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疲劳性伸指肌腱自发性断裂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指肌腱自发性断裂较为少见。我院自 1989至 1998年收治指总伸肌腱自发性断裂 4例。行肌腱移植术 ,随访 3个月~ 6年 ,功能完全恢复 ,认为肌腱自发性断裂与急、慢性机械磨损致肌腱炎性改变有关。强调病因在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肌腱移植是治疗的可靠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伸指总肌腱自发性断裂 4例 ,均为女性 ,农民 ,年龄 3 2~ 41岁。左手 1例 ,右手 3例 ,均为应力手。以插稻秧后腕背肿痛 ,随后发现 3~ 4指不能伸指而就诊。全部否认患手既往有外伤、肿痛、畸形等病史。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 1.5~2 .5月。 1例在外院按腱鞘炎…  相似文献   

2.
肌腱自发性断裂是指无明显外伤或仅轻微的动作所引起的肌腱断裂.所谓自发性,实际上都有其潜在原因,造成肌腱慢性磨损日久发生断裂.自发性肌腱断裂的发生率很低,近期我院收治一位右手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患者,以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缝合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损伤平面距伸肌腱止点小于1cm者。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横向钻孔穿过4"0"或5"0"丝线或尼龙线,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患指在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6周。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患指功能良好,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均数-10°~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能有效加强Ⅰ区指伸肌腱与指骨的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并探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手外伤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1岁,患者均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术中...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9— 0 5~ 2 0 0 2— 0 5收治 11例因插秧致腕背部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患者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19~ 4 5岁 ,平均 32岁 ,发病均在春季插秧期 ,均为右手 ,其中 5例为中指指总伸肌腱完全断裂、示指指总伸肌腱部分断裂 ,2例示指指总伸肌腱完全断裂 ,3例中指指总伸肌腱完全断裂、示指环指指总伸肌腱部分断裂 ,1例环指指总伸肌腱完全断裂、中指指总伸肌腱部分断裂。共计损伤肌腱 2 3条。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是在插秧的当天出现右腕背部及手背部红肿痒痛 ,第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性拇长伸肌腱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3例闭合性拇长伸肌腱损伤患者,根据肌腱损伤程度,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术后采用"SEEM"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病例均获得超过半年的随访,采用"SEEM"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96%。结论闭合性拇长伸肌腱损伤发生少,对损伤机制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减少漏诊的关键,而对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指伸肌腱损伤的病例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大部分都是由于创伤所致。对于指伸肌腱自发断裂报道较少,本院1996-07~1997-08共收治指伸肌腱断裂16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例,女15例,年龄23~45岁,平均34.2岁,全部为单例,右手伸指肌腱断裂15例,右手指伸肌腱1例,均为在水稻插秧时发病。发现最短为16d,最长为47d,平均病程30.5d,随访时间最短为51d,最长为201d,平均随访为129.8d。1.2 手术前症状及体征患者术前均有伸指无力,手指不能主动完全伸直。查体:患者手背肿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掌长肌腱移植结合骨隧道重建开放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为临床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取5 cm自体掌长肌腱组织,腱粗2 mm.用2.0 mm钻头于末节指骨近端钻一横孔,再用3.0 mm钻头于指骨背侧钻一单皮质垂直孔,肌腱穿过横孔并从垂直孔抽出形成3束,与伸肌腱近侧断端吻合,骨道处置入BMP 2 mg,指伸位铝板外固定制动4周后去除铝板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该术式对伸肌腱止点行解剖重建,达到腱骨愈合,疗效满意,为伸肌腱止点重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2例中、环指伸肌腱疲劳性断裂诊疗体会。方法:对该疾患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修复。结果:22例中的18例随诊6个月,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方法本组66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和撕脱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3天,采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手术标准是x线透视下末节指骨基底伸肌腱止点定位,小切口应用可吸收螺钉作伸肌腱一指骨稳固固定。结果本组66指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术后未见肌腱再断裂,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愈合率100%。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骨锚钉在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安徽淮南东方肿瘤医院骨科的11例锤状指患者,均采用微型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1~46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分别从患指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疼痛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价。结果优9例,良2例。全部患者于术后6周左右复查X线片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全部患者在术后8周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自如,均获得满意结果。结论使用微型骨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锤状指,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腓骨长肌前侧半肌腱重建修复陈旧性髌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腓骨长肌前侧半肌腱横穿胫骨隧道及纵穿髌骨隧道重建髌韧带并加用爱惜邦缝线减张固定方法治疗15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0~80 min,术中出血20~50 ml,手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4例,乙级愈合1例。住院时间10~14 d,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均未出现髌腱再断裂。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患膝功能均为优秀(平均92分)。结论采用自体腓骨长肌前侧半肌腱重建修复陈旧性髌腱断裂具有牢固可靠,可早期康复训练,无需内固定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伸指肌腱中央束断裂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5月手外科收治的17例创伤性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均行手术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纽扣畸形均得到矫正,患指功能恢复。按分级标准,优9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为94.12%。结论:手术治疗是指间关节伸指肌腱中央束断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跟腱血供保护结合带线锚钉治疗局部封闭致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局部封闭致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行血供保护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树脂外固定6周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经6~3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根据Amer-Lindholm 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5例,良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跟腱内侧小切口,显露并对合断端,使用克氏针、钢丝自制矩形框架,远离断端经皮固定,稀疏、平顺缝合断端,术后踝关节休息位制动6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的39例,采用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34例(占87.18%),良5例(12.82%),未发生术后再断裂、皮肤及肌腱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矩形框架,微创无张力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辅以术后休息位制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荣博  周浩  张春英  娄长芹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手部Ⅱ、Ⅲ区伸指肌腱粘连的治疗方法及松解疗效。方法26例Ⅱ、Ⅲ区57指(条)2.5指伸指肌腱粘连行锐性剥离,切除侧副韧带55条,于腱帽一侧切一小切口,松解与关节囊间粘连,术后早期主动屈伸活动,中药熏洗。结果6个月后用TAM系统标准评定:优17指,良19指,中12指,差9指,优良率为63.2%。结论切除侧副韧带及做腱帽一侧切VI的松解方法及术后早期正确的主动屈伸活动能增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 月— 2014 年 1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 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标准手术入路, 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 Krachow 缝合法编织缝合跟腱末端。 术后随访 19~ 35 个月 。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包括术后切口愈合、足跟部疼痛及跟腱再断裂等情况, 并于术后 1 年比较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 应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等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25~ 35 min, 平均(30.4±4.8)min。 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 患者均得到随访, 切口愈合良好, 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 无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 术后 1 年跖屈患侧与健侧双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6°±3.33° vs. 46.40°±4.53°, P> 0.05), 而背屈患侧活动范围小于健侧(16.88°± 4.10° vs. 20.12°±3.21°, P< 0.05)。 ATRS 评分 79~ 97 分, 平均(88.7±6.1)分;AOFAS 评分 76~ 100 分, 平均(92.4±5.6)分。 优 20 例, 良 5 例。 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跟骨结节处钻孔固定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行小切口跟骨结节处钻孔拉线固定治疗。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进行评定,本组1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a(平均14个月),优9例,良1例,优良率100%。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损伤及深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跟骨结节处钻孔固定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方法创伤小,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为一种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