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 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在检测患者抑制物时将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UCRP;以滴度≥0.6 BU/ml为抑制物阳性.分别采用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对237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抑制物检测.结果 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13/237)和8.4%(20/23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滴度>0.7 BU/ml的抑制物,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阳性结果不同的抑制物水平均在0.6~0.7 BU/ml.结论 改进的标准Bethesda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Nijmegen方法更有利于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Nijmegen法在检测血友病因子FⅧ抑制物中的应用,以确定改良Nijmegen法替代以往血友病抑制物检测方法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应用Nijmegen法和改良Nijmegen法测定79例血友病A患者血浆标本的FⅧ抑制物滴度。两种方法区别在于,改良Nijmegen法检测步骤中,患者血浆及乏因子Ⅷ血浆在与正常血浆37℃混合孵育前均经58℃水浴加热1.5 h。结果 Nijmegen法中有2例结果0.5 BU,43例结果介于0.01~0.49 BU之间,34例为0;改进的Nijmegen法中有2例结果0.5 BU,18例结果介于0.03~0.49 BU之间,59例为0。对两种方法中结果介于0~0.5 BU之间共计77例阴性和可疑阳性者进行卡方检验,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得到阴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i-jmegen法(P0.01);对于结果≥0.5 BU的病例,因样本数过少尚无法对两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差别检验。结论样本经58℃水浴处理后能去除血浆标本原有FⅧ因子活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改良Nijmegen法有可能提高血友病抑制物检测的特异性,此方法有待于在更大样本量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血友病抗体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某院反复接受血液制品(FⅧ制品或FⅨ制品)替代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初始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FⅧ活性(FⅧ:C)、Ⅸ活性(FⅨ:C)采取一期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Ⅺ抗体(FⅨ:Ab)采取Bethesda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HA 36例,FⅧ抗体滴度(3.41±1.72) Bu/ml,阳性率16.67%,Hb 9例,FⅨ滴度(2.67±1.53) Bu/ml,阳性率11.11%,抗体高、中、低分型依次为l例、4例和40例;对照组HA 32例,FⅧ抗体滴度(1.02±0.84) Bu/ml,阳性率6.25%,Hb 8例,FⅨ滴度(0.79 ±0.69) Bu/ml,阳性率0%;两组在FⅧ抗体滴度及总抗体阳性率、FⅧ抗体滴度对比差异上均显著(P<0.05).结论 反复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行血液替代,与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抗体产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会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不利于血友病的出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与CD28在FⅧ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A患儿中表达百分比。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的血友病A患儿,共计入组患儿58例,其中FⅧ抑制物阳性者28例,阴性者30例。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FⅧ抑制物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的CD3、CD4、CTLA-4和CD28的表达,分析比较两组CTLA-4+Th细胞、CD28+Th细胞的百分比和CTLA-4/CD28轴的平衡情况。结果 FⅧ抑制物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Th细胞百分比为2.95%(1.41%,5.50%),阴性组患儿表达百分比为4.95%(2.20%,7.80%),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38);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CD28细胞比值为0.03(0.01,0.06),阴性组患儿表达比值为0.05(0.02,0.08),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2);而CD28+Th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对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进行比较,上述检测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CD28细胞百分比比值在FⅧ抑制物阳性与阴性的血友病A患儿存在差异,抑制物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并且这种差异主要由CTLA-4+Th细胞表达百分比差异引起。CTLA-4的低表达可能是抑制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1例罕见的高滴度FⅨ抑制物引起的多内在途径因子严重缺乏及致命性出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及病因分析。方法 1例30岁男性患者,因难治性出血而出现进行性腹胀、血尿、休克、缺氧、急性肾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柠檬酸抗凝血样本,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APTT、PT、凝血因子活性和稀释Russell蛇毒试验检测。采用改良的Bethesda法检测因子抑制物。FⅨ基因分析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收集患者的家族史和医疗史。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类似凝血病的报告,对血友病中类似凝血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 患者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补充凝血因子、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和免疫抑制治疗得以挽救。入院时,患者所有内途径因子水平均接近于0。可以检测到抗FⅧ和FⅨ的高滴度抑制物水平。清除抑制物后,除FⅨ低于正常水平的1%外,其他内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患者FⅨ基因纯合子外显子2和3缺失,母亲为杂合子携带者。结论 这是一个罕见的重度血友病B(HB)伴高滴度抑制物导致致命性缺血和多器官衰竭的病例。在一个HB病例中检测严重的多种内途径因子缺乏和FⅧ和FⅨ抑制物并存从未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血友病A(H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初步探讨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方法 以2003年4月~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7例HA患者及在院外征集的158例HA患者(共2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C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 265例HA患者中,22例(8.3%)抑制物检测为阳性,其中86.4%(19/22)为低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13.6%(3/22)为高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年龄>50岁患者的抑制物检出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0).