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变性神经元荧光染色强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新生大鼠各脑区内均未见FJB阳性细胞,GFAP呈弱表达。HI后1d即可见FJB阳性细胞,3d阳性细胞增多,5d达高峰,以纹状体受累最重,皮质次之,海马各区易损顺序为CA1、CA4、CA2、CA3、齿状回。GFAP表达的强度与FJB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大鼠HI后脑易损部位为纹状体、皮质、海马,FJB染色是一种标记变性神经元的有效方法,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是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Foxp1在两种模型小鼠脑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利用脂多糖(LPS)、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构建LPS模型和MCAO模型小鼠,诱导两种模型小鼠脑内产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使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分别标记模型小鼠脑内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并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鉴定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Foxp1与GFAP或Iba1在两种模型小鼠大脑皮层(CTX)、纹状体(STR)、海马(HIP)3个脑区中的共标情况。结果 两种模型小鼠构建成功,并且成功诱导小鼠脑内产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Foxp1和GFAP双阳性细胞数在LPS模型小鼠的CTX、STR、HIP3个脑区均明显增加(P<0.05),而在MCAO模型小鼠的CTX和STR区域中均明显减少(P<0.05),在HIP区域中无明显变化;在LPS模型及MCAO模型小鼠的STR区域中均未检测到Foxp1和Iba1双阳性细胞。结论 Foxp1在LPS模型小鼠脑内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MCAO)、缺血+叶酸低剂量组(MCAO+LFA)和缺血+叶酸高剂量组(MCAO+HFA)。通过叶酸灌胃给药28d。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叶酸补充前、后及制造模型后7d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叶酸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密度。结果:补充叶酸后,与MCAO组相比,低、高剂量叶酸组大鼠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低、高剂量叶酸组大鼠脑组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神经干细胞密度高于MCAO组(P〈0.01)。结论:通过灌胃补充叶酸能够提高大鼠血清叶酸水平,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清除剂Carboxy-PTIO (C-PTIO)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后24 h脑组织中PERK/p-eIF2α通路介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探究NO的产生对大鼠脑内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C-PTIO组,每组6只。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采用改良线栓法,并于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术中监测大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p-eIF2α和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将NO介导的蛋白质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分别与p-eIF2α和CHOP进行定位。结果 1) Sham组大鼠没有p-eIF2α和3-NT染色阳性细胞,偶见CHOP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3-NT、p-eIF2α、CHOP均大量表达(P<0.05)。2)与MCAO组相比,经腹腔注射给予C-PTIO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3-NT、p-eIF2α、CHOP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3-NT分别与p-eIF2α和CHOP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引起ERS,并激活PERK/eIF2α通路引起细胞凋亡;抑制NO的产生,可以减弱这一过程,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额叶创伤后不同时间点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76只)脑额叶锐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3组。于伤后0、1、3、6、12、24h等6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尼氏染色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法来观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的病理变化、nNOS阳性细胞和nN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染色显示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染色加深,尼氏小体减少,神经元突起不明显甚至消失。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额叶皮质中偶见nNOS阳性细胞,nNOS蛋白表达量较低;伤后1h创伤区及周边nNOS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多,nNOS蛋白表达开始升高,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结论大鼠额叶创伤后早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有nNOS的时程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后24 h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L-NAME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L-NAME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和LC3B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分别将Beclin1和LC3B与NO介导的蛋白质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进行共定位。结果 Sham组大鼠没有3-NT染色阳性细胞,偶见Beclin1和LC3B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3-NT、Beclin1、LC3B均大量表达(P<0.05)。与MCAO组相比,给予L-NAME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3-NT、Beclin1、LC3B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半暗带区,Beclin1和LC3B分别与3-NT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直接避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氧化应激损伤的减弱也避免了自噬的进一步激活,起到了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用漂片法进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的封闭液,以减少组织切片破损。方法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大鼠踏转轮运动中所引起增殖细胞,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比较不同的封闭液(羊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胰酶抑制剂)减少脑片破损的效果。结果踏转轮运动可使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加入不同的封闭液后,组织片破损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和胰酶抑制剂组,但胰酶抑制剂组有非特异性染色。结论牛血清白蛋白是较理想的封闭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末端标记(TUNEL)法与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法双标染色技术在研究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成两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切片先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行TUNEL染色显示凋亡,再按caspase-3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方法继续染色.结果 双标染色显色满意,大鼠海马区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同时也表现caspase-3阳性.结论 caspase-3与TUNEL双标染色能更好的反映出大鼠脑创伤后caspase-3与凋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双标染色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给予脑缺血大鼠锌离子螯合剂[N,N,N’,N ’-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进行干预,研究锌离子对MCAO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锌离子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45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MCAO+TPEN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TPEN,剂量为15 mg/kg),每组15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肛温及平均动脉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分别于再灌注3、12和24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内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对HIF-1α在缺血脑组织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见HIF-1α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1)。