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的待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收集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基因芯片高通量地揭示了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的信息,差异表达基因有98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36个,上调的基因有62个,涉及十大类基因。结论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图谱存在差别,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及成人皮肤瘢痕愈合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Chen W  Fu XB  Ge SL  Zhou G  Han B  Sun TZ  She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7):487-489
胎鼠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发生在特定的妊娠时期。胎鼠这种无瘢痕愈合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基因微矩阵芯片技术的信息集约化、平行处理、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等特点,大规模筛选无瘢痕形成的早期妊娠胎鼠和有瘢痕形成的晚期妊娠胎鼠皮肤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以探讨胎鼠皮肤无瘢痕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TGF-β3对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GF-β3,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 收集病理性瘢痕标本58例、正常瘢痕标本42例和正常皮肤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3、PCNA,以及TINEL检测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TGF-β3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瘢痕组织(P<0.05),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3呈阴性表达.而PCNA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增高(P<0.05),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PCNA表达情况亦高于正常皮肤(P<0.05);另一方面,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较正常瘢痕降低(P<0.05).而正常皮肤与正常瘢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增殖指数与TGF-β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TGF-β3可能是通过调节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来实现对瘢痕形成的调节.TGF-β3,表达水平的失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硅凝胶膜对瘢痕增生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硅凝胶膜(SGS)对瘢痕增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16例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为研究模型,采用组织学研究方法就硅凝胶膜在瘢痕增生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应用硅凝胶膜后,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微血管丰富而呈开放状态,成纤维细胞的前胶原聚合体蓄积在细胞浆内;胶原总的含量减少,但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F-Ⅰ对体外培养的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合成的作用及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rhIGF-Ⅰ,作用不同的时间,研究rhJGF-I对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合成的量效和时效作用,并通过用MEK1途径的特异性阻断荆PD98059或P13K途径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预处理胎鼠肺成纤维细胞,研究rhIGF-Ⅰ刺激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agen I合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结果 rhIGF-Ⅰ在10-200 ng/mL剂量作用下能剂量依赖性地刺激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agen I mRNA的合成;rhIGF-Ⅰ在200 ng/mL时分别作用于胎鼠肺成纤维细胞0.5~24 h能时间依赖性地刺激collagen Ⅰ mRNA的合成:LY294002能部分抑制rhIGF-Ⅰ的促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 mRNA合成的作用,PD98059对rhIGF-Ⅰ促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 mRANA合成的作用无影响.结论 IGF-Ⅰ是影响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Hagen I合成的生长因子之一,rhIGF-Ⅰ促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Ⅰ合成的作用是通过P13K-Akt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TGF-β1与瘢痕的关系。方法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TGF-β1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MMP-1、MMP-2和TIMP-1的水平。结果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MMP-1、MMP-2和TIMP-1的生成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1);加TGF-β1处理后,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MMP-1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MMP-2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1),而TIMP-1的分泌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显示MMP-1、MMP-2和TIMP-1增加,TGF-β1在生成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兰海  王臻  张琳西  郭树忠 《医学争鸣》1999,20(11):964-965
目的:研究川芎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细胞的增殖生,用羟脯氨酸(HP)比色法测定细胞胶中成含量。结果:MTT法显示川芎嗪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使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结论;川芎唪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8.
肌成纤维细胞凋亡与肥厚性瘢痕消退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肥厚性瘢痕消退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61例肥厚性瘢痕,20例非肥厚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进行细胞凋亡,α-SM-actin表达的分析。结果:肥厚性瘢痕中大多数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肥厚性瘢痕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肥厚性瘢痕消爱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数的减少与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相一致。结论:细胞凋亡现象是了性瘢痕退化过程中肌成纤维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方法取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情况。结果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未发现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而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7例有较多肥大的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周围正常皮肤中也有少量体积较小的CD90阳性细胞。结论增生性瘢痕中CD90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瘢痕增生的特异表型。  相似文献   

10.
