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re—S1抗原的检测情况分析,了解Pre—S1抗原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300份乙肝阳性血清进行Pre—S1抗原检测。结果Pre—S1抗原检测在HBsAg(+)、HBeAg(+)、HBcAb(+)模式的阳性率为86%,在HBsAg(+)、HBeAb(+),HBcAb(+)模式的阳性率为40%,在HBsAg(+)、HBcAb(+)模式中阳性率为25%,而在HBeAb(+)、HBcAb(+)模式中,HBsAb(+)、HBeAb(+)、HBcAb(+)模式中,HBsAb(+)、HBcAb(+)模式中及HBcAb(+)模式中阳性率都为0。结论;Pre—S1抗原测定可作为检验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耀平  杨宝珍  王青  梁雪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5-107,F0002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乳腺癌组织中检测Her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者15例(29.41%),表达(++)者13例(25.49%),表达(+)者14例(27.45%),表达(-)者9例(17.65%);51例乳腺癌组织中有19例(37.25%)出现Her2基因扩增,32例(62.75%)无扩增。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相关性为(r=0.54,P〈0.01),Her2蛋白表达(+++、++、+、-)者,其Her2基因扩增分别为80%、23.08%、28.57%和0。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可作为检测Her2表达的初筛方法。而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表达阳性患者,特别是临床选择Hereeptin治疗的患者,有必要进一步做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3.
用PEG沉淀免疫复合物,再用ELISA法检测HBsAg/IgG免疫复合物,用此法对206例11种两对半阳性模式血清中的HBsAg/IgG复合物进行了检测,总阳性率为18.9%;HBsAg(+)、抗HBc(+)及抗HBe(+)、抗HBc(+)二种模式阳性率最高(均为50%),HBsAg(+)、HBeAg(+),抗HBs(+)、抗HBC(+)以及抗HBc(+)这三处模式均未检出,但例数少,分别为5、1  相似文献   

4.
楼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93-93
目的比较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检测临床常用血液分析指标结果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8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标本,分别检测血钾例子(K+)、血钠离子(Na+)、血红蛋白(Hb)及血糖(Glu),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结果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K+、Na+血浓度低于血气分析仪,Hb及Glu水平高于血气分析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对临床常用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在临床参考过程应用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血液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g、HBeAg、HBeAb、HBcAb,探讨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对2256名孕妇肘静脉血和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的脐带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sAg、HBeAg、HBeAb、HBcAb。并对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分析。结果2256例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者289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2.81%。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达19.8%,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检出率为1.69%,对照组的新生儿则无一例HBsAg阳性?三组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92名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中HBeAg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47.8%。母亲HBsAg(+)/HBeAg(+1/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89例,HBcAb检出率为96.7%。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100例,HBcAb检出率为94.3%: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亲血清HbeAg阳性在母婴垂直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这类患者进行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乙盱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表现呈多样化。本科血清免疫室2004年共检测到42例少见模式,占阳性总例数的0.6%(42/6744)。其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33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9例。  相似文献   

7.
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HbsAg,抗msAg,HbeAg,抗HbeAg和抗HBc检测以及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g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73例,经ELISA测定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后,采用HBV DNA PCR分子杂交定量检测技术,测定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g测定。结果 173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结果,阳性率为83.24%。其中:(1)HbsAg(+),HbeAg(+),抗HbcAs(+)患者78例,HBV DNA定量检1测结果〉10E4拷贝/L 76例,总阳性率97.44%。(2)HbsAg(+),抗HbeAg(+)和抗Hbc(+)27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16例,总阳性率59.25%。(3)HbsAg(+),抗Hbc(+)16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8例,总阳性率50.0%。(4)HbsAg(-),其他均阳性10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00%。(5)HbsAg(+),抗Hbs(+),和抗HBc(+)26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22例,总阳性率84.62%。(6)抗Hbs(+),其余均阴性11例,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10E4拷贝/L 7例,总阳性率63.64%。(7)其他5例。其中共20例患者进行了肝穿免疫组化HbsAg和HbcAs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0%,与HBV DNA定量结果吻合率90%。结论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直观的反应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观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验证不同实验室生化危急项目检测结果的互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EP9-A2文件,以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另外两家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用病人新鲜血清对钾(K^+)、钠(Na^+)、氯(Cl^-)、钙(Ca^++)、葡萄糖(Glu)、尿素(Bun)等危急项目进行检测,计算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之间的系统误差(SE%),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六项生化危急项目在三种生化分析系统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性良好(r^2﹥0.9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三家医院实验室提供的生化危急项目检测结果可以实现互认。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五项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其五项常见模式中的阳性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6555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eAb)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440例HBsAg(+)+HBe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7.95%;1237例HBsAg(+)+HBeAb(+)+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6.61%;236例HBs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63%;68例HBsAg(+)+HBe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0.88%;26例HBs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34.62%。