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生儿睡眠觉醒状况与其认知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儿童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睡眠质量、睡眠觉醒状态、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状态和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状态等数据,并使用亲子互动行为量表和贝尔维尔发育量表对认知发育进行评估。结果:清醒时间较长的新生儿和REM/NREM占比较高的新生儿具有更好的认知发展水平,而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次数较少、嗜睡时间较长的新生儿具有较差的认知发展水平。此外,睡眠时间、睡眠次数、清醒时间和嗜睡时间与贝尔维尔发育量表得分也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程度较弱。结论:新生儿的睡眠觉醒状态与亲子互动、认知发展和贝尔维尔发育量表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睡眠对于新生儿的认知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睡眠觉醒状态,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睡眠状态对认知发育的具体影响机制。未来父母应关注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觉醒状态,而睡眠评估和监测也应成为新生儿健康管理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董响娇  李华珍 《全科护理》2022,20(3):404-406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睡眠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产科门诊就诊,并于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睡眠数据,并测定婴儿早期夜间睡眠数据,包括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母亲孕期睡眠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的相关性。结果:母亲孕期睡眠质量(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效率)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质量(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孕妇孕期睡眠并强化干预,以促进婴儿构建健康睡眠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家庭自然环境下,对胎龄3236周早产儿的睡眠/觉醒模式进行纵向随访,探讨早产儿早期睡眠/觉醒模式的发展变化轨迹。方法研究对象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观察的31例早产儿,通过腕表式活动记录仪采集早产儿出生后236周早产儿的睡眠/觉醒模式进行纵向随访,探讨早产儿早期睡眠/觉醒模式的发展变化轨迹。方法研究对象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观察的31例早产儿,通过腕表式活动记录仪采集早产儿出生后23 d、103 d、1013 d、纠正胎龄113 d、纠正胎龄14月每月连续3 d的睡眠/觉醒信息。结果早产儿纠正胎龄4月内24 h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增加(F=16.782,P<0.001;F=3.740,P<0.01;F=42.055,P<0.001)。与出生2 d相比,4月龄24 h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分别减少了4.80 h、5.19 h,夜间睡眠时间增加了1.2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01;t=10.02,P<0.001;t=3.51,P<0.05)。早产儿总睡眠时间的减少是由白天睡眠时间的减少所致。出生后2个月内的睡眠以白天睡眠为主,2个月后演变为以夜间睡眠占主导。白天睡眠次数生后4月龄内变化缓慢,相邻年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夜晚觉醒次数随月龄增长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0,P<0.01),相邻年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出生后2 d为2.71 h,14月每月连续3 d的睡眠/觉醒信息。结果早产儿纠正胎龄4月内24 h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增加(F=16.782,P<0.001;F=3.740,P<0.01;F=42.055,P<0.001)。与出生2 d相比,4月龄24 h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分别减少了4.80 h、5.19 h,夜间睡眠时间增加了1.2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01;t=10.02,P<0.001;t=3.51,P<0.05)。早产儿总睡眠时间的减少是由白天睡眠时间的减少所致。出生后2个月内的睡眠以白天睡眠为主,2个月后演变为以夜间睡眠占主导。白天睡眠次数生后4月龄内变化缓慢,相邻年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夜晚觉醒次数随月龄增长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0,P<0.01),相邻年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出生后2 d为2.71 h,13月龄期间相对平稳,平均为3.55 h,4月龄延长为4.29 h,与出生后2 d相比增加了1.5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相邻年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比较上述睡眠/觉醒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生后4个月内24 h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以2月龄内变化迅速;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增加,但变化缓慢。随年龄的增长睡眠需求逐渐减少,睡眠能力逐渐增强。早产儿的睡眠觉醒模式在个别参数上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如果婴儿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往往是婴儿将要或已经患上某种疾病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邓丽影  付晓  谢亮 《临床荟萃》2016,31(12):1381
早晚问卷(morningnsee 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为目前国际通行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自然趋向的分型工具,归属睡眠行为自我评估的范畴。该问卷有MEQ 19及MEQ 5两个版本,前者为初始版,共有19个问题,详细可靠度高,可以全面评估个体惯常的睡眠觉醒行为及意愿,后者为简洁版,有5个问题,方便快捷。自1976年MEQ 19临床应用以来,人类对个体惯常昼夜节律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时间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指导和帮助,MEQ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个体化、优化临床疾病的诊治。本文重点介绍MEQ 19问卷。  相似文献   

6.
