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及探讨肿瘤骨转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重视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由6.25%降低为1.8%。结论通过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组织学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肿瘤内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有效降低了肿瘤骨转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凌桂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1-662
目的分析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的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自拔管道93例(83.04%),管道滑脱19例(16.96%)。无伤害护理不良事件18例(16.07%),轻度伤害94例(83.93%)。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评估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固定不牢等有关。结论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能有效降低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在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应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成立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每天对相关记录进行点评,发生不良事件,及时采用根源分析方法进行原因分析、修订整改措施并实施。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选取2012年1-12月份科室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住院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医院护理部1-12月份,每月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的得分作为对照阶段,自2013年1月-12月科室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住院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部每月质控检查的得分。结果:应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例数由18例减少到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65%下降到0.57%(X2值=4.73 P〈0.05)。观察组护理部每月督导检查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分明显提高,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安全用药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的应用,各个班次对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交流,完善了质量反馈体系,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对不良事件的管理主动性得到明显增强,科室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管理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降低了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我院各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46例,进行分类,从护理人员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发生原因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和分析,寻找各环节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结果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护士的工作年限短(占64.38%)、职称低(占62.33%)、经验不足以致对患者评估不足(占22.60%)、责任心不强(占32.88%)、沟通不良(占13.01%)、查对不认真(占14.38%)、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占26.71%)等有关,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控制护理风险的重点对象。结论要重视低年资护士培训,落实护理工作制度,提高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护理风险意识、业务能力、工作能力,才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抽签方式选取40例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尾号奇偶随机分为风险组(20例)以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下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风险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管理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方面比较,风险组投诉率为0明显比对照组投诉率30.0%低,且风险组风险率的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风险组的95.0%比对照组的60.0%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产妇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风险护理管理(观察组)和传统护理管理(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后产妇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非常满意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护理服务质量好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医院设备环境好70%明显高于对照组36.7%,护理风险事件中护理缺陷1.3%显著低于对照组11.3%,护理纠纷0%显著低于对照组10%,意外事件0.6%显著低于对照组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整体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医院设备环境和治疗效果均效果显著,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极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激励、心理激励、实施保护性屏障及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正向激励措施,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工作中的正向激励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的护理安全管理重点,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2年来在院1582例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分析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预见性护理,指导并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通过安全管理,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住院患者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效果显著(P〈0.05)。结论正确识别血管外科存在不安全因素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强化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预见性的护理、及时正确的处理是血管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风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1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10.29%)显著的高于风险护理组患者(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8,P=0.0066);2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风险护理组患者(80.88%)显著的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97.0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67,P=0.0026)。结论在临床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发生的5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用药错误13例(25.5%)、静脉滴注速度12例(23.5%)、管道滑脱10例(19.6%);不良事件给患者造成轻度影响32例(62.7%)、中度影响10例(19.6%)、重度影响9例(17.6%);通过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由整改前62.7%上升到整改后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钎:24.232,P〈O.05),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士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2型糖尿病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2—2013年诊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护理。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对防范不良事件的效果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对防范不良事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93.90%(77/82),高于对照组的70.73%(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增加患者安全。方法对2009~2010年发生护理53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护士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度、工作流程、管理、带教不到位等因素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高发人群。结论医院管理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多层面共同采取对策是降低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玲 《哈尔滨医药》2012,(5):406-40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肿瘤内科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3例,其中药物外渗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静脉血栓4例,化疗药物过敏反应3例,护理意外4例(摔伤2例,走失2例),自杀2例。结论分析、识别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没有开展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患者100例和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已经开展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患者1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工作中同时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的管理。最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98/100),对照组的为80%(80/1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00),对照组的为8%(8/100)。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基层医院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住院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20例患者,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护理人员产生的护理风险占54.2%,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占22.5%,有管理不当导致的护理风险占23.3%。结论根据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慧 《河北医药》2016,(5):794-79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腹部外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 <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医院性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 <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发生的87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发生时段、责任人年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错误40例,占45.98%,压疮16例,占18.39%,跌倒13例,占14.94%,意外事件11例,占12.64%,管路滑脱7例,占8.05%.发生原因: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51例,占56.82%,护士经验不足、预见性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28例,占32.18%.护理服务欠缺8例,占9.20%.结论:发挥医院各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中亟待的问题。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分析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护理风险的识别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达到尽可能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助于维持医院的经营稳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儿科发生的68例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其护理风险事件中不安全因素情况,研究对应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在68例护理风险事件不安全因素中,患方因素为32.35%,护患沟通因素为27.94%,护理人员因素为19.11%,基础设施因素为13.24%,其他为7.3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存在多种风险问题,要针对现存科室问题做针对性改善,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做好基础设施管理,保持良好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患者的护理及安全管理,分析FFA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分析收集137例患者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护理资料,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37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发生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昏11例,占(8.02%);瘙痒、皮疹4例,占(2.91%),胸闷、气短1例,占(0.7%),经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均顺利完成了检查,未发生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做好有效的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对提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