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16层螺旋CT对1 00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做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输至工作站,然后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重建方法,将不全或无错位骨折定为隐匿性骨折。观察分析肋骨和肋软骨骨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病变。结果 1 000例中,170例诊断为单发或多发肋骨隐匿性骨折。肋骨骨折总数为195根。CT轴位扫描显示肋骨骨折184根,检出率为94.4%。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后显示肋骨骨折193根,检出率为99.0%。其中2根肋骨骨折CT轴位扫描显示而三维重建未能显示,11根肋骨(肋软骨)骨折三维重建显示而CT轴位扫描未显示。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肋骨隐匿骨折的准确性要优于常规CT轴位扫描,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秦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89-389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扫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8排螺旋CT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肋骨骨折情况、周围其他解剖结构病变。结果:56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患者均有单发或多发肋骨骨折,共计检查出肋骨数量为105根,CT原始扫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103根,CT层厚为2.5mm薄层重建图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为105根,重建三维图像VR、MIP、MPR、SSD发现肋骨骨折为102根,结合上述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骨折数量、是否错位,除发现X线片肋骨骨折不明显骨折情况,同时还发现周围其他解剖结构外伤情况。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其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X线检查,可弥补X线检查中不足,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在肋骨和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5处肋骨及10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在64排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55处肋骨及10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38/55处(69.1%),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骨骨折45/55处(81.8%),肋软骨骨折3/10处(30%);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显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与常规轴位CT和X线胸片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尤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将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认识轻微肋骨骨折的CT征象,减少漏诊率。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后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阴性、而患者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症状者,3~5 d后均进行多层CT复查。利用VR、MIP、MPR、CMPR等结合轴位薄层图像认真观察。结果:共发现25根肋骨骨折。其中1例为单根肋骨完全骨折;7例一根轻微肋骨骨折;4例二根轻微骨折;3例三根轻微肋骨骨折。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时CT检查阴性的患者,凡有局部固定压疼症状者,3~5 d后应进行多层CT复查,可明显提高轻微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刘小红  高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1):58-59,7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肋骨骨折伤残鉴定中的价值。方法23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及16层螺旋CT检查和扫描后图像后处理,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63处,16层螺旋CT发现肋骨骨折111处。16层螺旋CT在轴位图像、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图像及MPR图像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数目、错位情况及判断骨折系新鲜或陈旧性,VRT图像可准确定位骨折部位。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25例微小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经薄层重建及锐化处理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3D)等重建技术。结果:各种重建技术中,图像锐化+MPR最优,锐化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细腻,而MPR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重建,能细致地显示微小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关系,3D图像则立体感强,比较直观。结论:运用MSCT各种重建功能,能细致地显示局部的微小骨折及解剖结构,能全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卷积函数对肋骨图像质量及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30例确诊肋骨骨折患者的CT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依次应用B10、B20、B30、B40、B50、B60、B70、B80、B90九个卷积函数重建,分别在9组图像的同一层面测定肋骨及邻近肌肉区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对9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记录肋骨骨折的类型及数目,而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随着B值的增加,9组图像的噪声呈线性上升,SNR、CNR呈下降趋势;(2)B70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是4.83±0.28,与其他B值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7,P=0.000);(3)B50B70重建图像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8.07%,与其他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31、0.008)。结论 B70卷积函数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其他函数重建,可以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鼻骨骨折CT扫描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的不同成像方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机扫描仪,对5例鼻外伤患者用横断面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1例普通X线侧位平片显示阴性,CT图像可显示有骨折线.