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8例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在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1周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4周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功能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对3例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在使用保肝治疗后,2例肝功能好转后行131I治疗,1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论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保肝治疗,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I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1例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抗甲亢药物2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其中10例患者康复,2例由于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9例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探讨抗甲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选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患者在服用抗甲抗药物时,要对肝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肝功能,以及时有效发现和治疗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何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18-119
目的探讨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武汉市第十三医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少年患者36例。分析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患者34例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给予他巴唑每天15~30mg,或者给予丙基硫氧嘧啶每天150~300mg,根据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而后逐渐减量,为才治疗量他巴唑为每天5~10mg,或者丙基硫氧嘧啶每天50~100mg。均治疗1.5~2年。其余2例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患者随访1年,其中24例患者缓解,缓解率为70.5%,停药后症状复发者7例,1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50%,其余10例患者不规则服药,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出现,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停药,肝功能损害1例停药。2例手术治疗患者随访1年,1例痊愈,1例复发。结论抗甲状腺药治疗仍然是治疗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用药安全且不会产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但要加强家长对患者服药监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131碘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即131碘组与抗甲状腺药物组,每组80例。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眼突及甲亢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对两组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131碘组的总体治疗总有效率98.50%远超出抗甲状腺药物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甲亢复发率1.25%小于抗甲状腺药物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31碘对于治疗甲亢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并且预后复发情况较少,在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时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潘伟  陈汉华  毛树怿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03-1704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防治策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药物损伤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2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损害患者中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52例(54.29%)、丙硫氧嘧啶30例(10.71%)、卡比马唑片(甲亢平)98例(35.00%)。服药至出现肝损害潜伏期最短1周(他巴唑),最长3个月(丙硫氧嘧啶),2~4周者64例,占22.86%。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以他巴唑、甲亢平为主,且肝损害发生在服药后4周内。  相似文献   

6.
1例25岁妊娠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于孕10周服用丙硫氧嘧啶片(50 mg,tid),7 d后出现双膝关节、左腕关节、左小臂疼痛,关节处疼痛在行动时尤为严重,活动轻微受限,停药后症状缓解。孕12周因甲亢控制不佳换用甲巯咪唑片(10 mg,qd),4 d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症状同前,停药后症状减轻。经查系统性血管炎相关自身抗体谱(4项)、抗核抗体谱阴性,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2项、免疫球蛋白3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未见异常,考虑为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关节炎综合征。患者因怀孕初期无法实施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甲亢,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又出现关节炎综合征,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孕16周行引产手术,术后1个月行放射性碘治疗,甲亢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科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出现粒细胞缺乏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因Graves病首次用他巴哩30mg/日口服治疗3周,出现咽痛、寒颤、发热伴血压下降,外周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粒细胞0.24,结合血培养等各项检查,诊断:Graves病,粒细胞缺乏,感染性休克。经停他巴吐,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而好转,外周血像恢复正常。2个月后因甲亢症状明显,改用丙基硫氧嚼院(PTU)300ms/日口服治疗1周,再次出现咽痛、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再次降至1.4X10’/L.中性粒细胞0.19,立即停P…  相似文献   

8.
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05-1506
目的 研究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采用甲巯咪唑(MM)治疗,未进行抗甲亢治疗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加用PTU或MM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未治疗组(x2=10.262,P<0.05),PTU或MM治疗对患者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P>0.05).结论 甲亢会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而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为A组,对他们使用碘131进行治疗,另选同期250例甲亢患者为B组,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进行治疗。观察比对两组药物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A组甲亢患者使用碘131治疗后,一次治愈210例,好转35例,无效5例;B组甲亢患者使用ATD治疗后,一次治愈121例,好转75例。A组治疗后患者出现甲心病以及肝功能受损和血象降低(出现1项及以上的)共发生12例,B组共发生6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尽管采用碘131治疗甲亢后存在患者甲低发生率较高,突眼的改善较差等现象,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56例甲状腺亢进(甲亢)患者,以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分为两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程时间、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及甲亢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结果患者病程越长,其发生甲亢性肝损害率则越高;并发伴有其他甲亢合并症时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组ALT及ALP均显著上升,且FT3水平显著高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甲状腺亢进与肝功能损害可交互影响,应尽早测定甲亢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通过口服及静脉补钾后1 h~12 h症状缓解.甲亢确诊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口服,42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半年内无周期性麻痹复发;另3例因停服抗甲亢药物而于3个月至半年内周期性麻痹复发.结论 甲亢并周期性麻痹诊断明确后要及时补钾,在补钾同时要注意控制甲亢.本组患者补钾与抗甲亢药物合用,疗效满意,大多数患者在半年内无甲亢并周期性麻痹复发.因此周期性麻痹急性期过后,控制甲亢是关键.并尽量避免寒冷、饱餐、精神刺激、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谢书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19-2620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并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轻度损害组26例和重度损害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及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38例中肝功能轻度损害26例(68.4%),显著或重度损害12例(31.6%);肝功能损害症状:不同程度腹胀、乏力、恶心、尿黄、黄疸等26例,肝肿大2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症状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明显高于轻度损害组(t=3.16、3.27,均P〈0.05),而促甲状腺素明显低于轻度损害组(t=3.09,P〈0.05)。38例患者均治愈,甲亢症状均得到控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I治疗的病例未见肝功能损害症状加重。结论甲亢可致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成正比,其表现轻重不一,甚至无症状甲亢并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时,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下加重肝功能损害程度,重度肝损害患者宜采用”。I治疗。  相似文献   

