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胶质瘤射频热疗手术中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大鼠脑右侧尾状核注入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正常及荷瘤大鼠进行靶向射频加热,观察并记录脑组织及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 60只大鼠尾状核注入C6细胞后有55只出现活动减少,进水饮食渐行减少,体重在术后10 d减轻,经磁共振扫描证实建模成功;(2) 射频加热右侧尾状核,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 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及评估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的疗效是科学、可行的,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疗效评估及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光学参数在胶质瘤射频热疗术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NIRS对胶质瘤射频热疗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注入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对荷瘤大鼠进行靶向毁损,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应用于激光间质热疗大鼠胶质瘤术中实时监测,观察术中NIRS参数变化规律,探讨利用NIRS对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左前腋皮下,建立荷瘤大鼠模型,肿瘤生长至直径1~1.5cm时,在不同时间、功率下对大鼠荷瘤进行808nm激光间质热疗,观察并记录激光间质热疗时瘤组织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时间、功率下NIRS变化显著.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激光间质热疗大鼠胶质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 将Wistar大鼠9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及对照组(12只),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实验组在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210 r/30 min的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脑部相应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成功模型毁损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1)行为学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分别死亡2只及1只,实验组78只大鼠中36只左侧恒定旋转圈数﹥210 r/30 min,造模成功率为46.2%,并且维持时间长.(2)免疫组化:成功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大鼠中脑VTA单点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易于定位,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较高,成本较低,是较快建立稳定PD大鼠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曾水林  李涛  杨鹏  康学军  萧静  黄晓  刘俊华 《医学争鸣》2005,26(22):2025-2027
目的:观察腹侧苍白球(VP)损毁后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 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直流电毁损VP,观察毁损后PD大鼠的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Glu的含量. 结果:VP损毁术后PD大鼠偏侧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纹状体内Glu的含量(μg/g) (3.0±0.4)比正常对照组(2.2±0.7) 、模型对照组(1.3±0.2)和假手术组(1.4±0.4)都要高(P<0.05),在术后第2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其他三组. 结论:VP毁损可能会减少Glu的释放或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弱,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大鼠模型苍白球腹侧核 (ventralpallidum ,VP)毁损后对旋转行为变化及对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 ( 6 hydroxydopamine ,6 OH DA)毁损左侧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nigra ,parscompacta ,SNc)和中脑腹侧被盖 (ventraltegmentalarea ,VTA)以建立PD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毁损其VP ,观察实验动物旋转行为变化 ,并用NADPH黄递酶 (reducedformofnicotinamide edeninedinucleotidephos phatediaphorase ,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VP毁损后PD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纹状体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有增加 (P <0 .0 5 )。结论 :VP毁损后 ,PD大鼠旋转行为的减少可能与VP异常放电受抑制有关 ,同时NO的增加又加重了对VP的毒性损伤 ,从而加强了对VP异常放电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阿朴吗啡(APO)腹腔注射6-OHDA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形态学变化。方法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右侧SNc,特异性毁损DA能神经元;术后1、7、14、21d腹腔注射APO,观察旋转行为;利用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各时间点VTA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TH表达情况。结果APO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Nissl染色见PD大鼠左侧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APO能诱导6-OHDA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强弱可能与TH^+神经元数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毁损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变化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一种能敏感反应DA毁损程度的行为学指标.方法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Nc),特异毁损DA能神经元,采用开野实验和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行为学变化;利用Nissl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时间点黑质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d约50%黑质DA神经元丢失,21d毁损比近90%;开野实验中旋转、探究、后肢站立和穿梭行为在术后1d即有显著改变,与毁损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471、-0.719、-0.589、-0.594,P<0.01),在3 d、5 d时有恢复倾向,修饰行为与毁损程度无相关性(r=-0.227,P>0.05).术后7d大鼠出现APO诱导旋转行为,14d转速>7圈/min,与毁损程度呈正相关(r=0.942,P<0.01),没有改善迹象.结论开野实验可作为评价黑质毁损程度的敏感行为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用于创伤性脑水肿活体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以NIRS实时监测静脉注入脱水剂后脑组织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组织受到创伤后水肿即开始发生,μs值呈抛物线形上升,但伤侧水肿的程度和速度明显大于健侧,1 h后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脱水剂后μs值呈U形变化,先迅速降低,达到并维持一个平台期2.5~3.0 h,然后逐渐回升,于注射后4.5~5.5 h回复到注射前水平;相同渗透浓度的高渗盐水与甘露醇相比,起效更快,发挥最大效用所需要的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结论:μs是监测创伤性脑水肿的良好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脑组织水肿程度以及脱水剂的作用效果.NIRS可以用于创伤性脑水肿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内的变化及在PD大鼠模型中的应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2只,向其右侧纹状体内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5周后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诱导其向健侧旋转,每分钟大于7圈者为成功模型,获6只。