在158例临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新征集患者中,FⅧ制剂输注频率大于12次/年者的抑制物阳性率为12.8%,而输注频率小于12次/年者为5.89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有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者的抑制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持续输注FⅧ史的患者(28.5% vs.1.6%,P=0.000).应用多种品牌和单一品牌FⅧ制剂患者的抑制物阳性率分别为9.3%和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 HA患者抑制物的生成可能与患者年龄、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1年7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根据FⅧ抑制物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31例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中,29例为AHA,2例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AFVD)。AHA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62.07%)和肌肉软组织血肿(34.48%),AFVD则分别表现为血尿和皮肤出血点。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滴度高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长,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Ⅷ抑制物滴度高低与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筛查患者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因、年龄、基础病及凝血因子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离心力对凝血因子FⅧ(FⅧ)活性和凝血因子FⅨ(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室温700 g、1500 g、396 g和4℃1000 g、1500 g离心15 min以及4℃2700 g离心10 min,不同离心力条件下即刻和冷冻后48 h FⅧ和FⅨ的活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6种不同离心方法得到的血浆,不管是立即检测还是冻存后检测,FⅧ和FⅨ的活性水平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离心力条件下冷冻后FⅧ活性水平跟即刻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离心条件下FⅨ活性在即刻和冷冻后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从离心机类型、离心力转速到离心时间和离心温度多方面分析,在一定离心力范围内不同离心力对FⅧ活性和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不大,冻融会影响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检测,凝血因子Ⅸ活性检测不受冻融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2例。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心负压组(n=41)和单纯引流组(n=4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乳腺癌转移、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中心负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腺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负压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中心负压引流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邹小立  曾淑燕  黄梓伦  陈澍英  杜欣 《广东医学》2003,24(10):1069-1071
目的 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发病和治疗情况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检查 ,对 15例确诊为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 ,采取浓缩Ⅷ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弥凝、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该组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延长 ,平均为 64 6s ;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 :加 1/10正常血浆和等量正常血浆APTT延长均不能恢复正常 ,APTT时间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延长 ;因子Ⅷ :C测定最低为 1 0 % ,最高为 16 6% ,其中大于 5 %有 4例 ,占 2 6 7% ;因子Ⅷ抗体滴度为 1∶4~ 1∶16。入院后经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12例患者出血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12例患者中 8例治疗后因子Ⅷ :C浓度上升到 5 %以上 ,占 66 7%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突然加重或出血时替代治疗效果差的时候 ,应考虑患者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的可能 ;APTT孵育交叉试验对诊断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该组患者采用上述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海 《医学综述》2007,13(18):1395-1397
获得性血友病A是机体自发产生因子Ⅷ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凝血缺陷病,常出现严重致命性出血,病死率高。该病少见,好发于中老年及产后女性,常被延误诊断。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产后、手术或创伤、感染性疾病、药物因素等,无基础疾病者占27.27%~80%。无遗传性或家族性出血史,且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FⅧ抑制物测定阳性可确诊。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急性出血、清除或减少FⅧ抗体的产生以及治疗基础疾病等。现就近年来获得性血友病A的流行病学、作用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刁戈  马莉  孙盼等 《四川医学》2014,(2):159-162
目的 研究8例中国人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FⅧ基因变异,尝试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基因位点.方法对患者进行表型检测,包括APTT﹑FⅧ:C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采用LD-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FⅧ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和多态性位点.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APTT延长,FⅧ:C降低,并且能够检测出浓度不等的FⅧ抑制物.在FⅧ基因3'UTR区域内发现c.8899 G/A(rs1050705)的多态性位点,其等位基因"A"的频率远高于另一等位基因"G"的频率.