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出血后脑组织水,离子变化及水蛭素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水蛭素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自体新鲜无肝素未凝动脉血定量脑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脑出血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离子含量的变化,并以大鼠脑出血后脑内注射凝血酶特异抑制水蛭素的实验,研究水蛭素对水肿程度及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含水量、离子随时间推移而升高,而水蛭素可减轻其水肿程度及离子变化(P〈0.05)。结论 凝血酶与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水蛭素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自体新鲜无肝素未凝动脉血定量脑出血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脑出血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离子含量的变化 ,并以大鼠脑出血后脑内注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水蛭素的实验 ,研究水蛭素对水肿程度及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含水量、离子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变化 ,而水蛭素可减轻其水肿程度及离子变化 (P <0 .0 5 )。结论 凝血酶与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 ,早期应用水蛭素可减轻脑出血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保护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出血后3h)。以50m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一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前肢放置实验观察行为学。每组每时相点(1、2、3、7、14、28天)各6只大鼠。结果 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24h、48h、72h比较P〈0.05,7天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大鼠前肢放置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结论 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重组水蛭素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同时可以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水蛭素抑制创伤性脑水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防治作用。方法制备家兔脑挫裂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家兔脑挫裂伤灶和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并通过家兔脑挫裂伤创面贴附水蛭素明胶海绵实验,研究水蛭素对脑水肿抑制程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家兔脑挫裂伤后脑组织含水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实验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素可抑制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应用水蛭素可减轻脑水肿,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及水蛭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 h、1 d、3d、5 d、7 d等5个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含水量;按BELAYEV法使用伊文思蓝测定BBB通透性.结果: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ICH后6 h开始升高,3 d达到高峰,5 d到7 d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15,P<0.01).水蛭素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结论:BBB通透性增高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水蛭素可抑制ICH后的脑水肿形成,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成为ICH后脑水肿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伊文思蓝法检测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5的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及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于出血后明显增加(P〈0.01),同时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低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claudin-5的表达在脑出血模型组和水蛭素组于出血后明显减少(P〈0.01),水蛭素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结论: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进而调节BBB的通透性可能是水蛭素抑制脑水肿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与水孔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关系,以及水蛭素、尼膜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RT-PCR法检测AQP4mRNA表达,并分别观察给与水蛭素、尼膜同后脑水肿(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及尼膜同组均从脑出血后6h开始出现脑水肿(P<0.05),3d时达到高峰(P<0.05),分别上升到(82.13±0.36)、(79.48±0.46)及(81.26±0.42),且水蛭素、尼膜同组脑水肿低于脑出血组(P<0.05);AQP4mRNA表达同样在3d时达到高峰(P<0.05),分别为(1.34±0.14)、(1.03±0.05)及(1.27±0.14)。脑水肿程度与AQP4mRNA表达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1)。结论脑出血后AQP4mRNA表达明显增加,提示AQP4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水蛭素、尼膜同能够抑制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其中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脑组织中水分的非正常集聚,伴有脑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高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到目前为止,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机理仍不很清楚,其发生机理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重组水蛭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1955年Markwardt从医用水蛭咽周腺体中成功地分离出水蛭素纯品。水蛭素是一种高效、特异的凝血酶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抗凝、抗栓活性。但因水蛭来源匮乏,使水蛭素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人工合成成为可能。自1986年以来,国外已有几个实验室成功地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相当量的结构与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与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相关性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姜亚军  吴灏昕 《现代医学》2005,33(4):216-219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注入凝血酶或全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水肿的动态改变,并观察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能否减轻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 成年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凝血酶组、脑出血组、凝血酶加水蛭素组、脑出血加水蛭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全血、凝血酶加水蛭素、全血加水蛭素和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72h,7d取脑组织,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干湿重法)、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Tunel法)。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和脑出血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时效学研究显示脑出血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开始于术后6h,72h达高峰,7d后下降;凝血酶组开始于术后6h,24h达高峰,72h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术后6h凋亡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组注入凝血酶后6h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增加(P〈0、05)。水蛭素干预后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凝血酶诱导的组织水肿和细胞凋亡在24h达高峰,脑出血后组织水肿及细胞凋亡均于72h达高峰可能与脑出血后凝血酶逐渐由血肿释放有关,水蛭素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许娟娟  许力  刘杨  屈洪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42-1143,1146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24 h血清铁蛋白,并在第3天对观察组进行头颅复查。结果:观察组发病24 h血清铁蛋白(307.91±48.8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52±46.81)μg/L(P<0.01);血肿体积在入院第3天较入院12 h内有所提高,但绝对水肿体积与相对水肿体积均较入院12 h内有所增加(P<0.05)。血清铁蛋白与入院12 h内相对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与入院第3天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诊断脑水肿变化的一个评估项目。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后继发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 (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后血管源性脑水肿 (vasogenicbrainedema ,VBE)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实验性ICH模型 ,免疫组化、组化染色和HE染色分别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内皮细胞粘附因子 (CD3 4 )、小胶质细胞、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白细胞浸润及小胶质细胞染色 ,而CD3 4 阳性微血管数最多 ;ICH 12h见血肿周围CD3 4 有所下降 ,72h达最低 ,7天后缓慢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②于ICH 6h血肿周围开始表达小胶质细胞 ,至 4 8h达高峰 ,持续 2周仍可见其少量表达 ;③ICH 12h可见白细胞浸润 ,4 8h数量最多 ,以后逐渐减少 ,2周时基本消失。各组之间及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④ICH后小胶质细胞和CD3 4 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r =- 0 .770 ,P <0 .0 5 )。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的炎症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继发性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较长时间应用甘露醇是否会加重血肿周围水肿的严重程度.方法: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均大于3 mL,并于发病24 h内及发病后4~7d行头颅CT扫描.将所有病例根据甘露醇应用情况分为甘露醇治疗不满3d组与甘露醇治疗满3d组,比较两组血肿周围水肿程度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甘露醇治疗不满3d组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为(21.7±12.7) mL,与甘露醇治疗满3d组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27.7±17.8)mL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对存在颅高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连续较长时间(<7 d)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无明显扩大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溶解红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溶解红细胞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分A、B、C 3组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向大鼠基底节分别注入50μl生理盐水、自体全血、溶解红细胞.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脑含水量和伊文斯兰含量的变化以及血红素环解加氧酶(HO-1)阳性细胞表达及细胞凋亡程度变化.结果:A、B、C 3组脑含水量(%),伊文斯兰含量(μg/g),HO-1染色阳性细胞数,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均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可见脑细胞高度水肿,细胞间隙明显增大,C组最明显,B组次之.结论:溶解红细胞能造成脑损伤,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与溶解红细胞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及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以自体血、凝血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情况。每组每时相(4h ,12h ,2 4h ,4 8h ,72h ,7d)各6只大鼠。结果 在4h、12h、2 4h、4 8h、72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脑含水量比生理盐水组高(P <0 .0 5 ) ,而7d这个时相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脑出血组与凝血酶组脑含水量各时相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大鼠脑出血早期(4h)引起明显脑水肿,其高峰时间为2 4~4 8h ,3天后水肿开始消退,7天后逐渐趋于正常,其中凝血酶在脑水肿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春旺  谢宗义  陈维福  马颖  程远 《重庆医学》2011,40(29):2925-2928
目的 探讨手术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分保守治疗组、开颅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采用单元、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分别研究血肿量与脑水肿量的相关性;不同部位及不同血肿量对脑水肿相对增量(relative growth of perihematomal ed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