单纯鼻骨骨折4例,合并鼻中隔骨折1例,鼻骨线形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其中重建后冠状位像显示鼻骨骨折线全面,可靠,横断位像可以显示骨折线,矢状位像上显示骨折线不很可靠,尤其对碎骨片的数目,来源分辨能力差,3D 骨重建对微小的骨折分辨率差,对骨折有明显移位或塌陷的情况显示清晰.结论冠状面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最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肋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变部位行薄层CT扫描,必要时行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对病变进行观察。结果可观察到病变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肋骨有无破坏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扫描对肋骨肿瘤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外伤性锤砧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头颅常规CT检查诊断单侧颞骨骨折或外伤性中耳腔积液患者52例,对原始图像行颞骨薄层重建,将重建数据传至GE AW4.4工作站,应用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双侧锤砧关节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分析。结果:32例颞骨骨合并锤砧关节脱位,头颅常规CT图像均被漏诊,其中12例锤砧关节半脱位,MPR轴位表现为关节间隙较对侧轻度增宽,清晰可见,冠状位呈"Y"字征;20例锤砧关节全脱位,MPR轴位和冠状位表现为锤砧关节间隙明显增宽,砧骨出现不同程度旋转和移位。结论:当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诊断颞骨骨折或外伤性中耳腔积液时,均应行颞骨CT薄层重建及MPR图像后处理分析了解锤砧关节有无脱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鼻区骨折X线摄片和CT检查中漏误诊发生率,以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同时经鼻骨侧位X线摄片和MSCT检查诊断为鼻区骨折的影像资料150例,回顾分析其X线和MSCT表现及漏误诊原因。结果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鼻骨骨折102例,其中线性骨折35例,线性骨折伴移位41例,粉碎性骨折26例,漏诊35例,误诊32例。CT诊断鼻骨骨折137例(其中线性骨折36例,线性骨折伴移位55例,粉碎性骨折46例),复合性骨折88例,单纯鼻旁骨骨折13例;横轴面图像漏诊6例,误诊8例,冠状面图像漏诊8例,误诊9例,横轴面结合冠状面图像误诊1例。结论鼻部外伤患者仅作鼻骨侧位X线摄片容易漏诊,MSCT薄层扫描结合MPR、VR成像能全面观察鼻区细微结构和骨折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Pilon骨折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踝关节损伤所致的胫骨Pilon骨折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Pilon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3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MIP及多平面重组(MPR)等重组技术观察关节面粉碎、塌陷及劈裂的程度、骨碎片游离情况,并按Ovdia—Beals五类分型法进行分型,与x线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2例Pilon骨折的病例中,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型6例,对比X线结果,MSCT改变了其中8例分型,其中15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CT扫描及重建结果确定,其中5例是在否定X线分型结果上重新制订,余7例为保守治疗,手术结果证实了MSCT分型的正确。结论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其中3D成像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细节,VR和MI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前作为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颌面部骨折的CT表现及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颌面部骨折的CT表现。采用1.5~3.0mm层厚对感兴趣区进行薄层轴位扫描,观察鼻骨及眼眶细小骨折时,层厚为0.5mm,部分病例加扫冠位。后处理运用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显示窗宽2000HU,窗位200~500HU。结果256例颌面部骨折分别为:鼻骨骨折35例 眼眶骨折63例,其中单纯爆裂性骨折57例,眼眶复合型骨折6例 颧骨骨折76例,其中单纯颧骨骨折16例,颧弓骨折60例 上颌窦壁骨折9例,其中6例为多壁多处骨折 下颌骨骨折6例,髁状突骨折2例,其中1例为双侧并伴双侧颞颌关节脱位 蝶骨骨折5例 62例为颧骨、眼眶、上颌骨等复合型骨折。CT轴位扫描诊断骨折252例,3例眼眶骨折可疑,1例鼻骨骨折阴性,经过二维和三维重建而清晰显示骨折。结论CT薄层轴位扫描显示颌面部骨折的敏感性高,二维和三维重建可以从多方位更准确、更直观的显示骨折,对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00 mA、50 mA及25 mA,扫描后行薄层及VR、MPR重建,由三位不同年资医师分别进行影像分析,并进行不同管电流组间统计学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检验),选取最佳低剂量扫描参数。再选择10例肋骨骨折患者利用最佳扫描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其对于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性。结果统计学表明,χ2=18.921,P=0.00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 mA、50 mA扫描及重建影像显示肋骨结构清晰、完整,噪音小,无伪影,均能达到诊断目的。25 mA由于噪声及伪影的影响,影像不能完全达到诊断目的。50 mA肋骨骨折患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后处理影像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结论 50mA管电流是肋骨骨折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平面及表面重建来探讨跟骨骨折的特征及其在跟骨各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CR或临床检查可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患者,应用Light SpeedQ/iGE4层扫描机进行检查,对35例47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多平面及表面重建。对骨折进行分型,同时分析各关节面受累情况。结果:跟骨结节位扫描是显示各关节受累总数最多的一种方法(95/101),在准确显示后关节骨折(46/47)与轴位(39/47)间有统计学差别。冠状位重建是显示距下中(14/14)、后(47,47)关节面受累的较佳方法,但11侧(11/47)骨折后关节面压缩及旋转移位在冠状位上没有被准确的反映出来,而在矢状重建中则准确的被显示。约60%的患者未发现独立的前关节。跟骰关节的骨折在轴位(32/32)、结节位(32/32)得到较准确的显示。三维重建是观察骨折整体空间改变的一种方法。结论:螺旋CT重建在跟骨各关节面骨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最新的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直接薄层扫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方法:GE Lightspeed Ultra QA模扫描及患者头部、胸部、腹部各50例进行CT扫描,比较直接薄层图像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在扫描条件及重建算法相同情况下,直接薄层扫描图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基本一致。结论: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基本可以取代直接薄层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