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峰  朱兵 《人民军医》2001,44(3):185-186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18岁 ,战士。 1997年 1月 ,参加 5km负重长跑训练后 ,感左膝关节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在卫生所给予消肿止痛药后间断参加训练 ,继而出现左后背疼痛 ,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 ,并伴右踝关节疼痛。查体 :左胫骨内髁压痛、扣击痛 ,右踝关节前外侧压痛。X线片示 :距胫骨上关节面约2cm处的内髁有一横行致密带 ,局部有团状高密度阴影 ;内髁骨皮质不连续弧形骨膜反应 ,呈条索状。CT示 :胫骨内髁有一致密带 ,边缘粗糙 ,未见骨质破坏 ;左第 6肋骨颈可见清晰的骨折线 ,周围有骨痂包绕。诊断 :左胫骨内髁与第 6肋骨颈疲劳骨折…  相似文献   

2.
新兵军训致胫骨应力骨折48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收集我院 1 988年 7月~ 1 998年 7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新兵胫骨应力骨折 4 8例 ,结合有关文献 ,就其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作一粗浅探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年龄 1 8~ 2 1岁。均发病于新兵 3个月集训期间 ,病史 1 5d~ 6个月 ,平均 70d。均有反复高强度训练史 ,以每天 5km越野行军为主 ,其次为三大步伐训练、军体训练 ,1例为“后倒功”训练摔伤患侧小腿就诊。右侧胫骨 2 0例 ,左侧 2 7例 ,双侧 1例 ;胫骨中上段1 /3处 3 2例 ,中段 1 4例 ,中下段 1 /3处 3例 ;其中双侧胫骨罹患 1例均发生于中下段 1…  相似文献   

3.
赵刚  赵雁波 《人民军医》2000,43(12):696-696
1996~ 1 998年 ,我院收治军训股骨应力性骨折 2 3例 ( 2 5肢 )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诊断依据和预防措施 ,供部队训练时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2例 ,女 1例 ,均为战士 ;年龄 1 7~ 2 2岁 ,平均 1 8 3岁。入伍时间 1~ 1 3个月 ,平均 5 7个月。骨折发生时间 :冬训季节 1 7例 ,占73 9% ;其他季节 6例 ,占 2 6 1 %。1 2 骨折部位及类型 右侧 1 2例 ,左侧 9例 ,双侧 2例。股骨中下 1 /3处 1 7例 ,下 1 /3处 5例 ,中段 1例。有移位 1 9例 ,无移位 4例 ,均为闭合横断型骨折。1 3 骨折发生原因 越野跑 1 2…  相似文献   

4.
拳击运动员第1掌骨骨折11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对1992年~2003年间,本中心医务科收治的参加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年赛的11名第1掌骨骨折男子拳击运动员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其中左手第1掌骨骨折5例,右手第1掌骨骨折3例,左手第1掌骨通关节骨折(Bennett氏骨折)3例,详细资料见表1。表1 11名第1掌骨骨折拳击运动员基本情况病例体重级别(kg)训练年限受伤时间出拳动作着力部位击打部位其他原因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制动时间正常训练1+91 2比赛右摆拳第1掌指关节桡侧部前额外拳套小横断夹板4周6周后2 81 3比赛右摆拳第1掌指关节桡侧部前额外—横断夹板4周6周后3 81 3教学比赛左…  相似文献   