13.
韩萍  李文华 《中国药师》2010,13(12):1803-1805
目的:回顾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45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896例患者中选取47例无肝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5例肝损害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害时间为5~108d.肝损害发生于3个月内者41例(91%)。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P及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巯咪唑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2(40±21)d,无一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发生率5.6%,服用丙硫氧嘧啶致肝损害发生率4.4%,服用甲巯咪唑较丙硫氧嘧啶易致药物性肝损害,且肝损害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肝损害诊断标准能有助于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害,但仍有少数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甲亢合并严重肝损时针对甲亢的不同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住院及随访的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患者共47例(慢乙肝重度20例及肝衰竭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针对甲亢的治疗分为未抗甲状腺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碘131组,比较不同治疗后结果。结果 20例慢乙肝重度患者未抗甲状腺治疗组4例好转,2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12例全部好转,碘131治疗组2例全部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随访三个月,未出现肝损加重及白细胞减少等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肝衰竭患者中未抗甲状腺治疗组10例死亡7例、2例无效,1例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9例好转,2例死亡。碘131组共6例,5例均好转,1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组有效率高于未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乙肝重度及肝衰竭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治疗组FT3、ALT、TB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H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严重肝损的患者在排除甲状腺药物导致的肝损的基础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是安全有效的,碘131治疗前后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办法,建议在肝功能好转后再开始使用碘131。  相似文献   

15.
双环醇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甲亢性肝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甲亢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选择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试验组24例,加用双环醇片治疗;对照组23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试验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能有效治疗甲亢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病,在老年妇女中多见。即使在没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地区,发病率亦可达2%左右。因甲状腺激素过度生成导致严重甲亢的病人,用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和它的前体药物甲亢平进行最初治疗是必要的。这些药物口服吸收迅  相似文献   

17.
甲亢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林红 《贵州医药》2002,26(7):630-630
当甲亢症患者以皮肤巩膜黄染及肝脏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时 ,由于对甲亢认识不全面 ,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将本院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9例误诊病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误诊的 9例病人中 ,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0~ 6 4岁 ,平均 37 3岁。全部病例病前均未服用肝损害药物。 1例在 3年前患有“肝炎” ,2例病前有甲亢病史 ,其中一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 2 + 年 ,另一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 4年。误诊时间最长为 3个月 ,最短为 1周。均经甲状腺素的检测而确诊。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中 ,乏力纳差 6例 ,食欲亢进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甲状腺机能亢进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恩替卡韦0.5 mg/d或阿德福韦酯10 mg/d,对照组不作抗病毒治疗.两组其他抗甲亢、护肝支持治疗相同.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和HBV-DN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HBV-DNA平均下降104 copies/ml,对照组治疗4周后HBV-DNA无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5例白细胞减少,对照组6例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处理好转;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轻度BUN和肌酸激酶升高,随访8周未见进行性加重;治疗组19例病例随访2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抗甲亢的基础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两者有协同作用,抗病毒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雷尼替丁(Ranitdine,Ran甲硝呋胍)为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作用比甲氰咪呱强5~8倍,作用时间可持续12小时,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但近年来对该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笔者这里收集简述如下,以期引起临床重视。1致肝功能损害陈正言[1]报道:312例溃疡病患者口服Ran致肝功能损害25例。患者口服Ran,每日0.3。给药前查肝功,给药后每周查肝功1次。用药1周发生肝功能损害10例(38.5%),2周发生13例(50%),3周发生2例(11.5%)。25例在服药中出现的肝功能损害,停药后均完全消失。HBsAg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笔者最近在临床偶遇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不当致重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该患者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甲亢),甲亢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