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盘早剥胎盘后出血,血液向子宫肌层内浸润,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血液浸润到子宫浆膜表面时出现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uter-aplacentalapoplexy),由于是AlexandreCouve-laire首先报告,故又称Couvelai...  相似文献   

2.
子宫的局部解剖与剖宫产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子宫的局部解剖  子宫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峡部及子宫颈。子宫峡部在妊娠中期以后逐渐扩展形成子宫下段。子宫壁由浆膜层、筋膜层、肌层及粘膜层组成。子宫肌层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肌纤维外被肌膜 ,胞浆中为肌原纤维。子宫壁的结缔组织是由一种氨基酸长链组成的抗张力强度很高的无弹性胶原纤维和粘多糖构成。与肌纤维垂直的弹力纤维 ,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1] 。子宫肌分为 3层 ,外层多纵行 ,内层环行 ,中层多各方交织。  子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子宫动脉 ,其经子宫阔韧带基底部 ,在距子宫颈外侧约 2cm处从输尿管的前上方…  相似文献   

3.
胎盘早期剥离与D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时底蜕膜层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如剥离面小,血浆很快凝固,临床可无症状,只是凝血块压迫胎盘,在胎盘母体面上遗留压迹。如剥离面大,继续出血,则形成胎盘后血肿,若出血冲开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  相似文献   

4.
1 背景 第三产程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阶段。胎儿娩出和脐带搏动停止后,胎盘在蜕膜海绵层从子宫上剥离下来,并从产道娩出。胎盘剥离是毛细血管出血及子宫收缩的结果。与胎盘剥离及娩出有关的出血程度取决于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速度和剥离期间及随后胎盘着床部位周围子宫肌层收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88年1月至1989年8月,对11例在剖宫产时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科子宫出血进行子宫全肌层局部缝扎术止血,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失败,保留了子宫。而1975~1987年发生同样原因的子宫出血11例,則施行了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全切术1例.说明子宫全肌层局部缝扎术在处理产科子宫出血中有一定的作用.本术式有二种方法:①子宫粘肌层局部缝扎,适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的前置胎盘病例。②子宫浆肌层全层缝扎术,适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胎盘早剥、植入性胎盘病例.  相似文献   

6.
<正>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所完全包绕,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胚胎着床于瘢痕部位可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侵入子宫肌层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随着妊娠进展可导致子宫破裂及大出血。因此,  相似文献   

7.
胎盘早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早剥(足月异常阴道出血)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从宫壁剥离出血而形成血肿。若血肿到达宫颈外口,则表现为显性出血。若未到达宫颈外口,则表现为隐性出血。隐性出血往往延误诊断,造成对失血量的低估,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增加。严重的胎盘早剥,局部压力增大,血液侵入子宫肌层,有时剖宫产时可在子宫浆膜下看到,这称之为子宫卒中。随着胎盘的剥离,胎儿也会发生出血,但这种情况很少见。Kleihauer实验可以通过检测母体血液循环中胎儿血红蛋白的量,进而检测胎儿出血,提示损伤引起的胎盘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胎盘粘连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粘连是指胎盘底蜕膜部分或全部缺损,胎盘绒毛附着于子宫肌层,又分嵌入胎盘(胎盘绒毛浸润子宫肌层)和穿通胎盘(胎盘绒毛穿通子宫肌层)。胎盘粘连发生率为7 000例分娩中1例,在前置胎盘及既往有剖宫产史的病例中,其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例1,32岁,G4P1,因孕23+3周发现前置胎盘于2007年6月5日入院治疗.既往史:1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有前置胎盘大出血史.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生长径线与孕周相符,胎盘附着于右后壁,厚4.5 cm,0级,回声极不均匀,内见多个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最大直径1.5 cm,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盘内血流丰富,见图1.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活胎;中央型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于2007年9月18日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前壁与大网膜广泛粘连,胎盘完全覆盖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子宫下段肌壁菲薄,有胎盘植入肌层,植入的胎盘接近子宫浆膜层.术后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子宫;羊水过少.  相似文献   