对照组6只大鼠以同样方法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利用BIOSPEC47/30核磁共振仪(4.7T)对双侧纹状体行^1H-磁共振波谱检测,检测后立即处死动物并行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TH阳性纤维明显减少(P〈0.01),证明模型制作成功。模型组大鼠右侧(毁损侧)纹状体内NAA/Cr比值明显低于左侧及对照组的两侧f尸〈0.05),对照组两侧NAA/Cr比值无显著差别。两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内Cho/Cr比值均无显著差别。结论:^1H-MRS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新技术,为偏侧大鼠PD模型纹状体部位的神经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ABO血型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型的交互作用及分析。方法:从G6PD缺乏症患者中,运用二代测序技术筛选出G1388A、G1376T、A95G点突变的患者;血清学方法检测血型。应用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5例缺乏症患者中检出261例基因突变,突变检出率为73.5%;且基因突变型在ABO血型的血型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ABO血型与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型之间存在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慢性老年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隐匿,诊断较难。近年来,代谢组学、蛋白组学以及基因诊断、功能影像学等成功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中,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在功能影像学中,如多巴胺类显像、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功能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等无创性诊断方法更是显示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苗重昌  何银  史良玉 《河北医学》2006,12(11):1114-1116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豆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豆状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P<0.05),Cho/C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P<0.05)。结论:1H-MRS是一种能够反映帕金森病患者神经病理学变化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研究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探讨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6-0HDA两点法注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诱发成功的大鼠模型和对照组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STN神经元放电。结果:分别观察和分析了对照组大鼠STN中的20个神经元和PD组大鼠STN中的37个神经元。两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PD组大鼠STN神经元中爆发放电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而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D状态下ST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放电形式发生了改变,爆发放电的神经元显著增多,说明STN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substantianigra,SN)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影响以及ICI182,780的阻断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OVX组、6-hydroxydopamine(6-OHDA)组、Rg1+6-OHDA组及ICI+Rg1+6-OHDA组。大鼠OVX后应用6-OHDA单侧损毁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制备PD模型,腹腔注射Rg1或侧脑室同时给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ICI182,780,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RT-PCR技术检测SN内TH基因的表达。结果OVX大鼠SN内TH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P〈0.05)。6-OHDA制备的PD模型组损毁侧SN内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TH基因表达较健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g1可显著提高损毁侧大鼠SN内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TH基因的表达(P〈0.01)。此效应可以被ER拮抗剂ICI182,780完全阻断(P〈0.01)。结论ER拮抗剂ICI182,780可以阻断人参皂苷Rg1对OVX 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贵州省三都水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方法:随机选取589名三都县当地水族男性居民,先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进行筛查,再用G6PD/6PGD定量法验证.结果:589名三都县水族男性居民中检出G6PD缺乏症68例,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0.115 4.结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G6PD缺乏症有着很高的基因频率,此次调查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以及当地水族居民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素类似物L6H3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纹状体中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脑部纹状体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组和PD+L6H3组。通过微透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联用测定PD组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造模后第6周(即给药第2周)及造模后第7周(即停药第1周),PD+L6H3组大鼠脑纹状体的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与PD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L6H3在给药后第2周及停药后1周均能明显提高PD大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帕金森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59例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豆状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分析其与’H-MRS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而Cho/C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PD中医证型与。H-MRS的NAA/Cr、Cho/Cr值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1H-MRS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手段,其对PD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