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STC)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53例顽固性CSTC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组24例,开腹组2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在切口长度[(5.27±0.33)CITI比(15.83±0.68)cm]、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2.04.±0.46)比(6.28±0.6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5±0.68)h比(4.41±0.95)h]、术后住院及出院期间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率(4.17%比24.14%)及住院时间[(9.50±0.98)d比(14.76±1.67)d]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治疗CSTC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供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接受次全结肠切除术的2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开腹组(13例)和腹腔镜组(15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疗效评价.结果:28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便秘症状改善率无差异,但腹腔镜组在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2.3±0.9)、引流管引流量(38.9±8.9/d)、伤口并发症[1]及术后住院时间(13.1±1.7)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行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可行,应不断完善其护临床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结肠大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5例,均为排便困难、泻剂依赖,依据结肠传输试验所测得的结果,行结肠大部切除术,术后随访患者排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症状均缓解,排便1~2次/d,为半固体大便,不需口服泻药,无腹泻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依据结肠传输试验所测得的结果,选择性地行结肠大部切除术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的S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70~230(平均185)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72(平均32)h,住院时间9~14(平均11)d,出血量30~120(平均60)ml,切口平均长度5.4cm。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评定:正常26例(76.5%),基本正常7例(20.5%),不正常1例(3%)。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STC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130例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随机分为术后施行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62例(FTS组),及未行FTS 68例(传统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耐受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FTS组与传统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体质量损失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舒适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FTS组12.9%,传统方法组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获6~18个月随访,两组的胃肠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和便秘症状改善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由于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功能减弱而致的便秘。STC首选内科治疗,只有经过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STC,才考虑手术治疗。在STC手术治疗方法中,结肠次全切除术已被广大外科医师接受并作为治疗STC的标准术式[1]。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STC共45例,随访1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1):29-29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colonicslowtransitconstipa tion)又称结肠无力 (colonicinertia) ,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了 ,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全结肠切除术于 2 0世纪初ArbuthnotLane和Chapple率先报道 ,但由于其术前诊断、病情判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疗效不尽如人意且并发症多。我国报告的病例数尚少 ,疗效尚待总结。笔者自 1996年 3月— 2 0 0 1年12月用该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1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 相似文献
8.
术中纤维结肠镜业甲蓝染色定位,肿瘤位于结肠肝区,将大网膜和横结肠推向头侧,小肠推向左侧腹腔,暴露肠系膜根部,提起回盲部,沿肠系膜上静脉方向超声刀剪开后腹膜,分别于根部结扎回结肠动静脉和右结肠动静脉,同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于结扎血管处进入Toldt间隙,暴露并切断胃网膜右血管,清扫幽门下方淋巴结.沿结肠外侧自髂窝至结肠肝曲,切开后腹膜,将升结肠从腹后壁游离,右下腹取7 cm切口,保护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和足够的肠段(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和右半横结肠).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系膜裂口 放置引流,查无出血后,关腹. 相似文献
9.
不同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勇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5):336-338
目的对比观察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4种外科术式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施行的89例94例次的手术治疗资料,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行结肠全切除术6例,术后短期内腹泻6例(100%),难治性腹泻1例(16.7%),无便秘复发;结肠次全切除术73例,短期内腹泻19例(26%),明显低于结肠全切除术(t=1.90,P<0.05),无难治性腹泻,复发1例,出现吻合处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盲直肠端侧吻合术12例,疗效与结肠次全切除术相同,但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均明显少于结肠次全切除术(t=2.849和10.455,P<0.01);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均于短期内复发.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结肠全切除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满意的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术式,但结肠全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高,结肠部分切除术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在结肠无力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2例结肠无力症患者分为传统开腹手术(22例)和手助腹腔镜手术(2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费用),并随访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开腹组与手助腹腔镜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42例均行全结肠切除术,无手术死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别;但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但平均住院费用手助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早期肠梗阻。手助腹腔镜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14个月,两组平均排便(3.55±1.80)次/d。结论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简捷、有效,前者更有手术外观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与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5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20例接受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平行对比.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1~7年(中位时间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中位随访4年,结肠次全切除组每日大便次数显著低于结肠全切除组(2.5±0.8比3.4±0.8;P=0.000).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肠全切除组高于结肠次全切除组(5.8±1.9比4.4±1.6;P=0.011).胃肠生活质量评分结肠次全切除组显著高于结肠全切除组(120.7±7.5比111.1±12.0;P=0.005).结论 与结肠全切除术相比,对于慢传输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Colonoscopic-assisted laparoscopic colectom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 Reissman T. -A. Teoh M. Piccirillo J. J. Nogueras S. D. Wexner 《Surgical endoscopy》1994,8(11):1352-1353
One of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during laparoscopic and laparoscopic-assisted resection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and left colon is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splenic and hepatic flexures. We present a simple technique of colonoscopic traction of the splenic or hepatic flexure. This technique enables good exposure and facilitates dissection while laparoscopic mobilization of these segments of the colon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4.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治疗重度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分析1999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37例单纯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患者4年的随访资料,比较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结肠次全切除组,17例)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结肠全切除组,20例)后的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次全切除组每天大便(2.4±0.9)次,显著低于结肠全切除组的每天大便(3.4±0.8)次(P=0.0014)。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肠全切除组(4.3±1.8)高于结肠次全切除组(5.8±1.9)(P=0.0223)。结肠次全切除组患者术后钡灌肠结果显示盲肠及残余升结肠呈“储袋征”。结论与结肠全切除术相比,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可能是部分慢传输便秘患者更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间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并进行升结肠直肠吻合术的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exner便秘与失禁评分来评估术后便秘情况,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估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无肠瘘、盆腔感染、吻合口狭窄、术后肠梗阻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7.6±21.5) min,术中出血量(109.7±41.1)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0.9) d。患者术后便秘症状评分为4.7±1.9,较术前的15.1±2.8明显降低(P<0.05)。术后胃肠生活质量评分为97.3±15.7,较术前的71.5±14.7明显提高(P<0.05);术后Wexner便秘与失禁评分为8.8±3.7,较术前20.4±5.7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并进行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近期疗效满意,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慢传输性便秘(STC)是常见的慢性顽固性便秘类型,临床症状顽固。综合的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临床滥用泻剂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最终导致便秘的进行性加重,手术切除动力缓慢的结肠是目前最终的治疗选择。STC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给临床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STC结肠动力异常可能源于神经体液调控障碍.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全消化道动力障碍。研究发现STC结肠VIP、SP、NOS等多种肠神经递质分布或含量异常.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但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也可导致结肠壁内神经类似的变化.因此上述异常改变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仍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Outcome of colectomy f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outcome data for colectomy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BACKGROUND: The outcome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C is unpredictable. This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the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such interventions or may reflect heterogeneity with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METHODS: The authors reviewed the data of all seri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t document the outcome of colectomy in > or = 1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TC. RESULTS: Thirty-two series fulfilled the entry criteria. There was widespread variability in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s after colectomy (39% to 100%), reflecting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 long-term functional results. Outcome was dependent on several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 findings and on the type of study, the population studied, and the surgical procedure used. CONCLUSIONS: It may be possible to predict outcome on the basis of preoperative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 findings. This review suggests a rationale for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colectom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