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癌变倾向。我们于1978年以来治疗3例,分别为12、13、14岁的女孩。术前均经钡气灌肠双重造影拍片,示结肠息肉。手术作法是在全结肠触诊后,将肝曲、脾曲韧带充分游离,根据具体情况,切开结肠,插入乙状结肠镜检查。3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降结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后随访(最长4年,最短1年)见大便1~3次/日,成形无脓血。经钡灌肠检查,未见息肉,发育营养良好。讨论对结肠息肉病做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虽能彻底切除病灶,但造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定期做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可行电灼切除,有癌变则及时行根治术。据Gingola报告用此术式直肠残留息肉可自行消失。其机制可能为:粪便pH较低,能抑制新生息肉并破坏原有息肉,结肠切除后消除了刺激息肉形成的因素及直肠血供减少,不利息肉生长。但此手术直肠残留的息肉,仍有一定比例发生癌变。Wolfsttin报告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此手术可切除病变,不做回肠造瘘,但术后有肛门顽固性湿疹、严重腹泻等并发症。因此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在收治的急性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病人中,选择行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证实乙状结肠癌,行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与乙状结肠吻合12例,回肠与直肠吻合4例。4例术后发生排便次数增加3~6次/d,经调节饮食和口服易蒙停等3个月治愈。切口脂肪液化感染2例,经换药处理治愈。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达到解除梗阻,根治性切除肿瘤,一期吻合重建肠道,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治疗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安全和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为一少见病,属不完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癌变率高,绝大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我科于2004年7月收治2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排脓血便、大便不成形,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为姐弟关系,女40岁,男27岁,其父也患结肠息肉,因就诊晚,癌变为直肠癌死亡。手术中可见千枚黄豆大小息肉,方法为在全身麻醉下行全结肠切除,回肠丁形储袋—肛管吻合术,术中切除全部结肠、回盲部及大部分直肠,回肠末端行丁型储袋成形与肛管吻合。2护理2.1术前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因2例患者有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占全部收治患者的20.5%(16/78)。手术原因包括保守治疗无效10例,肠梗阻3例,合并息肉可疑癌变3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8例,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手术指征为内科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及并发息肉可疑癌变者。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同时作临时回肠造口术,均3个月后还纳;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5例仍存活,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6例术后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排便功能好.结论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比较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宜早.  相似文献   

7.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 ,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 ,行回肠造口 ,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 ,生活质量下降 ,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 ,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 1 994年以来 ,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2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男 1 8例、女 2例。年龄 1 5~61岁 ,平均年龄 32 .5岁。其中家庭性息肉…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癌前病变,为了消除癌症的危险,必须切除全部结肠粘膜.通常这要通过全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来完成.本文介绍的则是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能使全部结肠和直肠的粘膜得以切除,并保留括约肌的功能.1975年6月至1982年4月,作者成功地为19个病人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病人年龄在11~44岁(平均22岁),10人年龄在20岁以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人,溃疡性结肠炎6人.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结肠游离后,在直肠上段腹膜返折平面作浆肌层环形切开,将粘膜及粘膜下层与直肠肌层分离,向下分离至齿状线.切除结肠,并在齿状线或邻近齿状线的部位横行切断直肠粘膜.将末段回肠经由直肠肌性管道拉出,吻合于肛  相似文献   

9.
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息肉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89~1995年以来,用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息肉病22例。其中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回肠肛管吻合术20例;乙状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结肠直肠肌鞘内拖出、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远期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结肠次全切除一期治疗左半结肠肿瘤并梗阻17例,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 1 临床资料 17例患者,男14例,女3例,年龄40~75岁;均由明显梗阻症状就诊,13例为急症手术,4例为不全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急诊手术。肿瘤位置:左半横结肠5例。结肠脾曲4例,降结肠5例,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处3例。手术方式:结肠次全切后行回肠末端乙状结肠对端吻合10例,回肠末端直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全结肠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包括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和范围,可切除部分或全部直肠。前者又称为大肠次全切除术,后者为全大肠切除术。结肠切除后,可行回肠直肠吻合、回肠肛门吻合或回肠造口术。适应证:①内科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及疑有恶变者。②结肠多发性憩室合并憩室炎、出血、梗阻者。③结肠多发性息肉、腺癌、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3~7 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 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次/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大便2次/d,无夜便.6例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正常,6例均无感染和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后肠系膜可获充分松解,再行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吻合器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采用3种吻合器手术,行全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人、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发生贮袋粘连,在直肠镜下分离治愈;2例吻合口附近发现息肉经内镜电灼切除。全组病人排便功能满意,排便次数控制在每天2~5次。结论采用3种吻合器进行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安全、简捷省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手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17.
报告采用一期结肠直肠全切除、回肠S形贮袋经直肠肌鞘肛管拖出术治疗3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结果。1例伴乙状结肠癌(DukesD期),术后20天切除拖出多余之回肠。无盆底感染及漏并发症,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愈。1~2个月后均停用止泻药,排便白天3~5次/d,夜间失禁0~5次/晚。手术要点:①保留完整大网膜,以减轻切口处粘连;②缩短直肠肌鞘为2~3cm,简化操作,减少失血,③选用S形贮袋,利用其输出袢经直肠肌鞘肛管拖出,井将贮袋远侧2cm处与齿线皮肤固定6~8针。该术式的优点是无吻合口漏,可一期完成,避免暂时性去功能性造口引起的小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 ,对有症状人群进行大肠镜检查 192 8例 ,检出各种息肉 2 38例 ,其中良性息肉 186例 ,除 3例全结肠息肉外 ,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切或微波治疗 ,现分析其治疗效果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41例 ,女性 4 2例。年龄 12~ 78岁 ,平均 5 1 2岁。息肉分布 :直肠 6 1例 (33 33% ) ,乙状结肠 5 7例 (31 15 % ) ,降结肠 31例 (16 94 % ) ,脾曲 3例(1 6 4 % ) ,横结肠 17例 (9 2 9% ) ,升结肠 12例(6 5 6 % ) ,回盲部 2例 (1 0 9% )。息肉形态 :有蒂 97例 ,亚蒂 6 3例 ,无蒂 2 3例。单发息肉 10 2例 ,多发息肉 81…  相似文献   

19.
左侧结肠梗阻传统的处理办法是分三期手术,即Ⅰ期减压,Ⅱ期切除和吻合,Ⅲ期关闭结肠造口。作者报告49例左侧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的经验。 49例分为二组。Ⅰ组31例,平均年龄73岁(50~88岁),作根治性次全/全结肠切除,回肠降结肠吻合16例,回肠乙状结肠吻合10例,回肠直肠吻合5例,均未作回肠造口。Ⅱ组18例,平均年龄65岁(50~82岁),作根治性结肠节段切除,3例术中作结肠灌洗后Ⅰ期吻合(未作结肠造口),15例分期手术(14例为Hartmann手术,1例为Paul-Mikulicz手术)。二组  相似文献   

20.
全结直肠切除环扎式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4年 5月开始 ,对 5例全结肠直肠切除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 ,应用自制支撑吻合管行环扎式回肠S贮存袋肛管吻合术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例 ,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2 4~ 5 3岁 ,病期 2~ 11年。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和钡剂灌肠检查确诊 ,且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5例均为慢性重型患者 ,经过内科正规治疗无效 ,病情反复长期发作。2 .手术方法 :(1)全结直肠切除 :常规游离全结肠直肠后 ,于齿状线上 1cm切断直肠 ,将全结肠直肠完整切除。因齿状线上的Morgagni直肠柱为立方上皮 ,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