给予15 mg/kg TPEN后,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的表达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免疫荧光染色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内HIF-1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螯合细胞内锌离子下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HIF-1α浓度,提示锌离子可能通过促进HIF-1α表达介导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新生鼠低血糖脑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16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素诱导短时间低血糖组(INS-S组,n=40)、胰岛素诱导长时间低血糖组(INS-P组,n=40)、饥饿组(FAS组,n=40)和对照组(CON组,n=40)。在大鼠出生后第2、4、6天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15U/kg)和饥饿的手段,诱导新生鼠低血糖;在生后第6天诱导低血糖后2h、6h、1d、3d、7d和14d采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观察7个脑区变性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特异性神经核抗原(NeuN)荧光免疫双标对FJB阳性细胞进行细胞类型鉴定。结果 INS-S组、FAS组和CON组新生大鼠各脑区各时间点均未见FJB阳性细胞,而INS-P组在旁矢状面、梨状皮层、海马齿状回、丘脑和下丘脑可见大量的FJB阳性细胞,并同时显示NeuN免疫源性。结论 胰岛素(15U/kg)皮下注射可建立稳定可靠的新生鼠低血糖脑损伤模型。新生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可引起广泛的神经元变性,皮层、丘脑、下丘脑和海马齿状回对低血糖损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应用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取SPF级大鼠6只,麻醉状态下取材双侧比目鱼肌神经入肌点组织,以多聚甲醛固定,冰冻切片,行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形态,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软件对运动终板形态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染色切片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运动终板爪形结构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可以得到运动终板立体结构。结论:神经微丝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是一种较好的运动终板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大鼠眼球冰冻切片难度高,各研究对眼球冰冻切片厚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探索大鼠视网膜、视神经冰冻切片适宜的厚度.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使用传统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做对照,分别对不同厚度的冰冻切片做HE染色和FITC-lectin荧光染色进行观察(5μm、6μm、8μm、10μm、12μm、15 μm,n=8).结果 视网膜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6μm和8μm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可看到完整细胞,密疏适宜,胞核清楚,核膜光滑完整,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匀;6μm视神经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视神经纤维排列密集、规则,染色均匀;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5μm、6μm和8μm的大鼠视网膜冰冻切片FITC-lectin荧光染色后层次清晰,lectin阳性细胞呈绿色分枝状,在神经节细胞及内网状层清晰可见,亦可在外网状层看到少量绿色lectin阳性细胞,10 μm及15 μm的大鼠视网膜由于各层细胞重叠严重,无法看到绿色lectin阳性细胞.6μm的视神经冰冻切片FITC-lectin荧光染色显示清晰可见的活化小胶质细胞,胞体变肥大,突起缩短,呈阿米巴样变化.结论 6 μm的视神经冰冻切片以及6~8 μm的视网膜冰冻切片,可以得到重复性切片,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肾组织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再改良的方法,以提高石蜡切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4例,其中IgA肾病20例,狼疮性肾炎12例,膜性肾病12例。对其肾组织除常规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外,对石蜡切片进行高温、高压修复和胃蛋白酶消化处理,再分别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1q)、纤维蛋白(Fib)、HBsAg及HBcAg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石蜡与冰冻切片的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冰冻切片:肾小球数1~12个,平均5个;石蜡切片:肾小球数7~30个,平均15个。20例IgA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12例膜性肾病患者的肾组织行冰冻(IgA、IgG、IgM、C3、C1q、Fib、HbcAg和HbsAg)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时在不同荧光强度中所占比例与行石蜡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改良的肾组织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是冰冻切片失败时较好的补救手段。其石蜡切片组织结构更清晰,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较冰冻切片更易判断。  相似文献   

15.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in smears of broth cultures, in infected pig testicle cell cultures, and in frozen cut sections of pneumonic lungs from field and experimentally produced cases of enzootic pneumonia. In the pneumonic pig lung, 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limi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bronchial and bronchiolar epithelium and to the contained exudate. In a series of trials using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igs fluorescence was not detected until 25 days post-infection and was regularly seen in pigs killed thereafter. Porcine immune globulin precipitated from the serum of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igs and conjugated with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was reac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etection of M. hyopneumoniae. Immune globulin conjugates prepared from the serum of hyperimmunized rabbits were reactive but in some cases produced a faint non-specific staining of frozen tissue sections. No such non-specific reactions were noted on stained culture smears or cell cultures.Fluorescence was not seen in known positive preparations stained with non-immune pig globulin conjugates or in preparations from uninoculated cell cultures or pigs, stained with non-immune or immune globulin conjugates.Mycoplasma hyorhinis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ith homologous conjugates, in smears of broth cultures and in tissue sections from pigs with polyserositis.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found to be species specific and useful for the early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mycoplasma isolated from pigs.  相似文献   

16.