5.
贾军锁  徐更生 《人民军医》1999,42(3):174-175
1995年2月~1997年5月,我院收治训练致胫骨应力性骨折48例,现将其X线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6~20岁,平均17.8岁。新兵42例,第2年度兵6例;城镇兵30例,农村兵18例。就诊时间:伤后20d~6个月。致伤部位均位于胫骨后内侧,上段40例,中上1/3处6例,中段2例;右胫骨25例,左胫骨23例。其中继发完全性骨折3例,可疑肿瘤经随访确诊为慢性骨折2例。患者多以小腿疼痛就诊,呈跛行步态,疼痛明显处皮肤发亮,肿胀隆起,有时发红,有灼热感,隆起处质地较硬,高低不平,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白细胞轻度增高36例。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Lisfranc韧带损伤的MSCT及MR影像特点.方法 23例跗跖关节损伤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17~67岁,平均37岁.直接暴力损伤10例,间接暴力损伤13例.23例均行螺旋CT扫描,应用MPR、CPR、表面遮盖(SSD)及VR重组技术,其中10例行斜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MR扫描.结果 CT显示14例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状骨间隙增宽,第1、2跖骨基底间隙>2 mm,第2跖骨基底内侧骨折5处,内侧楔状骨外缘骨折5处,提示Lisfranc韧带损伤;14例第1、2跖骨基底间隙增宽的患者中10例行MR扫描,显示Lisfranc韧带均有损伤,并分为3型:1型Lisfranc韧带不同程度断裂5例;2型Lisfranc韧带形态完整,但伴有第2跖骨基底内缘Lisfranc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4例;3型Lisfranc韧带形态完整,但伴有内侧楔状骨外侧缘Lisfranc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1例.结论 CT能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提示Lisfranc韧带损伤,清晰地显示Lisfranc韧带附着点处撕脱骨折,MRI能够准确评价Lisfranc韧带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应力骨折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特有损伤 ,亦称疲劳骨折。与急性骨折不同 ,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微小损伤积累的最后表现 ,在负重行军、越野跑等项目中多发 ,损伤好发于下肢 ,包括跗、跖骨 ,胫、腓骨和股骨。近年研究表明 ,训练伤应力骨折中以胫骨应力骨折最为多见 ,占 5 0 % 80 %。应力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局灶性疼痛 ,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 ,晚期可触及梭形骨质增厚。X线检查可见不全骨折线或骨膜下新骨形成 ,但早期可无阳性发现。应力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 ,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 ,故一般只需休息 3 6周即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0岁。于2003年10月20日从3m高处坠落,双足着地后足部疼痛活动受限3h入院。体检:左足无明显肿胀,无皮下瘀血,左足背内侧压痛,右足部肿胀.右中足背内侧突出、局部压痛明显,右足外侧第5跖骨基底处压痛,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入院后拍摄双足正位.侧位、斜位片(圈1,2):左足舟骨无移位骨折,右足舟骨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除第五跖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块,游离腓骨肌腱止点,用直径5 mm带线锚钉将腓骨肌腱止点编织缝合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石膏托将患侧足固定于外翻位.术后6周开始逐渐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所有患足外观无畸形.前足主动外翻及外展功能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力量无减弱.结论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能较好解决小骨折块固定困难的问题,术后腓骨长短肌腱功能恢复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剥离范围小、无须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甲状旁腺腺瘤引发纤维囊性骨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远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1):1031-1032
患者 男,22岁。患者于7年前开始因轻微外伤后出现 多处骨折。3年前右胫骨膝关节下方内侧出现肿块,分别为 4 cm×4 cm和5 cm×5cm大小,质硬,有压痛,未经治疗。近 1年来出现心悸,活动后加重。近1个月来出现恶心、呕吐。 实验室检查:血甲状旁腺激素63.1 pmol/L(↑),血钙 2.93 mmol/L(↑),血磷1.17 mmol/L,碱性磷酸酶580 U/L (↑),尿钙42.8 mg/24 h(↑),尿磷49.8 mg/24 h(↓)。 X线检查:头颅侧位:见内、外板及板障增厚,颅壁分布 团块状、多发大小不等骨硬化影(图1);胸片示:右胸第5-7 肋骨、左胸第3-5及第9肋骨多发囊变(图2);四肢骨片:双 侧肱骨(右肱骨合并病理性骨折)、胫骨、股骨下端多发囊变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参加新兵集训,在进行3km越野跑时左踝关节扭伤,外踝部位明显肿胀、疼痛,但仍坚持参加训练。为减轻左踝部疼痛,跑步中刻意改变左下肢步态和左足负重部位。4天后跑步训练时,突感左侧腹股沟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下肢疲劳性骨折常易误诊为骨肿瘤和骨的其它病变。现将10例发生于下肢长骨的疲劳性骨折进行x线分析报道。 本组10例均为男性,战士8例,工人及学生各1例。年龄13~21岁,平均18岁。病程:1、2、3周各1例,1月4例,2、3、4月各1例。骨折部位:右股骨2例,右胫骨5例,左胫骨3例,均为单侧。骨折位于股骨下段的2例距膝关节分别为8和12cm。  相似文献   

13.
周祥吉  范启申  李忠 《人民军医》2001,44(7):389-390
第 1跖骨头具有重要的负重功能。趾毁损或离断伤清创后常导致第 1跖骨头裸露 ,创面难行皮肤修复[1] ,如缩短骨骼、切除第 1跖骨头 ,则会严重影响其负重功能。 1985年 2月~ 2 0 0 0年 11月 ,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第 1跖骨头裸露 2 5例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 5~ 6 1岁 ,平均 2 5.6岁。趾压砸伤 18例 ,切割伤 3例 ,挤压伤 2例 ,炸伤 2例。其中 ,趾离断急诊再植后坏死5例。全部病例清创后第 1跖骨头裸露 ,皮肤缺损面积 2 .5cm× 4 .8cm~ 6 .1cm× 8.3cm。应用带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我们自1989年至2005年共收治空中跳伞过程中肢体挂伞造成严重闭合性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13例,均为男性新战士,18~20岁。左上肢3例,右上肢1例,左下肢7例,右下肢2例。1.1 损伤类型肱骨外颈骨折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左股骨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股骨粉碎性骨折4例),右股骨粉碎性骨折1例,右膝关节脱位合并交叉韧带损伤1例,右膝关节脱位合并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1例。1.2 治疗 7例经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新兵胫骨骨膜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兵胫骨骨膜炎是新兵集训过程中胫骨骨膜的急性损伤性炎症。近年来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兵源素质变化及训练过程中卫生防护不足,胜骨骨膜炎已成为部队的常见病。我院4年来共诊治新兵胫骨骨膜炎4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至一般情况40例均为男性。年龄16~23岁,平均年龄18.8岁。入伍时间3个月以内者32例,3~6个月8例;发生于训练第3~4周者34例,第5~12周者6例。其中发生疲劳骨折3例,位于胫骨中段,均为横形裂纹骨折。1.2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训练后出现小腿中段前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触诊局部皮温增高,压痛…  相似文献   