10.
胎盘早剥是严重影响母儿安全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如处理不及时,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等.胎盘早剥的预后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有无子宫胎盘卒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进而研究了子宫胎盘卒中的诊治,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子宫胎盘卒中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两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17例为观察组,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35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发生率: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分娩35 049人次,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15%(52/35 049),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0.05%(17/35 049),其中胎盘早剥产妇中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33%(17/52).(2)一般情况及分娩方式、分娩孕周: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而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及剖宫产分娩为14及21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早产发生率为88%(15/17),而对照组为49%(1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组产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71%(12/17)及6.4 h,对照组分别为20%(7/35)及4.2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特征:观察组产妇血性羊水、胎儿窘迫、宫腔积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2%(14/17)、65%(11/17)、35%(6/17)及59%(10/17),对照组分别为26%(9/35)、29%(10/35)、6%(2/35)及11%(4/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产妇在主诉腹痛、阴道流血及腹肌张力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胎盘附着部位、剥离面积比较:观察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5例(5/17),宫底宫角12例(12/17);对照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24例(24/35),宫底宫角11例(11/35),两组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位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盘剥离面积均超过1/3,其中有9例患者剥离面积≥2/3;而对照组胎盘剥离面积≤1/3者27例,剥离面积在1/3~2/3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母儿并发症及预后比较:观察组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3例、DIC3例、子宫切除1例、死胎3例、新生儿窒息8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而对照组除新生儿窒息5例及死胎2例外,其余指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发病持续时间长和胎盘附着宫角宫底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2.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26岁,孕13产2(剖2),因"停经37周+1,发现前置胎盘2个月余"入住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孕26周+5彩色超声发现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孕36周彩色超声显示:胎盘位于前后壁,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与子宫前壁肌层分界不清。提示胎盘植入可能性大。孕36周+3核磁共振(MRI)检查提示:胎盘附着于子宫下  相似文献   