结论 c.8899 G/A(rs1050705)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与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中FⅧ抑制物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Eleven Japanese hemophilia A patients with anti-factor VIII (FVIII) inhibitors were studied to localize both their inhibitory antibody epitopes and their genotypes. The inhibitor epitopes were studied in nine severe hemophilia A patients by means of a scanning method using the oligopeptide panel covering the FVIII polypeptides without the B domain. The 107 15 mer-peptides were synthesized on solid-phase pins and analyzed for their reactivity with diluted patient plasma. As indicated previously, a series of pepti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A2 and C2 domains were recognized by plasma antibodies from 2 patients and 4 patient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all the antibodies bound to several epitopes in the A3 domain, while an epitope 1809-1821 covering the putative factor IX binding site was found in 3 patients.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8 out of 11 patients had either gene deletions or inversions of the FVIII gene, indicating a higher proportion of gross gene alterations in inhibitor-positive hemophilia A patient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of gene abnormality type with epitope location was not ful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与传统试管法测定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的差异。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方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平行检测364例与丈夫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水平,并作方法学评价。结果微柱凝胶IgG抗-A(B)效价几何均数明显高于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差异有显著性(t=18.15,t=15.81;P〈0.001)。微柱凝胶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经典法(χ^2=21.5688,χ^2=13.7898;P〈0.01)。微柱凝胶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85、0.8499.结论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经典法,需重新设定临床意义决定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肿瘤患者粪便中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其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n=85)、结直肠腺瘤(n=65)和健康人(n=40)粪便中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3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别,粪便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2%和62.4%,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81.2%;在结直肠腺瘤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1%和43.1%,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69.2%。结直肠癌组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0.001,P=0.001)和健康对照组(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直肠癌组术前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术后是否出现肿瘤复发有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显示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组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组(P=0.0002,P= 0.007)。其他因素均校正的情况下,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分化程度与结直肠癌的复发有关(P=0.01,P=0.03),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于粪便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低,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弥补了单独检测的不足。ITGA4 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分化程度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诊断试剂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抗体水平的结果,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和进口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20例RA,71例非RA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抗CCP抗体与RF在诊断RA中的相关性.结果 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在RA组中的阳性率为61.7%(74/120)、69.2%(83/120),显著高于非RA组的9.9%(7/71)、7.0%(5/71)和正常组的0.0%(P<0.001),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67).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9.2%、64.2%,特异性为92.9%、6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4.3%、77.0%,64.1%、52.7%;似然比为9.82、1.98.抗CCP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R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抗CCP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效能优于RF指标.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r=0.29.P=0.001).结论 抗CCP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在RA早期即有很高的特异性,联合检测RF更可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但其与RA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联合运用四种技术进行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血友病A(HA)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的可诊断率。方法:对于26例HA患者和家系的女性家属首先采用长距离DNA扩增(LD-PCR)技术,直接检测是否为FⅧ基因倒位及其携带者;对于非倒位的HA家系依次采用Bcl I PCR/RFLP分析技术、基因内含子13(CA)n、内含子22(GT)n(AG)n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以及与FⅧ基因紧密连锁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St14 VNTR/PCR)进行间接诊断。结果:在26个HA家系的16个重型家系中查出7个基因倒位,占重型HA的43.8%。19个非倒位HA家系,用上述三种间接诊断技术分别有16、13及17个HA家系可以作出诊断,可诊断率分别为84.2%、68.4%和89.5%,联合上述四种技术,对26个HA家系全部作出了诊断。结论:联合采用四种基因诊断技术,几乎可以为所有有家庭史的HA家系作出基因诊断及携带者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