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周后观察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护理前后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肺部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1周、2周后GC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气管内套管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留置套管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除套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通气时间、GCS评分及误吸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种常见因素,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普通护理;另选择该科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177;4.8)mmHg,二氧化碳分压(37.2±177;3.3)mmHg,碱剩余(1.5±177;1.2)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GC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循证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重点从气道管理方面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气道管理方案,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田先  田会娟 《安徽医药》2014,(8):1600-1602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另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溃疡、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周后观察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护理前后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肺部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1周、2周后GC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使用呼吸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按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措施以预防VAP。结果两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内的VAP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而增加,机械通气4-7d的时间段内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d、≥8d两个时间段内VAP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切开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系统畅通的重要方法,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气道切开湿化护理措施,能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其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胡青娣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42-143,14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抢救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患者满意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GO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1例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和昏迷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肺部感染以及伤后3 d内间歇性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56例重症颅脑损伤者且给予综合性管理措施(常规管理、气道管理、套管管理和体外管理),同时对其管理效果及满意度加以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5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管理者肺部感染发生率5.36%,拔管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3.57%,套管留置平均时间(18.00±2.00)d,平均住院(29.00±3.00)d;护理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 P〈0.05。结论加强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管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愈41例(53.95%),好转16例(21.05%),自动出院9例(11.84%),因其他原因死亡10例(13.1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可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吸痰及湿化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王秀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3-187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持续湿化气道组的堵管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有利于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基础疾病、综合营养支持以及误吸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其他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患者的死亡率为5.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针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