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情况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自然分娩组180例,剖宫产术组(简称手术组)112例.所有孕妇孕期均未使用过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其他任何抗病毒药物.观察婴儿生后0、3、6个月静脉血乙肝抗原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定性.结果 自然分娩组180例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者5例,乙肝病毒阳性率为2.78%;剖宫产术组112例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者4例,乙肝病毒阳性率为3.57%.两组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46,P=0.736).所有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乙肝e抗原均呈阳性.自然分娩组乙肝表面抗原无阳性,剖宫产术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79%,经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仅占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的少数,所有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均可出现乙肝e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两种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5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HBs Ag阳性孕妇娩出婴儿共5 055例,其中剖宫产组婴儿2 494例,经阴道分娩组2 5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方面,剖宫产组均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OR=0. 48,95%CI (0. 37,0. 61),P <0. 000 01; OR=0. 52,95%CI (0. 39,0. 69),P <0. 000 1]。②在HBV阻断失败率方面,剖宫产组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组[OR=0. 58,95%CI (0. 41,0. 81),P=0. 001]。③亚组分析显示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copies/ml或107copies/ml)孕妇经剖宫产可降低HBV阻断失败率[OR=0. 49,95%CI(0. 33,0. 71),P=0. 000 2];低病毒载量孕妇两种分娩方式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 65,95%CI (0. 55,4. 94),P=0. 37]。结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可降低HBV阻断失败率,减少婴儿慢性HBV感染,尤其是高病毒载量孕妇。  相似文献   

3.
分娩方式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档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87-3789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作用的影响。方法:对满足条件的7篇有关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剖宫产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Z=3.36,P=0.0008<0.05),合并OR=0.53,95%CI为0.37~0.77。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秀英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69-1570
现在全世界已有3.5亿乙型肝炎病毒(hepntitisbvitus,HBV)的携带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率为60%,HBV可以发生宫内感染,分娩时经胎盘,羊水接触母血及分泌物接种传播感染及产后接触母亲的唾液或母乳传播。是导致高危妊娠造成我国乙肝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对切断乙肝的传播途径,对控制HBV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母婴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子女,结合住院病历及随访调查,记录母亲分娩方式、哺乳方式、儿童疫苗接种等资料,并对母亲和子女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250例随访儿童中,238例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乙肝疫苗,179例24 h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儿童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1.6%。其中HBe Ag阳性母亲48例的子女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孕期HBe Ag阴性母亲的子女HBs Ag阳性率为0.0%(P<0.01)。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子女HBs Ag阳性率分别为2.1%(3/140)和0.9%(1/110)(P>0.05),人工喂养儿童HBs Ag阳性率4.8%(4/83)高于母乳喂养(P<0.05),可能与人工喂养组母亲HBe Ag阳性率53.0%(44/83)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4%(4/167)有关(P<0.01)。结论:母亲HBe Ag阳性是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正规免疫预防后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并不降低HBV母婴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能将剖宫产分娩作为减少HBV母婴传播的手段,并应该鼓励HBs Ag阳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赵艳  郝小姣 《上海预防医学》2012,(11):587-589,60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现状,为优生优育的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32例产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乙肝核心抗原(HBe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HBV阳性孕妇共236例,占孕妇数的37.34%,其中HBsAg阳性者93例,占39.41%。在对应的236例新生儿脐带血中,HBV阳性56例,阳性率为23.73%,其中男婴30例,占男婴总数的22.90%,女婴26例,占女婴总数的24.76%。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38%。143例剖宫产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32例,阳性率为22.38%,93例阴道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24例,阳性率为25.80%。[结论]胎盘可以阻止部分HBV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HBV阳性率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7.