抚触干预婴儿睡眠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抚触与婴儿睡眠相关关系。方法对 10 0例健康新生儿做睡眠状态调查 ,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 17± 1.5h。将每日睡眠时间 <17h的 12 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抚触组每天用国际标准法抚触 2次 ,每次 15~ 2 0min。持续 3个月以上。观察 4 2d、3个月、6个月婴儿睡眠状态。结果抚触组 4 2d、3个月平均每日睡眠总时间多于对照组。 4 2d、3个月、6个月夜醒次数及时间、啼哭次数及时间少于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程度比对照组低而轻。建立规律睡眠时间早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抚触有助于提高婴儿睡眠质量 ,减少睡眠障碍发生率 ,并能较早地建立规律睡眠时间 ,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失眠症患者影响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症,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失眠症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婴儿睡眠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婴儿睡眠出现问题很普遍。介绍婴儿睡眠问题的临床概念,影响婴儿睡眠的相关的生理、化差异、喂养方式、外界环境等因素,以脑解决婴儿睡眠问题的措施及其夜晚惊醒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丙咪嗪对成年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行48 h连续多导睡眠描记,第24,36,48小时分别给2组大鼠注射等量氯丙咪嗪(20 mg/kg)和生理盐水.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氯丙咪嗪组大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明显减少,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且运动觉醒较少,安静觉醒增加.结论:氯丙咪嗪在押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同时,可减少运动觉醒,延长安静觉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对提高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老年患者实施睡眠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阿森斯(athens,AIS)失眠量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患者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程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3个月,患者睡眠—觉醒紊乱程度较干预前改善,干预前后比较,Z=13.5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老年患者实施日间及夜间睡眠干预,可使其逐步建立正常睡眠—觉醒节律,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婴幼儿睡眠状况,分析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136例婴幼儿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睡困难是婴幼儿睡眠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是频繁夜醒.影响因素有: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居室环境、出生后喂养方式、蛋白质类辅食添加时间、夜间进食次数、入睡方式、睡床情况、入睡前情绪等.结论 婴幼儿睡眠问题普遍存在,影响因素多为不正确的育儿行为.预防婴幼儿睡眠问题出现和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需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婴幼儿睡眠状况,分析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问卷调查136例婴幼儿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睡困难是婴幼儿睡眠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是频繁夜醒。影响因素有: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居室环境、出生后喂养方式、蛋白质类辅食添加时间、夜间进食次数、入睡方式、睡床情况、入睡前情绪等。结论婴幼儿睡眠问题普遍存在,影响因素多为不正确的育儿行为。预防婴幼儿睡眠问题出现和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需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3.
睡眠障碍与遗传、激素水平、功能神经解剖、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水平等相关。本文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探讨睡眠障碍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饶丽芬  莫建伟  肖敏  欧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43-1245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96例OSAHS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IMT检测,并将OSAHS患者分成轻度组(32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分析颈动脉IMT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夜间最低SaO2、SaO2<90%时间及氧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3组间颈动脉I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OSAHS程度加重颈动脉IMT有增加趋势。AHI(r=0.509,P<0.001)、SaO2<90%时间(r=0.351,P<0.01)、氧减指数(r=0.472,P<0.00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夜间最低SaO2(r=-0.391,P<0.01)与IMT呈负相关。结论:OSAHS与颈动脉IMT相关,随着阻塞性呼吸不足持续时间的延长和SaO2的下降,颈动脉IMT增厚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寻求提高其记忆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47例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测评,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00例睡眠及记忆障碍者,分为单纯记忆干预和睡眠+记忆干预两组,3个月后对比效果.结果 睡眠障碍发生率38.8%,记忆障碍发生率78.4%.3个月后,单纯记忆训练组记忆训练评分在回忆故事(即刻)等7项评分提高,睡眠+记忆干预组在回忆故事(即刻)等10项评分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并有5项较单纯记忆训练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率高.记忆训练有效,配合睡眠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的相关性,以采取措施解决ICU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选取ICU护士47名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其他科室护士54名为对照组。采用气质调查表和TCSQ问卷比较2组护士的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极应对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多血质型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应尽可能安排多血质类型的护士,以提高ICU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的相关性,以采取措施解决ICU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选取ICU护士47名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其他科室护士54名为对照组。采用气质调查表和TCSQ问卷比较2组护士的气质类型与应对能力,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极应对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多血质型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应尽可能安排多血质类型的护士,以提高ICU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