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2.
《脾胃论》是金元时期医学大家李杲的代表作,其核心学术思想包括:脾胃为元气之本,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为百病之源;脾胃为论治之本。李氏认为脾胃损伤为百病之源,治疗当从脾胃论治。笔者认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亦可遵循《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以益气升清为主,酌加祛邪之品,亦可在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 一、脾胃功能重要性 脾与胃为表里,脾有益气、统血、输化水谷的功能,又是人体水液代谢之枢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如《难经》说:“脾助胃气。主化水谷。”二者各司其职: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脾喜燥,胃喜润。在正常情况下,升降助调,燥湿相济。脾健胃和,将人体摄入的饮食加工变化而成精微,输布全身。《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说明脾胃是一个运化水谷,供应营养的仓库。当然人体整个消化代谢过程并不是脾胃单独进行的。还有其他脏腑的配合。如脾胃功能来源于肾中命门相火,《景岳全书》中指出:“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元气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李东垣较早地对人体元气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元气来自生身之先天,又不断依赖脾胃谷气得以补充。这种人体根本之气的升发、通阳作用促进着全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脾胃之气的衰弱及由此而产生的阴火,可以导致元气的亏少,累及机体的根本。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均应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在老年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为后天之本”。老年人肾气已亏,更需要以后天之脾胃来补养先天之肾气。本文讲述了脾胃功能对人体衰老的影响,及其在抗衰老中所占的地位。并提出顾护脾胃为治疗老年病的一项宗旨。  相似文献   

6.
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形体相依,功能互补,故而多合称、共治,且常以"胃气"代指脾胃之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以其居于人体正中的特殊位置,秉承中土的所有性质来承载化生出一身之诸气。而诸气又在不同方面对机体的正常运营不息提供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只有在保护好胃气的前提下,才能使诸气发挥完整的功能及作用。卫气、营气、宗气、元气等人身诸气都与胃气息息相关,透彻明析胃气与诸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根本上认清保胃气的重要性,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代表作。李东垣独重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则元气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强调补益脾胃,创立了"甘温除热"、"升阳散火"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心与脾胃之间生理上相互关联的论述,并引用《金匮要略》及医家有关脾胃功能失调与胸痹心痛的医案,阐述了心与脾胃相关。分析认为,心与脾胃相关表现在:(1)在生理方面,足阳明胃脉与心相通;胃之大络(虚里)通于心;足太阴脾脉之支者亦与心相通;而血脉是将中焦化生之"气"输送至全身的通道。(2)温养推动脉中营血正常周行的"宗气"来源于胃,化生于脾;宗气进入心脏与脉中,温养推动脉中之营血,使其正常周行。(3)脾胃中的阳气将水谷之气化生为津液,内注五脏六腑,外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4)胃中水谷之气化生的"营"气,滋养心脏与血脉,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5)脾主思,思则气结,容易导致心脉痹塞。(6)足阳明胃经之主血不利所生疾病。  相似文献   

9.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在气机升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均要通过脾胃这个枢纽,方能完成正常的功能.脾胃升降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阐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指导临证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对脾胃病的治疗应围绕脾胃病中出现的气机升降失调,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恢复脾胃逆乱之气机.  相似文献   

10.
论"脾胃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枢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存在的前提和基本方式,而脾胃性属至阴,具有承阳启阴之功[1],对人体气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中轴转枢作用,这种转枢作用也是脾胃成为五脏调神关键的重要因素[2].脾胃对人体气机的影响,至少包括对五脏气机、营卫气血、六经以及奇经八脉等方面,认识脾胃对人体气机的转枢作用,才能对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源以及调理脾胃在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气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中焦脾胃又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古到今,虽然有多少医者谈到中气的重要性,但直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才比较完整的从理论到临床使脾胃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脾胃对正常人体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疾病防治中更不可忽视。不少医生在临证治疗中,治一伤一,或治其标而伤其本,使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旧病不愈,新病又起等。笔者据此谈谈临床中误伤中气出现的变证。并就慢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人体气机圆运动和脾胃与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关联为基础,阐述从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入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辨病邪之虚实,恢复中焦正常气机升降,则肺随胃降,咳嗽自平。脾胃乃后天之本,标本同治,治疗慢性咳嗽同时又可顾护后天之本,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改善患者体质,降低复发率,以提高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协调的功能活动共同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在各脏腑之中,脾胃的升降,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导,肾水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无一不是依靠脾胃的功能来完成其升降运动的。如《素问经脉别论》说:“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则后天之精不能收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反之,脾胃正常升降运动的维持,也赖于其他脏腑功能的协调。因此,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对脾胃也有影响。其影响表现为:肝失疏泄,克脾犯胃引起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肝气升发太过,肺失清肃所致的肝火犯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十人九胃八不同刘永业(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胃病(中医)/中医药疗法辨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古人又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把脾胃喻为人体的“仓禀”,可见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人们一日三餐都需要直接与脾胃打交道,或凉或热,或...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侯平玺教授以健脾补肾为治疗肿瘤的立法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伤,则后天之气不足,亦不能充养先天之气,脾肾亏虚,机体功能失调,则易产生恶性肿瘤;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与转移的特性,其疾病进展过程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无形中损害了人体的消化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脾胃论治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祖国医学中,“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一旦失其正常生理,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营养,与柔弱的脾胃功能形成矛盾,如果喂养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易招致脾胃失调而发生一系列的病证。因此,调治脾胃在儿科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现归纳几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李东垣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流派之一,“补土派”的代表医家。“土”是指脾胃,又由于脾胃位于人体的中焦,故而后世也常以“中”指代之,因此补中益气汤意即补脾胃益中气之汤方。 李东垣最重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作用,他认为,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是“元气”,而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则是脾胃,并且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  相似文献   

19.
"焦三仙"是由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味中药传统组合的称谓。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然而生活中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造成脾胃  相似文献   

20.
王淑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36-1137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妇女以血为本,一生中的经、孕、产耗血颇多,更加依赖藏营统血之脾和多气多血之胃的支持。可见脾胃与妇科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