制作临床快速冰冻切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的制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实验方法 ,达到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详细介绍了冷冻切片的方法、影响因素、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及其在临床快速病理诊断的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经此方法制备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完整、细胞染色清晰、境界清楚、核质分明、对比度好 ,无刀痕、皱折、重叠、冰晶、切片平整、厚薄均匀一致等。结论 :可为临床快速病理诊断的 HE染色、脂肪黏液染色、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核酸原位杂交以及原位 PCR等病理诊断与研究提供优质冷冻切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小鼠肝脏冰冻切片进行不同的封闭处理,探寻消除小鼠肝脏自发荧光的最佳方法,以降低对免疫荧光阳性信号的干扰,提高免疫荧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1)经脾静脉注射肝脏荷瘤裸小鼠:将Hepa1-6-GFP细胞通过脾脏注射方法使其在雄性无胸腺BALB/c裸小鼠肝脏定植,并将肝脏进行冰冻连续切片,对切片分别进行AB液(内源性生物素封闭液)、blocking、AB液+blocking、丙酮+AB液+blocking封闭处理,然后检测小鼠肝脏冰冻切片自发荧光。(2)C57BL/6小鼠:对C57BL/6小鼠肝脏进行冰冻连续切片,对切片分别进行上述4种封闭处理,用F4/80标记肝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然后检测小鼠肝脏冰冻切片自发荧光。结果 肝脏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时,4种封闭处理都可以减弱肝脏切片的自发荧光,但丙酮+AB液+blocking封闭处理效果最佳。结论 丙酮+AB液+blocking联合应用对小鼠肝脏组织冰冻切片自发荧光的消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苗小芬  王睿  朱雪明 《广西医学》2011,33(2):174-176
目的 探讨肾穿刺技术对小儿肾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对165例小儿肾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分别做HE、PAS、PASM、Masson染色,冰冻切片分别做IgG、IgM、IgA、C3、C1q及Fibrinogen染色.结果 石蜡切片的4种染色对比鲜明,各种病理改变清晰,肾小球数量充足≥10个.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背景清晰,肾小球数量均≥5个,没有冰晶形成,荧光标记明确,所有病种可分别在病变相应部位找到团块状、线状或颗粒状的黄绿色荧光.结论 通过改进标本的处理方法能提高制片质量,明显提高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再发性低血糖致幼鼠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再发性低血糖幼鼠脑Caspase-3表达及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8只15日龄C57BL/6野生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及低血糖组(n=40),再分为低血糖后12h,24h.48h,72h组,每组10只)。低血糖组给予短效胰岛素腹腔注射3次,每次剂量为5U/kg。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内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FJB染色观察小鼠脑内神经元变性的时程及分布情况。结果再发性低血糖后12h幼鼠脑内caspase-3表达即增多,24h达高峰,至72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开始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以后逐渐向细胞核转移,caspase-3表达最强的部位是海马齿状回,皮质次之,海马CA1区仅见少量caspase-3阳性细胞。再发性低血糖后12h,脑内即可见FJB阳性细胞,24h及48hFJ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72h阳性细胞最多,染色最强;从分布上看,纹状体内FJB阳性细胞数最多(尤以枕部皮质与纹状体交界处为著),皮质次之,海马回仅见少量FJB阳性细胞。结论再发性低血糖可致幼鼠脑损伤,神经元凋亡与坏死并存,易损部位为海马齿状回、枕部皮质与纹状体交界处,以选择性神经元死亡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效果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60℃、3min和50℃、3min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依次治疗A、B两组(每组6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和冰冻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H-diaphorase)化学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情况。结果 从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NADH-diaphorase活性均消失,说明癌细胞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两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P〈0.01)。结论 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酶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ADH-diaphorase活性能判定微波消融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