13.
33例胎盘早剥的B超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产前B超检查产后证实为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B超对胎盘早剥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3年4月间33例胎盘早剥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B超诊断胎盘早剥符合率为84.8%(28例),其中前壁胎盘及重度胎盘早剥符合率高(93.7%,100%),而后壁胎盘及轻度早剥无临床症状符合率低(72.77%;0)。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特征为胎盘与子宫壁间为暗区、低回声,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15例,胎盘局部增厚6例,胎盘边缘或绒毛膜板下突出肿块8例(误为绒毛膜血管瘤1例)。彩色多普勤血流显像显示胎盘剥离区无血流信号。结论产前B超捡查对诊断胎盘早剥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处理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透型胎盘植入并累及膀胱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2012年3月至6月我院收治不规则阴道流血可疑胎盘植入孕妇3例,年龄26~32岁,孕周17~34周,均为单胎。3例孕妇均有剖宫产史和反复流产史。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例2和例3同时接受MRI检查,例1和例2同时接受膀胱镜检查。结果:(1)超声表现特点:均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实质中可见多个不规则胎盘陷窝,CDFI显示陷窝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中部有时无明显血流信号;胎盘后方正常肌层消失,子宫前壁与膀胱后壁之间界限不清;例2子宫前壁与膀胱后壁之间探及筛孔样低回声,并见较丰富血流信号,相邻膀胱黏膜连续性似有中断;膀胱略充盈时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超声检查图像更清晰。(2)MRI及膀胱镜检查结果:例2行MRI检查见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其内见丰富血管流空,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宫腔内见混杂信号,宫体上部肌层增厚。例3 MRI结果显示胎盘增厚,覆盖宫颈内口,子宫壁肌层菲薄,胎盘与子宫肌层关系密切。例1和例2患者行膀胱镜检查显示部分膀胱后壁及三角区(输尿管嵴周围)黏膜充血明显,双输尿管口可见牵拉变形。(3)治疗及预后:3例均行剖宫取胎术,其中例1因术中出血严重,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当有剖宫产史和子宫疤痕的孕妇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时,应高度警惕是否有胎盘植入的可能;胎盘实质和后方肌层的异常变化以及与膀胱后壁的关系是超声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及是否累及膀胱的重要观察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侵袭增殖活性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伴侵入性胎盘30例产妇为实验组,含胎盘粘连(PA)、胎盘植入(PI)、穿透性胎盘植入(PP)各10例。10例PPP并子宫瘢痕修补术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测定IMP3表达,计数5个高倍视野EVT平均数量,测量EVT浸润肌层深度(mm)、EVT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胎盘植入最深点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mm)。结果侵入性胎盘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高于对照组(P 0.05),PI、PP中IMP3表达强于对照组(P 0.05)。IMP3表达与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呈正相关(P 0.05),与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呈负相关(P 0.05)。结论 IMP3可能促进EVT侵袭和增殖,参与侵入性胎盘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瘢痕憩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17例,在全麻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切除憩室病灶,重新缝合子宫肌层。结果:17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69.2±28.7(35~110)min,术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复查超声肌层连续,肌壁厚度为1.35±0.28(0.8~1.8)cm,与术前的肌壁厚度0.33±0.10(0.17~0.5)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安全,微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报告患者,30岁,G_6P_1,因剖宫产术后5年,孕36~(+6)周,彩超检查发现前置胎盘2月,阴道流血1小时急诊入院。孕早期无特殊,孕25~(+3)周彩超检查发现胎盘前置状态,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孕36~(+2)周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中下段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子宫左前下段肌层信号欠连续,部分胎盘样信号突向直肠子宫陷凹,宫颈管长30.7mm。考虑母体子宫左前下段胎盘植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正确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以保护母儿的健康,必须先熟悉妊娠合并肌瘤时的相互影响。一、妊娠对肌瘤的影响 (一)妊娠以后,由于子宫的逐渐增大,血液供应逐渐增多,肌瘤即相应增大,原因是除了肌纤维增多或结缔组织增生外,主要是水肿、浆液浸润、充血及淋巴管扩张,待妊娠结束,水肿、充血及淋巴管扩张等慢慢消失,肌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Liu P  Chen C  Liu L  Liu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36-538
目的 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3 0例用明胶海绵为栓塞剂行UAE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于UAE前 1周内和UAE后 7、3 0、90d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双侧子宫动脉平均流速 (Vm)、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 ,并用能量图 (CDE)观察正常子宫肌层和病灶内的血流情况。结果  ( 1)与UAE前相比 ,UAE后Vm、RI、PI均明显减少 (P <0 0 1) ,以UAE后 7d下降最为明显 ,其中Vm下降了 63 % [UAE前为 ( 41± 11)cm/s,UAE后 7d为 ( 15± 9)cm/s],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UAE后 3 0、90d虽逐步上升 ,其中Vm较UAE前仍分别下降 41% [( 2 4± 9)cm/s]和 41% [( 2 4± 10 )cm/s],与UAE后 7d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 )UAE后 7d ,正常子宫肌层血流稀少 ,病灶内血流稀少或无血流 ;UAE后 3 0、90d ,正常子宫肌层的血流逐渐增多 ,病灶内血流仍稀少或无血流。结论 用明胶海绵行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后7~ 3 0d ,子宫肌层的血液供应逐渐恢复 ,病灶的血液供应绝大部分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正>胎盘植入是指滋养层细胞异常侵及部分或全部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又称为病理性黏附性胎盘,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与肌层界面缺陷引起蜕膜化异常,从而导致胎盘绒毛或滋养层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根据胎盘植入的深度,可将其分为胎盘黏附(adherent placenta accret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但在临床中,胎盘植入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部分病例还存在同一胎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