alb、hs-CRP、β2微球蛋白、MA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分析提示血红蛋白变异度、hs-CRP、平均动脉压与颈动脉硬化成正相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红蛋白变异度不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hs-CRP、高血压是CKD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CKD5期患者血红蛋白波动更明显,且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波动可能与CKD3~5期间患者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托制动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院前处理及院内诊断、处理及预后,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院前颈托制动,对照组30例患者院前未予颈托制动。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无差异,但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重视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时颈托制动,防止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提高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颈髓损伤气管切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气管切开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态等因素对于患者气管切开率的影响。统计相关因素各分项下的气管切开率。[结果]99例患者被实施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率8.35%。年龄、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受伤原因等因素与气管切开率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与气管切开率无显著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逐渐增加,〈20岁的患者,无1例实施气管切开,〉60岁的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38.7%;随颈髓损伤程度的加重和节段的升高,气管切开率不断增加,ASIA分级D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5%,而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19.1%;C7~C4节段的颈髓完全性损伤气管切开率分别为4.3%,22.3%,21.6%和32.7%,而c3和c3以上节段的完全性损伤患者,大部分在实施气管切开之前即发生死亡,故气管切开率并不高。高处坠落所致颈髓损伤患者较其他患者有更高的气管切开率。[结论]颈髓严重损伤、颈髓高位损伤和高龄是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主要危险因素。高位的(c3和c3以上)颈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发生颈动脉硬化与CR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65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65例MHD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阳性患者有41例,发生颈动脉硬化为63.1%。MHD患者中两组间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龄、血白蛋白、收缩压、脉压差、CRP、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高密度脂蛋白、RDW、臂踝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提示IMT、CRP、年龄是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RDW不是危险因素。结论:多种病因参与MHD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其中与炎症关系密切,但是有关RDW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转颈试验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头晕患者133例,其中颈性眩晕(观察组)67例,其他眩晕(对照组)6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以及TCD常规检查和TCD转颈试验。结果 2组患者的颈部外伤病史、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异常、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的异常百分比无显著差异,颈痛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受压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常规TCD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D转颈试验阳性率为80.60%(54/67),对照组为4.55%(3/6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转颈试验有助于颈性眩晕的诊断,可作为颈性眩晕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型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验证颈性眩晕的临床分型。[方法]将23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格式带牵引+局部封闭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托固定+红外线理疗+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金艳  耿力 《护理学杂志》2015,30(6):18-19
目的探讨早期颈肩部锻炼对改善甲状腺术后颈肩部疼痛不适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早期开始颈肩部锻炼。自行设计颈肩部疼痛不适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颈肩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始颈肩部锻炼能明显改善甲状腺术后患者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以颈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较多见,充分地认识此病对避免手术不彻底及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回顾本院1998~2004年间颈、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25例,在对这些患者的回顾及随访中我们对颈、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有了更深入地认识。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单纯行腰椎管手术减压16例,颈椎管手术减压6例,颈、腰椎均手术减压患者3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2岁,平均65岁,单纯一个部位手术减压效果差行二次手术3例。1.2治疗方法本组中颈椎间盘单纯突出患者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腰椎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SIA标准在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ASIA标准对1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8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逆转为不完全性损伤,77例无逆转者随访时ASIA感觉、运动评分有明显增加。57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完全性损伤患者。结论: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可能逆转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并且可有明显节段性神经功能恢复。