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与DEC205的关系.方法:对13名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内窥镜活检,以及对这13例中7例被根除H.pylori的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二次内窥镜活检,活检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后,分别进行DEC205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进行DEC205抗体和CD14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对比除菌成功H.pylori阴性的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小凹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间DEC205的表达明显增多.胃黏膜中,DEC205与CD14表达在同一个位置,而且DEC205与CD14的表达在H.pylori感染胃黏膜中明显高于除菌成功的H.pylori阴性的患者.结论:胞吞受体DEC205在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ar upstream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FUBP1)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H. pylori引起FUBP1表达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 pylori阴性和H. pylori阳性胃炎组织中FUB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国际标准测序株H. pylori 26695及其提取的LPS分别刺激AGS、SGC7901细胞,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UB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使用H. pylori和H. pylori-LPS灌胃,构建小鼠感染模型,于灌胃结束后4周、8周取小鼠胃黏膜组织,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UBP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H. pylori阳性组织中FUB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 pylori阴性组织,FUBP1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 pylori刺激AGS和SGC7901细胞后FUBP1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H. pylori-LPS刺激细胞后,FUBP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无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动物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H. pylori组和H. pylori-LPS组的FU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UBP1在H. pylori相关性胃炎中表达下降,H. pylori和H. pylori毒力因子LPS均能诱导FUBP1下调,FUBP1可能成为评价慢性胃炎患者H. pylori感染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及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 /巨噬细胞 (U937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SR BI)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AGEs和巨噬细胞SR BI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U937细胞经PMA诱导分化 ,并将不同浓度或同一浓度AGEs与诱导分化 48h后的U937细胞共同孵育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R BI蛋白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后U937细胞SR BI表达在 2 4、48h逐渐升高 ,72h下降 ;1 0 0、2 0 0和 40 0 μg/mlAGEs刺激后细胞表面SR BI蛋白表达量分别是BSA组的 1 44、2 38和 2 77倍 (P <0 0 5) ;40 0 μg/ml的AGEs作用 6、1 2、2 4、48h后 ,U937巨噬细胞SR BI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0h的 1 38、2 49、3 76和 4 2 5倍 (P <0 0 5)。结论 AGEs可增加U937巨噬细胞SR BI蛋白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佛波醇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ox-LDL+丹参多酚酸盐组(低、中、高浓度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巨噬细胞SR-A表达水平。结果镜下观察到单核细胞株THP-1在PMA诱导下转变为泡沫细胞;ox-LDL处理组SR-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丹参多酚酸盐组较其他两组均明显减弱(P均〈0.01),且随浓度增加SR-A表达明显减弱(P均〈0.01)。认为ox-LDL能够明显刺激巨噬细胞表达SR-A,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下调ox-LDL刺激的巨噬细胞表达SR-A,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COLO205结肠癌细胞株caspase-3的调控, 并探讨其诱导COLO205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 1、2、4 mmol/L丁酸钠与结肠癌细胞共同培养48 h;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1、2、4 mmol/L丁酸钠组细胞活性下降(0.47±0.09, 0.40±0.03,0.37±0.02 vs 0.55±0.09, P<0.05或0.01);丁酸能显著促进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31.9±1.15, 40.6±1.04, 51.7±1.17 vs 29.4±1.02,P<0.05或0.01), 增加COLO205细胞的凋亡率(8.27%±0.42%, 15.1%±0.72%, 21.6%±0.95% vs 7.0%±0.33%, P<0.05或0.01).结论: 丁酸钠能通过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并诱导COLO20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环巴胺(cyclopamine)分别或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AGS后,观察刺猬蛋白(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tch-1、Gli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1)不同浓度H.pylori LPS作用于AGS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Ptch-1、Gli的表达,找到最佳刺激浓度.以最佳刺激浓度分别作用于AGS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Ptch-1、Gli的表达;(2)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对AGS的抑制率,求得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以环巴胺IC50作用AGS细胞24、48、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Ptch-1、Gli的表达;(3)AGS细胞培养后分3组,分别用H.pylori LPS、环巴胺、H.pylori LPS+环巴胺作用AGS细胞24 h,另设阴性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细胞中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tch-1、Gli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H.pylori LPS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Ptch-1、Gli的表达升高,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增高(P0.05),最终达到一个平台期,以平台期浓度作为最佳刺激浓度,分别刺激AGS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ch-1、Gli的表达逐渐升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MTT结果显示环巴胺对AGS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以环巴胺IC50作用AGS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Gli的表达逐渐减低,而Ptch-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H.pylori LPS、环巴胺、H.pylori LPS+环巴胺组分别作用于AGS细胞24 h后,H.pylori LPS+环巴胺联合作用组的Ptch-1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环巴胺组(P0.05),而与H.pylori LPS组无统计学差异;H.pylori LPS+环巴胺联合作用组Gli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H.pylori LPS组(P0.05),与环巴胺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ylori通过其毒力因子LPS能够影响胃癌细胞AGS的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环巴胺可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生长.H.pylori LPS可能通过影响Shh信号通路的上游分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鞘胺醇激酶1(SphK1)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实验分3组:对照组、PMA组和DMS组.PMA组加入佛波醇-12-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100nmol/L),DMS组加入N,N-二甲基鞘胺醇(DMS,5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well小室模型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PMA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的凋亡,DMS则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对照组、PMA组和DMS组的细胞增殖活力:0.71±0.03vs1.05±0.05vs0.46±0.04;克隆形成率:1.32%±0.26%vs2.17%±0.17%vs0.73%±0.13%;凋亡率:16.25%vs9.15%vs32.58%;迁移细胞数:72.19±3.36vs98.46±6.25vs40.48±4.27;均P<0.05).PMA显著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活性和表达,相反DMS则抑制FAK的活性和表达[对照组、PMA组和DMS组FAKmRNA的表达强度:0.151±0.008vs0.212±0.014vs0.114±0.021;蛋白:0.332±0.022vs0.374±0.029vs0.296±0.018;磷酸化FAK(p-FAKTyr397)蛋白:0.186±0.032vs0.234±0.017vs0.112±0.023;均P<0.05].结论:SphK1可促进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AK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鸟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后其对巨噬细胞骨架蛋白及其调节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方法分析M. 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cofilin-1,β-actin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M. 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β-actin、cofi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 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凋亡及坏死的情况。结果 β-actin基因及其蛋白在巨噬细胞受M. avium刺激后表达显著下调,而β-actin蛋白的调节蛋白cofilin-1表达显著增强。同时,M. 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显著增多。结论 M. 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可通过调控β-actin及cofilin-1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或坏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外膜蛋白VD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H.pylori通过线粒体途径致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pylori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相点VDAC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pylori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 h后,VD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24 h增加更明显,48 h达到高峰。VDAC1 mRNA及蛋白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ylori可能通过上调胃癌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VD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引起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