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的不足,能较HBeAg更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ELISA法与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与PCR荧光定量法同时检测378份血清标本。结果用ELISA法测定HBsAg(+)、HBeAg(+)、抗-HBc(+)时,HBV-DNA荧光定量阳性率高达91.2%;用ELISA法测定HB-sAg(+)、抗-HBe(+)、抗-HBc(+),HBV-DNA阳性率为47.3%。而在133例HBV血清标志物全国性的标本中,仍有3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而血清中未检出标志物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临床有不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颜敏 《中外医疗》2014,(26):193-194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收集的360例乙肝血清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并根据不同乙肝病毒标志模式情况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中HBsAg(+)、HBeAg(+)、HBcAb(+)组患者最多为101例,其次为HBsAg(+)、HBeAb(+)、HBcAb(+)70例,HBsAg(+)、HBcAb(+)43例;阳性率比较HBsAg(+)HBeAg(+)HBcAb(+)的阳性率最高为97.03%,其次为HBsAg(+)HBcAb(+)阳性率为88.37%和HBsAg(+)HBeAg(+)HBcAb(+)阳性率为78.57%、HBsAb(+)为42.42%、全阴性最低为16.67%。结论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于乙肝病毒标志物各种模式均有检出率,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DNA有明显关系,但是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检出率差异显著,说明单独使用乙肝病毒标志检测对疾病进行诊断准确性差,应用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全面掌握病毒的复制情况,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的价值。方法 用Mercury1200尿十项分析仪(以下简称尿液分析仪),对300例临床病人尿液及系列模拟血尿标本进行红细胞的检测,并与显微镜检查法进行对比。结果 两法阴性符合率100%,阴性和阳性符合率82.8%,阳性符合率29.3%,导致阳性符合率低的原因是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灵敏度高于显微镜检查法。结论 常规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显示(+)或(-)时,可省略显微镜检查,而(++)以上含(++)时必须镜检,如(++)以上的标本两种方法结果明显不符,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符克英  陈汝  占锋  钟路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29-2030,2068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IgG、RF-IgA、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探索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RA患者、114例非RF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测定了RF(ELISA法)、AKA(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抗CCP(ELISA法),并对三者之间检测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RF-IgG,RF-IgA,RF-IgM,AKA和抗CCP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14.3%(10/70)、45.7%(32/70)、74.3%(52/70)、42.8%(30/70)和65.7%(46/70),特异性分别为96.5%、91.2%、83.3%、98.2%和97.3%。联合检测2种抗体、3种抗体和5种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RF-IgA+RF-IgM为45.7%和92.9%,RF-IgG,+RF-IgA+RF-IgM为14.3%和96.5%,RF-IgA+RF-IgM+AKA为42.8%和99.1%,RF-IgA+RF-IgM+抗CCP抗体为45、7%和99.1%,RF-IgG,+RF-IgA+RF-IgM+AKA+抗CCP抗体为12.9%和100%。结论抗CCP抗体和AKA单独检测对R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抗CCP抗体比AKA略高;单独检测RF-IgM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最低;RF与AKA、抗CC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现HBsAg阳性可疑结果的原因。方法对71例乙肝HBsAg阳性少见模式的初、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复检后,HBsAg阳性的少见模式主要有3种:HBsAg(+)占38.0%;HBsAg(+)、抗-HBs(+)占29.6%;HBsAg(+)、抗-HBs(+)及抗-HBc(+)占19.7%。复检符合率只有38.0%。结论复检符合率低,说明少见模式HBsAg假阳性可能性大。ELISA检测过程中,提高试剂质量,严格操作规程是准确检测HBsAg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核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并与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比较,结果抗SSA(+)+抗SSB(+)与抗SM(+)和抗U1RNP(+)的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也可作为SLE诊断指标。抗SSA(+)患者未见抗dsDNA(+),活动性SLE患者dsDNA不一定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游离核心抗原、抗体及HCV-RNA病毒载量,探讨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9份已经确诊的HCV感染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抗体和HCV核心抗原,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观察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结果丙型肝炎的感染至少存在7种模式:Ⅰ型HCVcAg(-),HCVAb(+),HCV-RNA(-);Ⅱ型HCVcAg(+),HCVAb(-),HCV-RNA(+);Ⅲ型HCVcAg(-),HCVAb(-),HCV-RNA(+);Ⅳ型HCVcAg(+),HCVAb(-)HCV-RNA(-);Ⅴ型HCVcAg(-),HCVAb(+),HCV-RNA(+);Ⅵ型HCVcAg(+),HCVAb(+),HCV-RNA(+);Ⅶ型HCVcAg(+),HCVAb(+),HCV-RNA(-)。结论联合检测HCV抗体、HCVcAg、及HCV-RNA,分析丙型肝炎的感染模式,对丙型肝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占性传播疾病(STD)首位。作通过176例淋病患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发现混合感染112例,其中NG+UU75例,NG+CT20例,NG+UU+CT17例,说明泌尿生殖道NG合并UU、CT较高。为了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建议对淋病患同时进行UU与CT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刘伶 《当代医学》2009,15(16):61-62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HBV-DNA荧光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BsAg(+)HBe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为95.16%,HBsAg(+)HBeAg(-)HBcAg(+)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41.46%,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4.52%,HBsAg(+)HBeAg(+)HBcAb(+)组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HBV—DNA检测水平与血清学标志物HBeAg高度相关,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与抗病毒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沙眼表原体检测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免疫层析法,支原体采用珠海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厂产的培养、药敏一体试剂盒检测。结果526例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出217例支原体、衣原体阳性,支原体、衣原体总感染率为41.17%。其中Uu 147例(27.95%),Mh8例(1.52%),CT27例(5.13%),Uu+Mh 18例(3.42%),Uu+CT10例(1.90%),Mh+CT 5例(0.95%),Uu+Mh+CT 2例(0.38%)。147株Uu对强力霉素、史沙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最低的是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和红霉素。结论女性生殖道炎症Uu感染率有上升的迹象,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进行衣原体、支原体及其药敏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