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三烯A_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5-脂氧合酶活性极其有限或缺乏,银屑病皮损中白三烯B_4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新近研究表明,表皮存在白三烯A_4水解酶,它可将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白三烯A_4水解为白三烯B_4,即跨细胞合成白三烯B_4。因此,白三烯A_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成为抗银屑病药物的靶位。  相似文献   

2.
2006267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磷脂酶A2、5-脂氧化酶和白三烯A4水解酶mRNA的表达/徐祖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梁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15~17通过反转录(RT)-PCR法检测28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5名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中磷脂酶A2(cPLA2)、5-脂氧化酶(5-LO)、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MNs中5-LO和LTA4-H mRNA的表达增加。提示:高水平的5-LO和LTA4-H表达可诱导白三烯B4(LTB4)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5-LO抑制剂或L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脂酶A2(cPLA2)、5-脂氧化酶(5-LO)和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RT)-PCR检测28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5名正常人PMNs中cPLA2、5-LO和LTA4-H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PLA2、5-LO和LTA4-H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SLE患者PMNs中的5-LO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91±0.26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41±0.138),LTA4-H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6582±0.2804)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92±0.0751),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PLA2的平均表达水平(0.630±0.268)与正常对照组(0.504±0.192)处于同一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中5-LO和LTA4-HmRNA的表达增加,通过诱导白三烯B4(leukotrieneB4,LTB4)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5-LO抑制剂或LTB4受体拮抗剂治疗SLE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三烯A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5-脂氧合酶活性极其有限或缺乏,银屑病皮损中白三烯B4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新近研究表明,表皮存在白三烯A4水解酶,它可将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白三烯A4水解为白三烯B4,即跨细胞合成白三烯B4。因此,白三烯A4。因此,白三烯A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成为抗银屑病药物的靶位。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强效炎症介质,PAF乙酰水解酶(PAF-AH)作为其信号系统中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在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血浆型PAF-AH与相关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咪喹莫特银屑病样小鼠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24只小鼠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或凡士林62.5 mg,1次/d,连续6 d,然后分为4组,每组6只。1组局部凡士林组腹腔注射控制性IgG,2组局部凡士林组腹腔注射抗-SAA抗体,3组局部咪喹莫特组腹腔注射IgG,4组局部咪喹莫特组腹腔注射抗-SAA抗体。所有小鼠在2周后安乐死,并取背部皮肤进行后续检测。结果咪喹莫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SAA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中和SAA后咪喹莫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厚度变薄,真皮浸润的炎症细胞减少,皮损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趋化因子20 mRNA的表达减少。结论咪喹莫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SAA的表达明显增加,中和SAA可减轻银屑病相关的增生和炎症。  相似文献   

7.
外用药物联合治疗银屑病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银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病理上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炎症浸润和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增生扩张,所以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靶位和不良反应无重叠的药物,可能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毒副作用。外用药物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以使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的病情获得理想的临床控制。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维生素D衍生物、维A酸和地蒽酚是目前国外治疗银屑病的最主要外用药物。将该4种药物相互联合外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和降低彼此的不良反应[1]。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的鳞屑性红斑,部分患者可累及关节。尽管目前针对特异性炎症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缺乏长期安全有效而经济的治疗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是一些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化合物,主要针对一些细胞内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如蛋白激酶C、JAK通路、磷酸二酯酶等。小分子抑制剂最初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应用,现已进入寻常性银屑病和关节病性银屑病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息息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s)是一组与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的蛋白水解酶,银屑病的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及角化不全,真皮内的慢性炎症。大量研究证明caspases与银屑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部分caspase已经被广泛研究,已证实其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或许将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银屑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免疫-炎症机制导致[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性抗炎治疗能够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2-3]。甲氨蝶呤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代表药物,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调查短期用甲氨蝶呤治疗是否影响银屑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法(peripheral arterial tonometry,PAT)是一  相似文献   

11.
廿碳酸类级联控制花生四稀酸级联来治疗银屑病是一重要进展。花生四稀酸在皮肤的代谢如图Ⅰ所示。花生四稀酸及其代谢产物在银屑病皮损中增多。此异常提示廿碳酸类在银屑病病理生理上很重要。此外,发生在银屑病的廿碳酸类的生物活性也具代表性,如实验中皮肤内自三烯C_4或D_4增多,可产生血管扩张和血浆溢出。在体外,这些化合物也刺激角朊细胞生长。白三烯B_4及12—羟廿碳四烯酸(12—HETE)为强有力的化学诱引物,皮肤注射或外用后,可致多核白细胞浸润。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探讨几类抗银屑病药物对白三烯B4诱导白细胞趋化的影响。方法 : 采用琼脂糖平板法检测白三烯B4诱导的白细胞趋化。结果 : 地蒽酚、环孢素A、全反式维A酸、丙酸氯倍他索、红霉素和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白三烯B4诱导的白细胞趋化 ,呈剂量依赖性 ,IC5 0值分别为 3.0 2 ,11.39,13.6 2 ,6 1.84 ,5 2 .2 5和 1.6 1× 10 - 4μg ml。卡泊三醇和甲氨蝶呤对白三烯B4诱导的白细胞趋化无影响。 结论 : 大部分抗银屑病药物可抑制白三烯B4诱导的WBC趋化 ,提示它们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与其抗银屑病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YKL-40即人软骨糖蛋白-39,有研究表明它是银屑病炎症活动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比C反应蛋白(CRP)或白细胞(WBC)更敏感,YKL-40的升高可能预示着银屑病患者更高的全身炎症水平。据此,YKL-40有可能成为银屑病患者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来评价银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本文就YKL-40与银屑病关系的近年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白三烯(LTs)、IL-8和TNF-α在银屑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血清、尿液和皮损中LTB4、LTE4水平及血清、皮损中IL-8和TNF-α水平,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患者血清、皮损中IL-8、TNF-α和血清、尿液、皮损中LT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皮损中LTB4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血清和尿液中LTB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中LTB4、LTE4和IL-8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白三烯通过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常伴发或伴发于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脂肪组织是一种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的内分泌器官,参与人体脂代谢、糖代谢、血管生成和炎症过程的调节.肥胖中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因子的不平衡导致慢性炎症状态的发生、发展,可能是引起银屑病皮损恶化和治疗抵抗的原因之一.此外,皮脂腺细胞与脂肪细胞具有非常类似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将脂质代谢与炎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Ala379Val)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60例银屑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银屑病组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率(Ala379Val)与健康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中性粒细胞在皮损内的浸润聚集。炎症介质被认为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发现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介素 -8、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B4 、C3a、C5a)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周血的含量异常 ,治疗后降至正常。不同的趋化因子的拮抗剂在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 ,并探讨相应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Arg92→His)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对47例银屑病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 银屑病组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Arg92→His)与银屑病存在相关性,其突变可能为银屑病的一个发病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介素8等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加拿大YES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研制了抗人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简称IL-8单抗乳膏,45μg/g)外用治疗银屑病.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们对该药进行Ⅱ、Ⅲ期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8Thr)突变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银屑病组突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8Thr)突变与银屑病无相关性,其突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