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氯胺酮200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瘁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I组)和小剂量氟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I组内含吗啡4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氯胺酮200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l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I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I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I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吗啡+氯胺酮+可乐定对晚期癌痛的自控镇痛效果。方法:60例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症疼痛病人随机均分4组,分别配制吗啡、吗啡+氯胺酮、吗啡+可乐定、吗啡+氯胺酮+可乐定镇痛液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第1、3、6、10、15、17、2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组V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其他3组低、不良反应次数最少。结论: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用于晚期癌症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mg 乌头注射液8ml 氟哌利多10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休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患者自控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晚期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将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套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置管,外接镇痛泵( PCA),采用首量+连续+自控模式给药。记录并观察患者疼痛程度( VAS)评分、吗啡用量、血压、心率、呼吸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终止治疗。镇痛时间10~31天,治疗前患者VAS评分(6.2±1.4)分。药物用量治疗前9例硬膜外吗啡用量为(15.1±4.5)mg/d,7例静脉吗啡用量为(31.6±8.5)mg/d,全部患者改用蛛网膜下腔用药后吗啡平均用量为(1.4±0.3)mg/d。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应用药物剂量小、安全等优点,可作为晚期癌痛治疗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幸吉娟 《右江医学》2008,36(4):436-437
目的比较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产妇随机分为PCSA和PCEA两组,两组镇痛液配制方法相同:吗啡10 mg+咪达唑仑10 mg,PCA设置:无负荷量、持续量2 ml/h、单次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48 h。术后6、12、24、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比值(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病人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产手术后应用吗啡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同样安全有效剖。  相似文献   

7.
潘灵辉  黄宇  黄冰  钱卫  林飞 《微创医学》2005,24(4):509-510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 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 mg+乌头注射液8ml+氟哌利多10 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 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体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管行PCEA)。观察组首量:氯胺酮20mg+0.5%布比卡因3ml+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氯胺酮150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对照组首量:吗啡1.0mg+0.5%布比卡因3mI+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吗啡5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与吗啡硬膜外腔自控镇痛效果一样,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将22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及吗啡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各11例。PCIA组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50g+氟呱啶10mg+托烷司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250ml,PCEA组药物配方为吗啡12.5mg+氟呱啶10mg+罗哌卡因375mg+0.9%氯化钠溶液至250ml。均采用电子自控泵,设定持续输注2ml/h,单次自控镇痛(PCA)给药0.5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VAS、SS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PCI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芬太尼PCIA给药具有安装简便、镇痛作用强及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是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肖军章  韩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3-1194
目的:观察比较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0.6μg/ml舒芬太尼与复合0.06mg/ml吗啡的10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记录镇痛效果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在镇痛效果VAS评分上无差别(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舒芬太尼组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对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大鼠模型镇痛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71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30~250g,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成功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通过胫骨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疼痛行为学检测,选取胫骨癌痛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癌痛吗啡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吗啡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采用检测患肢足底热辐射痛阈值作为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脊髓P物质(substance-P,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1 胫骨癌痛大鼠连续9天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 2次/d)可成功建立胫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2 连续7天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5μg, 1次/d)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耐受大鼠热辐射痛阈值较各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 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脊髓SP和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干预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痛阈值及行为学观察再次证实了小剂量氯胺酮的应用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一定程度减轻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我们研究也表明传导通路中脊髓P物质及缓激肽含量变化是小剂量氯胺酮参与调节吗啡镇痛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龙水 《河北医学》2012,18(7):890-893
目的:观察凯芬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全麻下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5min缓慢静脉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 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三组患者均在缝皮时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05-0.1mg.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ICA),镇痛液为0.02%吗啡,PI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每次1 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 min,镇痛48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ICA泵后各时段PI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ICA期间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4、8、16、24h及48h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4 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1-4 h、4-8 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凯芬100mg和地佐辛10 mg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应,减少PI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龙柏  徐芹  王晓蓉 《河北医学》2005,11(10):898-899
目的:比较吗啡及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微量输注加按需自控镇痛(PCSA)用于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4例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S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PCSA(Ⅱ组)方法用于上述患者的镇痛。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1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疼痛基本缓减,但辅助氯胺酮组能够减少吗啡用量,增强止痛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了单独应用吗啡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Ⅰ组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吗啡0.1~0.2 mg/kg镇痛,Ⅱ组采用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 mg+2%利多卡因20 ml+氟哌利多2.5 mg+0.9%氯化钠至100 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48 h吗啡用量,调查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第1、2、3、7、10天,Ⅱ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Ⅰ组满意率为70.0%,Ⅱ组满意率达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8 h吗啡用量,Ⅰ组为(89.65±12.46)mg,Ⅱ组为(56.27±9.73)mg,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性疼痛镇痛效果好,吗啡用量显著减少,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 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 吗啡20 mg 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 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后应用吗啡与吗啡复合氯受酮行PCEA的效果以及氯胺酮对吗啡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1~2级择期在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吗啡(M)和吗啡复合氯胺酮(KM)两组,每组20例,术后连接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药液中M组含吗啡20mg,KM组含吗啡10mg+氯胺酮100mg。分别于术后4、8、12、24h进行随访,记录病人首次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注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的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RFM(罗哌卡因、芬太尼、吗啡)和RM(罗哌卡因、吗啡)两组,每组60例;RFM组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吗啡0.5mg配制镇痛液100ml;RM组用0.15%罗哌卡因+吗啡3mg配制镇痛液100ml;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RFM组有效率96.7%,优良率81.7%,不良反应发生率1.67%;RM组有效率81.7%,优良率60.0%,不良反应发生率18.33%;RF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RM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吗啡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氯胺酮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部选择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使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吗啡织(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mg,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mg+氯胺酮1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各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前、后10minSBP、DBP、HR、SpO2的变化,48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循环呼吸功能均无明显改变。KM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不良反应M组和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氨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应用于老年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与单纯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腹部手术后老年(年龄≥65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氯氨酮-芬太尼组(联合组):氯氨酮0.5mg/ml 芬太尼5.0μg/ml 咪唑安定50μg/ml;单纯芬太尼组:芬太尼7.5μg/ml 咪唑安定50μg/ml。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观察各组患者术后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总量及PCA量均相似(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静息镇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在各时段的镇静效果明显地优于单纯芬太尼组(P<0.05)。在术后镇痛48h内,联合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小剂量氯氨酮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并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而镇痛效果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宿颖岚 《海南医学》2012,23(18):30-3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75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5),A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0 mg+0.15%盐酸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 ml.B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ml.C组:负荷剂量:吗啡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100ml.镇痛泵输注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h、4h、8h、12h、24h、48h各时点的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8h、12hA组VAS评分高于C组,C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B组,患者满意度B、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5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10ml为负荷剂量,10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复合液行PCE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