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艳红  卢爱妮  廖予妹 《重庆医学》2013,(28):3427-342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65例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30例年龄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宫颈癌患者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较少(P<0.05),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P<0.05),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病理特征以鳞癌为主(P>0.05),组织浸润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法(+)年轻宫颈癌患者以P63最常见,而中老年者以CK5/6最常见。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年轻妇女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分期以ⅠA~ⅡA期为主,非鳞癌比例高,以手术治疗为主,ⅠA~ⅡA期年轻宫颈癌的2年复发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预后差,较高的误诊率及复发率提示加强对年轻妇女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特征和治疗预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2例35岁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和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两组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逐步升高,要针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定,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80 例宫颈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目前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的2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青年组(年龄≤35 岁)40 例,中老年组(年龄>35 岁)240例,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构成比在2006~2008年为19.33%(23/139),2009~2011年为12.06(17/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怀孕次数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宫颈癌中孕次>3次占53.75%(129/240),产次>3次占55.42%(133/240),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青年组中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7.50%(54/80),较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青年组中原位癌占10%(4/40),Ⅰ期占40%(16/40),两者的比例达50%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统计学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表现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则以孕次和产次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总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年轻并不是宫颈癌预后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方式、孕产史、临床表现、妇科体检、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下列特点: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数多;孕产史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体检多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类型非鳞癌比例高;预后差(P<005).结论 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高妇产科医生年轻宫颈癌知识水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和人性化原则,尽量保留生育和女性内分泌功能,同时应强调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春枝  赵卫东 《医学综述》2013,(22):4217-4218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比较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的差异,探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10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年轻组,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可能的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都以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但年轻患者因处于性活跃期,有出血症状表现的比例比中老年患者高,中老年组的无症状确诊病例比年轻组高(P〈0.05)。病理特点两组在癌变种类方面无明显差异,鳞癌及腺癌占的比例类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老年组Ia患者明显少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结论中老年患者的宫颈癌分期比年轻患者高,病情发展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赵新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02-1403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35岁)对照组(〉35岁),从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接触性出血和菜花型肿瘤,对照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糜烂型肿瘤。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癌,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并不低,淋巴结主要转移方向为髂血管旁及闭孔。结论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主要症状,要做好宫颈癌普查,加强宫颈癌的诊断,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宫颈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90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90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Log_rank检验分析表明,年龄、肿瘤大小、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是否累及、是否复发等与预后有关(P0.05);肿瘤大小、病情是否反复、肿瘤分期、病理类型以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范围的变化情况等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单个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反复、肿瘤严重程度、宫颈癌分级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范围是影响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单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趋势、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总结宫颈癌的发病特点,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8例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5岁组、>35岁组两组,从孕产次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18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病理特点、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总结。结果:(1)宫颈癌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原因可能与宫颈癌患者的孕产次多有密切关系;(2)年轻宫颈癌患者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体征以菜花型为主要类型;(3)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仍以鳞癌占绝大多数,分期以Ⅰ期患者为多,淋巴结转移以闭孔及髂血管旁淋巴结为主。结论: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人数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应重视宫颈癌的普查工作,尤其是对年轻女性,提高人们的筛查意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并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  相似文献   

10.
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67例,与同期收治的大于35岁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趋势、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复发率明显增高,复发时间明显缩短;无瘤生存期年轻组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年轻组低于对照组;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转移因素是影响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对独立性因素。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年轻组患者较对照组容易复发而且复发时间早、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关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以低分化鳞癌居多,FIGO早期患者中,非鳞癌生存率低于鳞癌(P=0.024).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生存率均短于不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非鳞癌病理类型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阳性)应积极予以辅助治疗和严密随访,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及降低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岁组17例(A组),35岁组8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平均孕产次A组明显低于B组,原发不孕及小于3次妊娠者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临床表现A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76.47%),较B组(22.73%)明显增加(P0.01)。两组在临床分期、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原发不孕及妊娠次数少者发生率高,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但并无明显的临床分期晚、组织分化低及有淋巴结转移,尚不能认为≤35岁的患者病变程度更重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媛媛  熊正爱 《重庆医学》2006,35(16):1486-1487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37例<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35岁宫颈癌106例做对照研究.结果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于年长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而年长者主要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结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定期筛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的4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40例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与380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在临床及病理等上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组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伴侣数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月经紊乱及月经过多为主;宫颈轻度糜烂多;0~Ⅱa期(宫颈癌的比例高;HPV感染阳性率高、非鳞癌比例高、保留卵巢手术多(P〈0.05),两组1、3年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必须对年轻宫颈癌有足够警惕性,颈刮片行细胞学检查或宫颈活检为首选,以选择手术为主,可以保留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004例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和绝经期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4名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77岁,平均(46.56±9.76)岁,患病高峰41~50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出血(50.80%)和接触性出血(28.49%)为主。绝经期宫颈癌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3.84%)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89.74%)。病理诊断浸润癌占88.94%,年轻患者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绝经期宫颈癌与之相反(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50%。年轻组和绝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组和绝经期组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和分期上分别与其他患者有所差异,在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没有差异。应该重视这两类人群的发病特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妇女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年轻宫颈癌≤3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收住的420例中老年宫颈癌(〉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年轻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早期所占比例(I~IIa期)高于对照组,肿瘤病理类型两组存在差异,年轻宫颈癌非鳞癌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癌4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发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6例年轻妇女宫颈癌(研究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中老年妇女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占77.78%,较对照组的46.43%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分别为47.2%及62.5%;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分别为72.2%、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淋巴转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I期、Ⅱ期和Ⅲ期宫颈癌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65.0%和40.0%,对照组分别为88.2%、87.5%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58.3%,高于对照组的35.7%(<0.05)。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避免漏诊或误诊。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预后差可能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6 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25 例。平均随访(38.9±13.7)个月,分为年轻组(≤35 岁)、中年组(>35~<65 岁)及老年组(≥65岁)。分析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放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在临床分期方面,≤35 组多为Ⅱ期,Ⅳ期的比例最少,同样结果也表现在肿瘤大小方面。在放疗方面,≤35 组未接收放疗比例达到58.8%,高于中年组的41.2%以及≥65 组28.2%。在5 年总体生存率方面,≤35 组患者总体生存(90.2%)高于≥65 组(62.4%),风险比为4.877(P =0.000);同时放疗能提高年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其风险比为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多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放疗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患者,同时放疗能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5年问140例年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40例年龄〉50岁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点。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61.3%),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2%),腺癌比率为6.6%,对照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0%),腺癌比率为11.4%,两组均以鳞癌为主,腺癌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点与年老者有所不同,可无明显症状,在诊断方面应提高对年轻妇女的警惕及筛查力度,在治疗方面应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