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中,ASIA感觉、运动评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颈髓损伤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残障接受度,引导其理性自我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26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残障接受度的差别,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42.62±25.68)分,其中低接受度占59.29%,中接受度占28.32%,高接受度占12.39%。不同性别、家庭收入、JOA评分、损伤时间和抑郁程度患者残障接受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JOA评分、损伤时间、抑郁评分、性别为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可解释46.70%的变异。结论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直接测量颈椎管容积和颈脊髓体积可以较全面、立体地反映颈椎管对颈段脊髓的包容情况,尸体标本石蜡灌注法、树脂灌注法和有限元模型法均具参考价值,但操作繁复,且较难应用于临床,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测量颈脊髓体积和颈椎管容积的简便测量方法。目的:探讨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CSM)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根据JOA评分将CSM患者分为A组(轻度)31例及B组(中重度)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MRI扫描并计算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和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明显大于B组(t=15.094,P=0.001);B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JOA评分的决定系数(r2=0.738)高于A组(r2=0.563);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JOA评分的线性回归趋势提示A、B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均与JO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可以反映颈椎管对颈脊髓的包容状态,利用MRI测量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可以定量反映脊髓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1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2)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0.5~1a。结果 11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7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脑血管DS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微波照射对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颈肩痛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6h内发生颈肩痛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投影组(n=28)、颈肩组(n=31)、对照组(n=25)三组。投影组、颈肩组患者于手术后6h起采用HB-W-L微波多功能治疗机照射治疗,投影组照射探头置于膈肌背部的体表投影区域,颈肩组照射探头置于患者颈肩部;对照组不做任何部位照射。结果3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颈肩痛VAS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投影组、颈肩组的颈肩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投影组手术后肩颈痛缓解最迅速。结论微波背部照射较颈肩部照射对缓解LC术后肩颈痛更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5.
2018年7月,收治1例颈5椎体血管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伴有神经刺激症状。首次手术,行经颈前路穿刺颈5椎体活检、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查体及影像学提示骨水泥渗漏致神经受压。为缓解患者症状,二次行后路颈5左侧椎板开窗骨水泥取出术、右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注入强化术。术后,患者神经刺激症状逐渐改善,随访2年,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明确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灶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有65例伴颈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44.22%。其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6.05%(53/147),明显高于侧颈淋巴结的20.41%(30/147),P<0.05。性别、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年龄和病灶数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颈中央组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故手术时常规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意义。性别和肿瘤大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男性、肿瘤较大患者,应考虑是否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术对原有的枕颈畸形或上颈段病变因急性损伤失稳定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手术成败的原因。方法6例原有枕颈畸形和上颈段病变的患者,因急性损伤造成上颈段失稳定和颈髓损伤;根据枕颈结合部畸形特点、上颈段脊髓受压和骨折情况,采用枕颈后路手术,对枕骨大孔后缘和(或)上颈椎行后路减压、枕颈后路内固定和内固定侧旁植骨。结果随访1~3年,术前手术设计合理的5例患者被治愈,不合理的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对颈髓受压情况估计不足,以致减压不彻底,内固定不当反而加重压迫。结论术前充分了解及分析病情和颈髓受压情况,并作出准确的手术设计,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淋巴结清除术(简称颈清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按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传统性颈清术和改良性颈清术.传统术式将多数颈部感觉神经和血管一并切除,故术后患者出现永久性耳周、枕部、肩部、颈外、锁骨下皮肤麻木和疼痛.改良颈清术是在遵循根治肿瘤的原则下,为保留功能并兼顾外观完美而改进的术式;多功能保留颈清术则是在改良颈清术基础上对更多神经血管的保护.我院对46例甲状腺分化型癌患者行多功能保留颈清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肩胸区皮瓣修复颈颏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讨论颈额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不同原因所致颈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颈肩胸区皮瓣修复。其中2例采用单侧颈胸皮瓣转移,2例采用双侧颈胸皮瓣覆盖,2例采用单侧颈肩皮瓣转移覆盖。结果:6例患者术后8个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皮瓣坏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颈颏部形态和功能满意,无再度挛缩。结论:颈肩胸区皮瓣操作简单,一次手术完成,皮肤质地色泽与颈部相近,是修复颈颏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颈中线肿块及瘘管多为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舌管瘘管,但尚有颈淋巴结核、颈前异位甲状腺、脂肪瘤、舌骨骨膜炎等疾病存在,因而若不注意鉴别诊断则易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现将近15年来我们所诊治的12例颈中线肿块及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