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叉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严重迂曲病变、弥漫钙化)的介入治疗往往需要指引导管提供较强支撑力,单纯指引导管自身能提供的支撑力常常不够。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子母导管系统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需要强支撑力时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泰尔茂公司的Heartrail子母导管系统,系由一根5F的子指引导管和一根6F或7F的母指引导管构成。5F Heartrail子指引导管为直头指引导管,其内径为0059 in(1 in=254 mm),长度为120 cm,比母指引导管长20 cm。使用方法是,母指引导管到位后,送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至冠状动脉内,沿PTCA导丝送入子导管至母导管远段,但不伸出远端,送入PTCA球囊至冠状动脉内,沿球囊导管推送子母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内,根据需要提供的支撑力决定子母导管伸出指引导管的长度。结果: 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选择常规方法导丝、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的复杂冠脉病变共26例(左前降支5例,左回旋支6例,右冠状动脉15例),其中慢性闭塞性病变6例(23%),血管迂曲15例(58%),近段血管有支架植入10例(38%),钙化病变15例(58%),其中24例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2%,2例失败,均为球囊不能通过病变处,术中发生空气栓塞2例(8%),经冠脉注射动脉血后血流通畅,术中无血管夹层及冠脉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死亡、再发心梗等心脏事件。结论: 子母导管系统应用于常规方法不能成功的冠脉复杂病变可增加支撑力,有助于远端支架植入,应用有效且安全,但术中需注意空气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8支完全闭塞血管进行了PTCA或PTCA+支架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4例直接和8例行补救性PTCA均成功(12/12,100%);20例择期PTCA中14例成功(70%)。结论血管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行PTCA+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 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的疗效。结果:CTO病变 PCI成功率为91.67%(66/72);CTO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者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3~12个月者(81.48%比97.78%),闭塞长度>15mm的 CTO病变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闭塞长度≤15mm者(78.26%比97.96%);断端呈刀切状的 CTO病变 PCI 成功率显著低于鼠尾状者(71.43%比96.55%),P 均<0.05;PCI失败有6处,其中4处因导丝未能通过病变,2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0.16%。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病变特征、CTO病变闭塞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0例冠心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3例,冠脉内支架术47例。结果94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成形术,成功88支,随访2~72个月,心绞痛再发11例,急性心梗2例(24.1%)。63枚支架植入59支冠脉病变血管内,成功58支。随访2~12个月,6例出现心绞痛(13.3%)。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右冠状动脉成形术3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估右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特点。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右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6例。结果对306例右冠状动脉的338处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17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4.4%,支架置入成功率98.8%。其中严重夹层撕裂7例(包括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例死亡),因开口异常被迫中止手术1例,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9例,心包积血死亡1例,并发急性血栓形成2例,支架远端再撕裂2例。结论右冠状动脉因其开口位置和方向变异相对较大,走向和分支等解剖具有不同的特点,行PTCA和支架置入时必需考虑其特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病例登记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小支架治疗的急性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9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依据置入支架直径将患者分为小支架组(59例,直径<3mm)和大支架组(239例,直径≥3mm).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每3~4个月门诊随访1次,记录心肌梗塞、各种死亡原因.怀疑心肌缺血者再次行冠脉造影,如再狭窄>70%则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TLR).结果小支架组和大支架组分别有61和274处病变,两组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10±5月随访中小支架组TLR患者明显多于大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支架组进一步分析发现,置入支架长度>15mm患者随访期TLR发生率高于置入支架长度≤15mm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大支架相比,小支架置入患者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相似,但远期TLR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杂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变血管共162支,B型115处,C型病变63处,其中急性、亚急性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23例23处病变。结果共植入186个支架,成功184个,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残余狭窄,手术成功率为98.4%。住院期间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0.8%),随访3个月~7年(平均30.6±11.4个月),心绞痛复发率12.6%。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变桥血管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CABG术后旁路移植血管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的发生,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结果对66例患者的74支病变桥血管(83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造影成功率为96.97%(64/66),临床成功率95.45%(63/66)。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1例经处理恢复血流,1例处理无效。远端栓塞1例,D型夹层造成血管急性闭塞1例,重新置入支架后成功。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64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临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3%(20/64)。37例患者接受了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5%(13/40)。