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恶性肿瘤皮肤转移26例分析广西肿瘤研究所(南宁市530021)杨云利,刘立义恶性肿瘤皮肤转移不多见,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皮肤转移性肿瘤26例,现予以报道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4.
皮肤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由表皮角朊细胞(KCs)、表皮的Langerhans细胞(LCs)、真皮内树突状细胞(DDCs)、淋巴细胞(尤其是再循环的向表皮性T淋巴细胞)、细静脉高内皮细胞构成的独特系统称为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SALT),或称其为皮肤免疫系统(SIS). 相似文献
5.
吴继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0,7(1)
我院 1995~ 1997年对 10 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皮肤纹理学调查 ,以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与皮肤纹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皮肤纹理检查 ,对指纹、掌纹、脊纹总数和ATD角四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 ,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1.2 临床资料10 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年龄为 16~ 78岁 ,中位年龄 49.5岁。卵巢癌 39例 ,子宫内膜癌 2 7例 ,子宫颈癌 2 5例 ,外阴癌 5例 ,绒癌 3例 ,输卵管癌 1例。 10 0例正常女性年龄 2 0~ 30岁 ,中位年龄为 2 5 .6岁。2 结果指纹 :可分斗形纹、箕… 相似文献
6.
7.
1 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 ,6 0岁 ,因发现全身皮下多发性结节 2月余入院。始初结节较小 ,且局限于四肢屈侧 ,后见结节逐日增多、增大 ,压之微痛而来我院就诊。半年前曾因右中腹壁皮肤黑痣作激光治疗。 5年前在外院曾作左臂部肿物切除术 ,当时未作病理检验。入院查体见头面部、左腋窝、颌下、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结节 ,结节直径 0 5cm~ 3cm ,部份结节突出皮肤 ,表面红肿 ,紫兰色 ,质硬 ,轻压痛 ,与皮肤粘连 ;部份结节位于皮下 ,表面皮肤正常 ,质硬 ,活动度差。B超提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 (转移瘤 ?) ,X线胸片双肺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多发性…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皮肤转移七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皮肤转移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7例恶性肿瘤皮肤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肤转移表现为无痛性的皮下结节,经化疗后原发灶稳定或进展。皮下肿物均有缩小、变软,而无消失者.从出现皮肤转移至死亡时间为20天至1个3月,中位数为7.1%。结论 恶性肿瘤发生皮肤转移临床少见,出现皮肤结节时应常规病理检查,其多属晚期,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10.
11.
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率逐渐上升,维持移植器官功能需要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从而导致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多种癌症的危险,尤其是与病毒相关的癌症。移植受者中皮肤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并导致死亡。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有利于降低移植后合并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砷中毒患者病变皮肤中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病变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砷中毒患者病损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砷中毒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皮炎、角化过度和色素增多等)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90.9%和0.0%,其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和16.7%,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正常皮肤组织端粒酶和PCNA均为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59,P<0.01),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一致率为82.8%.结论:端粒酶活性增加及PCNA表达在砷致皮肤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改变具有一致性,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砷中毒性皮肤癌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84年11月至1986年5月研究1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理标本,病理诊断根据WHO分类方法。出血程度根据临床与病理检查。150例中,138例(85.5%)有出血,22例(14.5%)无出血。直肠癌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粘液腺癌出血发生率低;高分化与中分化腺癌出血发生率比低分化癌要高;溃疡型出血发生率比菜花型与管腔浸润型高;出血与肿瘤大小,侵犯及转移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乙肝患者的抗-HCV进行研究,表明抗-HCV与肝癌存在着相关关系。为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与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文对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ALT、HBsAg、抗-HCV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名患者中,以皮肤鳞癌、皮肤基底癌和皮肤转移性肿瘤较多;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有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增殖性红斑以男性患者为主;皮肤转移癌、蕈样肉芽肿、Bowen病以女性患者为主;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多见于男性.面部以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为主,躯干前部以皮肤鳞癌和皮肤转移癌为主,躯干后部以皮肤鳞癌为主,四肢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为主,臀部以皮肤鳞癌为主,乳腺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为主.结论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更好地认识皮肤恶性肿瘤及皮肤癌前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临床皮肤癌研究及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皮肤转移恶性肿瘤好发于躯干部,主要为单个或多个结节与肿块;男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和结肠癌,其次为食管癌和胃癌,易转移至腹部、胸部;女性多为乳腺癌,易转移至胸部。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以腺癌(35/48)和鳞癌(7/48)为主。至随访截止时间,20例患者死亡,12例失访,16例仍存活,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有无综合治疗、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出现皮肤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同时合并其它器官转移者的生存时间更短,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仍可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肤转移首发多在躯干,以多发结节肿块型为主;皮肤转移发现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23例。原发肿瘤部位不同生存期有差别,原发灶为乳腺癌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皮肤转移为恶性肿瘤多脏器转移之一,预后差。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徐晓娜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3,(5)
内脏的恶性肿瘤和皮肤病变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皮肤病变推测内脏恶性肿瘤,称之为内脏恶性肿瘤的内病性皮疹(Dermadrom).作者列举了几种皮肤病变,并介绍了其和恶性肿瘤的关系.黑色棘皮病:黑色棘皮病的表现为皮肤的乳头状增生、角质增生相色素沉着,好发的部位是腋下、会阴部、颈部,左右对称;或者是口唇、眼脸、脐周、 相似文献
20.
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美国癌症协会2005年统计有59580例新发病例,7770例死于该病,且以每年4%递增,远超于其他恶性肿瘤。CMM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就CMM的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手术及辅助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