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采用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同,以5ug/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②与来源于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相比,来源于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α-SMA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③对同一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而言,三维培养体系中α-SMA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二维培养体系.结论①在体外,TGF-β1诱导α-SMA在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存在着浓度差异;②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性状存在着差异,对TGF-β1敏感性不同;③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使α-SMA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伤口以完全再生的方式无瘢痕或较少瘢痕愈合 ,在实验羊背部脊椎两侧制做伤口模型 ,用羊水、胎皮、脐血等不同成分对伤口进行治疗 ,并于治疗后 1、3、7、1 4d取材 ,分别做HE、马宋三色染色 ,7d组做电镜切片 ,观察疗效。结果 :同期内羊水组、胎皮组及脐血组比云南白药组及生理盐水组炎症清除反应及肉芽、胶原生长好 ,但未发现有明显减少瘢痕愈合的作用。结果提示 :胎羊不同组分 (羊水、胎皮、脐血 )可促进伤口愈合 ,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在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在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胎兔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方法,用蛋白基因相关产物9.5(proteingene product 9.5,PGP9.5)标记外周神经纤维,观察胎兔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状况及神经纤维在无瘢痕愈合中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 胎兔皮肤愈合快,在伤后3~5d均已完全无瘢痕愈合。成兔伤后第7天瘢痕愈合。胎兔皮肤伤后1~2dPGP9.5阳性神经纤维减少,第1天最明显,为正常胎兔的75.5%,以后逐渐增生至正常。成兔皮肤伤后1~2d,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为正常成兔的33%。3~5d神经纤维增生,于第7天增生达峰值,为正常成兔皮肤的186%,第14天降至正常。结论神经纤维的“惰性”是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机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肽SP在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胎兔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观察胎兔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状况及神经肽SP在无瘢痕愈合中的变化特点.并应用外源性的SP,观察胎兔伤口愈合情况及神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胎兔皮肤愈合快,在伤后3~5 d所有创伤完全无瘢痕愈合.胎兔皮肤伤后神经肽SP阳性表达降低,第2天最明显,为正常胎兔皮肤的75%,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兔皮肤伤后SP表达第1天明显降低,为正常成兔的60%,以后明显增加,第7天达峰值,为正常成兔的168%,其后下降,到第14天与正常成兔基本相似.外源性SP应用后,致伤胎兔皮肤瘢痕形成.结论神经肽SP的低表达是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机制之一;外源性SP可导致胎兔皮肤瘢痕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引起急性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和神经纤维的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R6sum6objectifAl,aided'uneplaiemodeleduratjoetusdansnotrelaboratoire,iemecanismedelagudrisonnon-cicatricielleaeteexPlordhistologiquementduranttoutleprocessusdelaguerisondeplaieintra-uterine.MdthodcsSousanesth4siegeneraledl,dther,uneplaiedanstoutel?PaisseurcutaneedelalevresuPdrieureaetepratiqueedlaloissurratjoetusetratsadultescommecontrol.Lesprelbvementsdelaplaieontete/aitssuccessivement12,24,48,72heuresPWtoost-wound)desratsloetuset1,3,5,7joursPWdesratsadultespourl,dtudehistologique.Rds"It8…  相似文献   

15.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Ai G  Su Y  Yan G  Wang M  Liu X  Xu H  Che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32-163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难愈性创面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成年健康贵州小香猪8只,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电子线照射脊柱两旁皮肤,深度1cm,立即在受照射创面打孔,直径2cm,每侧8-10个,一侧为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一侧为MSC组,局部注射自体MSC,采用早期贴壁法分离小香猪骨髓MSC,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的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素共聚焦,胶原定量E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光共聚焦,胶原定量,EL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的促愈作用及其促愈的机理。结果 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创面后能加快创面愈拿 速度,使愈合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3-4d,肉芽组织形成丰富,胶原合成增加,其促愈的机理与MSC分泌IL-8,IL-6,G-CSF等细胞因子吸引和趋化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向创面迁移,启动修复,增加伤口中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有关,同时MSC在创伤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尤其是I型胶原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提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MSC可分泌细胞外基质或/和直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复。结论 MSC对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有明显有效的促愈效应,MSC的促愈作用是在干细胞与创伤局部微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望舟  石冰  柳大烈 《医学争鸣》2004,25(4):329-331
目的: 观察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及创伤愈合过程中透明质酸(HA)的定位分布变化. 方法: 在已建立的胎兔创伤膜型上,切取正常及创伤皮肤组织标本,用Sauder染色方法,对细胞外基质中的HA进行了定位观察. 结果: 发现随胎龄不断增长,表皮层分化的成熟,表皮层中除基底层外HA分布逐渐减少,真皮层呈一致弥漫性分布. 成兔皮肤表层无HA染色,真皮网状层的HA多围绕胶原纤维分布,密度较深. 胎兔、成兔皮肤HA染色最浓的部位位于基底层附近. 皮肤创伤后,胎兔及成兔均表现出表皮基底层及真皮层HA合成增加,两者的差别不甚显著,而胎兔则在创伤后第5日完全愈合. 结论: HA是参与创伤愈合反应的主要细胞外基质,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乳膏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促愈作用的量效分析,从而得出蜕皮甾酮乳膏促愈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 取一定量的乳膏基质,将其分别配制为0.625%、1.25%、2.5%、5%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然后将9只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兔制备成全皮层缺损的创伤动物模型,每只兔5个背部创面,分别敷以空白乳膏基质及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其中8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d.拍摄愈合后的创面,统计其面积,同时计算出各个创面的伤口愈合率;另外1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 d取其创面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伤口愈合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蜕皮甾酮乳膏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P<0.01),最佳有效浓度为2.5%.病理学观察显示:2.5%蜕皮甾酮乳膏组创面较其他四组肉芽组织形成明显,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多.结论 蜕皮甾酮乳膏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其中以2.5%蜕皮甾酮乳膏促愈效果最佳,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邦愈生物敷料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烧伤创面的修复寻求良好的生物覆盖材料。方法 通过应用邦愈生物敷料和洗必太酒精猪皮覆盖三度烧伤切削痂手术创面、深浅二度烧伤面以及感染创面的比较,观察两种生物敷料与创面贴附是否紧密、溶解、占位、脱水、积液积血情况,以及坏死组织脱落快慢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邦愈生物敷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覆盖材料,其效果与同种异体皮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