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刚  陆恩祥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11-111,124,F000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胡桃夹现象血流动力学,探讨其超声诊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对实验组30例、正常组20例受检者检测受压段左。肾静脉血流速度、压力阶差(AP)、压力(P),并检测胡桃夹患者双肾主肾动脉、叶间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双肾主肾动脉阻力指数,并对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胡桃夹患者平卧位受压段各阈值为:Va≥0.9m/s,△P≥2.97mmHg,P≥5.97mmHg,左肾主肾动脉、叶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减慢,左肾主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结论反复血尿、蛋白尿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段压力升高及左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超声诊断胡桃夹提供了较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血尿患儿胡桃夹现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腹部B超测量 87例孤立性血尿患儿和 84例正常组患儿卧位和直立位左肾静脉内径。结果 胡桃夹现象在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正常患儿中的发病率分别为 3 9 6% ,3 0 7% ,6 0 %。胡桃夹现象患儿卧位时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肾小球性血尿组、正常组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 ;直立位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其他两组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非肾小球性血尿组 1例合并尿路感染 ,1例合并特发性高钙尿症 ;肾小球性血尿组 5例行肾活检 ,诊断IgA肾病 3例 ,薄基底膜病 2例。结论 胡桃夹现象不仅见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儿 ,亦见于肾小球性血尿患儿和正常儿童 ,胡桃夹现象可与其他引起血尿的原因并存。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直立位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初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现象的患者,应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仰卧位时及左肾静脉(LRV)狭窄及扩张部位内径,比较左、右肾脏纵径、横径及左右肾静脉肾门区内径。结果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处内径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站立20min后宽7倍以上。左肾较右肾明显增大,左肾静脉肾门区内径较右肾静脉明显增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胡桃夹现象准确、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初步排除其他疾病的15例患者.观察左肾静脉夹角段与左肾静脉扩张段两者直径比值,小于30%为阳性。结果:左肾静脉夹角段直径范围为0.10~0、25cm,平均0.15cm;左肾静脉扩张段直径范围为0.64~1.24cm,平均0.75cm。左肾静脉扩张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右侧肾静脉.血流频谱包络不整,呈动脉性血流频谱,舒张期出现平台状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经济、方便,为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病人提供了较有意义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建平 《疑难病杂志》2007,6(4):244-244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S),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由于胡桃夹综合征早期不引起肾功能不全,故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不明显,常常缺乏临床特征性表现,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而误诊。本研究对胡桃夹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成人胡桃夹现象与血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碧青  陈建  徐淑媛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06-1507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42例成人NCP患者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桃夹现象15例分析张桂菊张毓文贾立群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造成左肾出血或伴发直立性蛋白尿。我院1994年1月~1995年3月收治15例确诊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其中7例表现为血尿,8例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血尿组:7例...  相似文献   

8.
胡桃夹现象(NCP)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A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972年Schepper首次报道NCP引起左肾出血,此后国内外发表多篇相关报道,现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成人肾静脉胡桃夹现象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宏琳  欧伟宁 《广西医学》2004,26(9):1353-1354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phenomenon)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系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是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原因之一。过去报道多为儿童患者。我门诊部2 0 0 0年1月~2 0 0 3年12月以来诊断较典型的成人肾静脉胡桃夹现象所致的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9例,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均为成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4~5 3岁,病程十余天到两年。无症状性血尿6例,其中发作性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4例;无症状蛋白尿2例;…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学周 《中原医刊》2006,33(9):11-12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症的认识,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的胡桃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症状均为反复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胡桃夹现象患者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均>3,近端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站立15m in后更明显。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2、5、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4、6、6天,随访至少4个月,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术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肾静脉(LRV)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为儿童非肾小球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32例经B超证实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所谓胡桃夹现象(NCP),也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指左肾静脉(LRV)汇入下腔静脉(IVC)行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高压综合征。Deschepper于1972年首先报道了胡桃夹现象可引起左肾出血。1990年,Shintakv等报道胡桃夹现象伴发直立性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或)蛋白尿为临床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任珊瑛  李建祖 《吉林医学》2011,32(27):5856-5856
<正>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其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易发现。超声检查时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分析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9例儿童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双侧精索静脉及左肾静脉超声检查,将其曲张侧别、内径及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18例单发于左侧,1例为双侧。精索静脉内径2.2~3.4mm,平均(2.7±0.4)。全部病例合并胡桃夹现象。结论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胡桃夹现象,对其应常规进行左肾静脉检查及针对胡桃夹现象进行治疗。胡桃夹现象应作为普查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人胡桃夹现象与血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胡桃夹现象 (NCP)与血尿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 1 3例肾性血尿、3 0例非肾性血尿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左肾静脉 (LRV)内径 ,计算LRV在肠系膜上动脉 (SMA)左侧的内径值 (b)和在腹主动脉 (AO)前方的内径值 (a)之比。结果 各组均存在LRV受压现象 ,阳性率分别为 :7.5 %、1 3 .3 %和 9.1 %。 7例LRV的b值为0 .7± 0 .0 3 (cm) ,a值为 0 .1 2± 0 .0 6 (cm) ,b/a值为 5 .3± 0 .0 4。其中 3例存在左精索静脉曲张。结论 NCP是成人血尿的原因之一 ,且存在于正常人中 ,易并发精索静脉曲张 ,亦可与引起血尿的其他病并存。  相似文献   

16.
成人胡桃夹现象 1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胡桃夹现象1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石义霞杨庆民放射科张燕明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之前,需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之夹角。当左肾静脉在夹角处受到挤压,导致左肾静脉压力升高而引起血尿时称为胡桃夹现象。该现象为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的...  相似文献   

17.
胡桃夹现象与儿童血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的临床意义及与儿童血尿的关系。方法正常儿童组(无血尿组)18例,肾性血尿组16例,非肾性血尿组39例。全部使用腹部B超测定左肾静脉(LRV)不同段内径值(cm)。血尿组均观察尿红细胞(RBC)形态,非肾性血尿组测24h尿钙定量。结果各组均存在LRV受压现象,阳性率分别为5.6%(1/18),6.3%(1/16),17.9%(7/39)。9例LRV内径值在腹主动脉(AO)前方为0.21±0.06,在AO左侧为0.62±0.07,LRV比率3.23±0.77,>2.0。尿RBC形态1例为肾性RBC,1例24h尿钙定量超过正常。结论胡桃夹现象不仅是儿童非肾性血尿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见于正常儿童中,可与引起儿童血尿的其他病因并存。应重视与胡桃夹现象并存病因的检出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胡桃夹综合征(Nut 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走行于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对18例患者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彩超对NC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56例血尿、蛋白尿成人患者进行左肾静脉受压情况的检查。结果在确诊为胡桃夹的262病例中,BMI≤18.5者215例,占82.06%。结论BMI越低,出现胡桃夹现象的概率越大,应重视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血尿,偶尔合并腹痛或精索静脉曲张。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