16.
军训越野跑和400m障碍致胫骨骨膜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军 《人民军医》2001,44(8):437-438
胫骨骨膜炎是胫骨骨膜急性损伤性炎症 ,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之一。其发生率与入伍年限、年龄、体质、训练方法和强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 ,我们共诊治胫骨骨膜炎 3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参训 130 0人中 ,发病 36例(2 8% ) ,均为男性官兵 ;年龄 17~ 30岁 ,平均 2 0 5岁。服役 1年以内 2 3例 (63 9% ) ,发生于训练第 3~ 8周者 16例 (4 4 4 % ) ,第 8~ 16周者 7例(19 4 % ) ;服役 1~ 3年 8例 (2 2 9% ) ;连级以下干部 5例 (13 9% )。越野跑 14例 (38 9% ) ,4 0 0m障碍 2 2例 (61 1% )。单侧 2 8例 …  相似文献   

17.
祝清华  郭开生 《人民军医》2000,43(8):454-455
1978年 2月 1998年 6月 ,我们应用自制小腿骨折简易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5 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 9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3岁 ,平均 2 9 3岁。均为胫腓骨双骨折。胫骨骨折的部位 :上 1/3处 2例 ,中 1/3 2处 9例 ,中下 1/3交界处 12例 ,下 1/3处 7例。胫骨骨折的类型 :斜形 2 6例 ,螺旋形 16例 ,横断型 2例 ,粉碎型 6例 ;闭合骨折 43例 ,开放骨折 7例 ;新鲜骨折 48例 ,陈旧骨折 2例。1 2 材料  ( 1)支撑杆 2根 :圆柱状 ,初为不锈钢材料 ,后改为轻金属合金。其作用一是连接上下两枚骨圆针 ,稳定骨折端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新兵军事训练中足底筋膜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与步态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9名患足底筋膜炎新兵(损伤组)和19名健康新兵(健康组)左、右足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其中损伤组左足为患侧,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损伤组左足峰力值/体重在第1、5跖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区域小于健康组(P<0.01),仅足弓区域大于健康组(P<0.05);着地达峰力值时间大于健康组的区域分别是第1趾骨、第1跖骨和足跟外侧区域(P<0.01);负荷率在第1趾骨和足跟内侧区域小于健康组(P<0.01),在第2~5趾骨、第1跖骨、足弓和足跟外侧区域负荷率小于健康组(P<0.05);在第1趾骨和足弓外侧区域损伤组冲量/体重小于健康组(P<0.01),足弓区域显著大于健康组(P<0.01)。损伤组左右足比较显示:左足第1、2跖骨和足跟内侧区域峰力值/体重小于右足(P<0.01);左足足跟外侧区域着地达峰力值时间大于右足(P<0.01);在第2~5趾骨,第4、5跖骨区域负荷率左足小于右足(P<0.05),左足足弓区域负荷率大于右足(P<0.01);左足第1跖骨区域冲量/体重小于右足,足弓区大于右足(P<0.01)。结论:新兵患病足各区域峰力值、负荷率值明显偏低,达峰力值时间较长,足跟和足弓接触地面时间长,表现出较高的冲量,而其它区域冲量值较小,这与新兵患病足由于疼痛和不适导致发力不足、承受力变小、前脚掌着地方式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胫骨多段骨折并行闭合复位交锁钉固定治疗且随访完成的患者病例资料3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3~68岁,平均39. 5岁。道路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12例,运动伤4例;左胫骨骨折19例,右胫骨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5例;单纯胫骨多节段骨折18例,合并腓骨骨折10例,合并髌骨骨折2例,合并跟骨骨折2例,其中4例合并有头、胸、腹部损伤。在术后1d、3d,1、5、12、18个月随访拍摄胫腓骨全长正位及侧位X线片,末次随访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32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12. 5个月。其中30例获得骨折愈合,2例出现延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6~39周,平均19. 7周。末次随访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2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达93. 8%。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1978~1980年作者观察了92名骨负荷过重病患者。其中84例是第一年服役战士,8例是第二年服役战士。 骨负荷过重病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59例),小部分发生在右下肢(30例),极少数发生在锁骨(3例)。局部病变部位大多数是在股骨干上1/3处(44例),小部分是在股骨干中1/3处(21例),少数发生在股骨干下1/3处(8例);有8例发生在足骨,2例发生在胫骨干中1/3处。32例患者骨受伤部X线检查为不全骨折;52例为明显半套管状或套管状骨膜反应;其余病例为海绵层水肿。 骨负荷过重病与服役时间、体力负荷有密切关系。骨负荷过重病患者91%是第一年服役战士。78%是由于体力负荷过重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