陈晓美 《职业与健康》2004,20(3):115-115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中的50%来自于母婴传播.近年来,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预防获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281例,将产妇分为低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69例(包括剖宫产分娩92例,经阴分娩77例)和高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12例(包括剖宫产分娩62例,经阴分娩50例),统计分析婴儿出生后的HBV抗原、HBV DNA阳性率和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低HBV DNA拷贝组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以及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HBV DNA拷贝组剖宫产分娩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经阴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BV DNA拷贝孕妇采用经阴分娩的HBV垂直感染机会较大,后期可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对其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对其新生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新生儿HCV感染.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常规产前检查孕妇10 843例,筛查血清抗-HCV;凡抗-HCV阳性者列入研究对象,进行血清HCV-RNA检测,随访跟踪至产后,并对其新生儿抽取血样行HCV-RNA检测.结果 孕妇丙型肝炎感染率为1.42%,HCV-RNA阳性者66.88%,HCV母婴传播率为17.48%;HCV-RNA阴性者33.12%,无1例新生儿感染;抗-HCV阳性孕妇分娩方式与HCV母婴传播无关;HCV-RNA阳性孕妇剖宫产组HCV母婴传播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HCV高病毒载量(HVL,HCV-RNA≥2.5×109拷贝/L)孕妇HCV母婴传播率高于非HVL组孕妇(P<0.05),HVL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Cy感染有关(P<0.05),非HVL丙型肝炎孕妇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CV感染无关.结论 仅抗-HCV阳性的孕妇,分娩方式不影响HCV母婴传播率,HCV-RNA阳性的孕妇,特别是HVL的丙型肝炎孕妇,剖宫产能降低HCV母婴传播,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对于母体携带HBV的状态与垂直传播的关系如何,我们通过对HBV阳性孕妇配对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燕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32-133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51例HBV感染但无临床症状的孕妇分成2组,实验组(联合免疫组):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单用乙肝疫苗组):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均不注射HBIG;上述所有新生儿均注射乙肝疫苗。随访3 a,每年检测新生儿HBsAg和抗-HBs,同时询问所观察婴儿的生产方式。结果3 a中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两组婴儿HBsAg携带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乙肝母乳传播的阻断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江苏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HBsAg阳性母亲生产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2015年江苏省张家港、丹阳、泰兴3个市HBsAg阳性母亲及其分娩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10 μg乙肝疫苗和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于7月龄后采血并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HBc的水平。结果 共调查2 099名7~52月龄的儿童,其中34名(1.62%)儿童为慢性HBV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和分娩年龄是HB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BeAg阴性母亲的儿童相比,HBeAg阳性母亲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RR=4.997,95% CI:2.408~10.370);与低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相比,高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降低(RR=0.264,95% CI:0.101~0.691)。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 065名儿童中,9.7%抗-HBs<10 mIU/ml,35.4%抗-HBs为10~100 mIU/ml,54.9%抗-HBs≥100 mIU/ml,抗-HBs的阳性率为90.3%,抗-HBc的阳性率为13.7%。抗-HBs阳性率和GMT均在7~12个月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 江苏省现行乙肝母婴阻断策略实施效果理想,母亲HBeAg阳性是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必要时需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法)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2.30%,疫苗保护率为97.29%。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4.44%,疫苗保护率为94.77%;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17%,疫苗保护率为98.62%。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50%,疫苗保护率为79.41%。其中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37.70%,疫苗保护率为55.65%;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74%,疫苗保护率为85.01%。结论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5μg×3重组HepB(酵母)。对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特别是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采用10μg×3的重组HepB(酵母)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儿童HBsAg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19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01%。HepB接种剂量、母亲HBV感染状况和母乳喂养是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分娩方式、母亲孕期是否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不产生影响。结论筛查母亲HBV感染状态、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免疫10μg×3重组HepB(酵母)对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母亲孕期接种HBIG不能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母乳喂养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彭铭  谢纲  彭鹤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48-849
目的观察不同针次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方法从湘潭市妇幼保健院病案室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产科筛查出无症状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各135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HBIG阻断A组和HBIG阻断B组,每组各45例。检测新生儿血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HBIG治疗组(A和B)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4.4%,对照组为37.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HBIGA组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35.7%)低于对照组(100%),HBIG B组(64.5%)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HBV不同携带状态使用两种不同剂量的HBIG,更利于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HIV阳性孕产妇中的婴幼儿感染HIV的状况,探讨减少及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HI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8年随州地区自愿咨询的HIV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幼儿,对2004年后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实施综合干预。结果随州市2002-2008年共发现15例孕产妇为HIV阳性,2例幼儿HIV阳性,经母婴传播感染比例为0.34%(2/591),自然传播率为13.33%(2/15)。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前的母婴传播途径感染比例为0.77%(2/260),其母婴自然传播率为28.6%(2/7);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后未发现经母婴传播的婴幼儿。结论随州市HIV的感染人群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换,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孕妇提供AIDS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对HIV孕产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或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巧婵  张秀枝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3-1514
目的:观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60例无乙型肝炎症状的HBsAg(+)和/或HBeAg(+)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孕28周起每月肌注HB IG 200 IU。两组新生儿再随机分为疫苗组和联合组,疫苗组按免疫计划于出生时、1月和6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组在用基因疫苗同时注射HB IG 200 IU/月。所有新生儿取脐血和婴儿取血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并随访至生后1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干预组中,疫苗组和联合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中却差异明显(P<0.01)。结论:应用孕期注射HB IG的方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有效;在孕期未做HBV被动免疫时,新生儿同时注射HBV疫苗和HB IG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可降低婴儿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2010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206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6名儿童中母乳喂养100人,阳性3人,阳性率3.00%;人工喂养106人,阳性2人,阳性率1.89%。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情况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未增加儿童感染乙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