结论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糖尿病组36例,非糖尿病组5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左主干PCI治疗的方法、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糖尿病组左主干合并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外,两组病变部位及合并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6/36)vs.98%(50/51),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1年各项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左主干支架内有局部血栓的影象学表现。共83例患者随访到2007年12月,临床随访率95.4%(83/87),随访时间(31.8±6.3)个月。至随访结束,2例死亡,病死率2.4%(2/83),共有7例复发心绞痛,4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老年(共297支冠脉血管)和360例非老年(共451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PTCA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血管扩张病例成功率为95.4%,随着近年冠脉内支架置入率的增加,主要的PTCA并发症较前降低;以上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冠脉血运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TRU)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6例 ) ,平均 (5 9 3± 9 1)岁经桡动脉入径困难的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的PCI患者 ,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血管超声检测尺动脉内径 (3 30± 0 2 2 )mm大于桡动脉内径 (2 4 3± 0 33)mm(尺、桡动脉内径比值为 1 35∶1 0 0 ) ,P <0 0 5 ,作为选择性PCI TRU的对象。记录PCI TRU各项操作时程 ,量化比较术前与术后右侧尺、桡动脉Allen′s试验时间、血管内径、截面积、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血流阻抗指数等变化。结果 应用 6F指引导管对 4 2条血管的 4 8处病变行PCI TRU ,均获得成功。置入支架 4 8枚 ,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先行切割球囊切割成形治疗后置入支架。指引导管置入时间 (4 30± 0 5 9)min ,X线透视时间 (2 5 90± 0 4 9)min ,总PCI TRU时程 (5 6 6± 14 8)min。术后无须停用肝素 ,即刻拔出动脉鞘管 ,局部加压包扎 ,无体位活动限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5 2 1±0 4 3)d。PCI TRU术后 1个月随访血管内径、截面积、血流速度、血流阻抗指数和指端血氧水平的各参数值也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亦无右侧尺动脉闭塞及尺神经受损表现。结论 对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经桡动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8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QTc离散度 (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测量了同期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 (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 ,单支病变组 ,二支病变组 )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2 )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 ,但QTcd却从术前的 (5 8 9± 33 3)ms缩短至术后的 (4 7 6± 2 0 9)ms(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术前QTd延长组 (75 4± 2 5 2 )ms术后明显缩短 (4 7 5± 19 6 )ms,P <0 0 1;术前QTcd延长组 (95 3± 30 3)ms术后也明显改善 (5 2 5± 2 5 6 )ms ,P <0 0 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 1 6± 16 9)ms及QTcd(4 4 3± 18 2 )ms均较术前 [QTd及QTcd分别为 (5 5 5± 2 6 4)ms及 (6 0 3± 31 1)ms]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 ;  相似文献   

15.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特点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间51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统计老年组(≥75岁)和年轻组(≤60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老年组(81例)合并高血压病、心功能、肺功能、肾功能减退及脑血管病的比例高于年轻组(196例)。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46.9%比15.3%,P<0.01)和复杂病变(67.3%比44.6%,P<0.01)。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2.5%(99/107)。年轻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2%(239/25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老年组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9.9%比3.6%,P<0.05;34.7%比17.8%,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冠脉病变严重而复杂,虽然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与年轻者相仿,但近期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与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n-sensitive protein,TSP)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照。结果FCM可简单、迅速地检测血小板的活化功能。ACS患者支架置入后CD62p,CD63和TSP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ACS组治疗前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随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进一步加强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5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失败后改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资料。结果:47例患者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成功率92.2%,手术无冠脉开口损伤、穿刺口血肿和肌间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吸烟状况。方法:采用上海公共卫生研究所设计的戒烟调查表,对109例一年前因冠心病行介入治疗,且介入治疗前为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例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中有81例尝试戒烟,其中成功戒烟者39人,占戒烟者48.2%(39/81),占总例数的35.78%(39/109);复吸者42例,占戒烟者51.8%(42/81);仍在吸烟者70例(包括戒烟复吸者),占总例数的64.22%(70/109)。42例复吸者复吸原因:认为戒烟很痛苦36例(85.7%),疾病已好5例(11.9%),医师没强调,自己没认识吸烟危害1例(2.4%);复吸时间:介入术后3个月内40例(69.23%),6个月内20例(28.57%),9个月内10例(14.29%)。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仍吸烟者仍占很大比例,若戒烟有困难,建议药物辅助戒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旋磨术与囊扩张术联合应用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14例 16处血管病变 ,分别先后应用冠脉内旋磨与球囊扩张两种方法。结果  11处病变直接行PTCRA ,于旋磨后发现管腔径偏小或内膜撕裂再行PTCA ,而 5处为PTCA失败后再行PTCRA。14例 (10 0 % )达成功标准。结论 PTCRA与PTCA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复杂血管病变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