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PKC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其中模型组采用胆管结扎方法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手术4周后取材。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内LC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PKCα、p-PKCα和LC3蛋白的表达,最后将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转染PKCαsiRNA后检测LC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胆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有明显的纤维增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中α-SMA、PKCα和p-PKC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LC3蛋白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最后,L02细胞在转染PKCαsiRNA后显示LC3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 PKCα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自噬的发生,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阐明ARRB1和p38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选取C57BJ/6L背景的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小鼠,采用浓度为20%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于临床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及健康对照志愿者的肝组织样本。采用HE和天狼星红染色来评估肝纤维化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RRB1、p38、磷酸化p38(pp38)及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人肝星状细胞LX2中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因子诱导其活化,并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进而利用小干扰RNA和质粒沉默或者过表达ARRB1,同时配合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揭示两者的调控关系。结果 在肝纤维化组织中ARRB1表达升高,p38信号活化增强(P均<0.05)。在肝星状细胞LX2中,TGF-β可以激活肝星状细胞并表达ARRB1和增强p38信号。ARRB1表达的升高或抑制可以相应地影响p38信号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214通过调节凋亡蛋白Caspase 3表达而对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对照组注射橄榄油;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对小鼠进行miR-214agomir干预;运用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纤维化模型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α-SMA和Caspase 3在肝脏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miR-214表达水平。结果 HE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纤维间隔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α-SMA高表达,同时miR-214agomir干预组α-SMA及Caspase 3表达下调(P0.05),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受到抑制。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14在造模6周及8周时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214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可能起到改善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体内特异性靶向肝星状细胞(HSC)治疗肝纤维化的技术方法。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调控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采用尾静脉高压注射方法将EGFP表达裸质粒转染到纤维化小鼠的肝脏。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肝脏的表达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观测EGFP与HSC标志蛋白(DESM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共定位。结果 EGFP与DESMIN和α-SMA共定位说明EGFP主要在HSC中表达,GFAP启动子能够调控外源基因在体内靶向HSC。结论 GFAP启动子介导体内靶向HSC,治疗肝纤维化策略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SM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ILK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3,P<0.01),ILK的表达量与β-catenin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K可能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间接发挥了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通过Notch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Notch1/PDGF)信号通路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内皮抑素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内皮抑素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 mg/kg)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仅注射等量等渗NaCl溶液;内皮抑素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内皮抑素(2.3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等渗NaCl溶液,所有小鼠均持续注射21 d。21 d后处死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病理学染色;取右肺组织,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ollagen I,Notch1/PD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Hes1、Hey1、PDGF-B、PDGF受体β(PDGFR-β)及周细胞相关蛋白Desmin、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G2)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 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完整,未见异常胶原蛋白;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被破坏,有大量胶原蛋白沉积;内皮抑素组小鼠可见肺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而胶原蛋白明显减少。3组小鼠间Collagen I、TGF-β1、Hes1、Hey1、PDGF-B、PDGFR-β、Desmin、NG2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068、30.603、29.757、35.451、16.059、16.420、24.512、19.084、28.102,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内皮抑素组小鼠的Collagen I、TGF-β1、Hes1、Hey1、PDGF-B、PDGFR-β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Desmin及NG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均<0.05);而内皮抑素组与对照组小鼠间Collagen I、TGF-β1、Hes1、Hey1、PDGF-B、PDGFR-β、Desmin、NG2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内皮抑素可通过Notch1/PDGF信号通路抑制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从而影响小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麻素受体1( CB1)和受体2(CB2)在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B1和CB2的表达,同时进行肝组织炎症(G)评分和纤维化(S)评分.结果 模型对照组、模型秋水仙碱组及正常对照组肝组织G评分及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1,P=0.00;F=99.18,P=0.00),且模型对照组肝组织G评分及S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秋水仙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对照组、模型秋水仙碱组肝组织及正常对照组CB1和CB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7,P=0.00;F=36.99,P=0.00),且模型对照组肝组织CB1和CB2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秋水仙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秋水仙碱组中CB1、CB2、G和S评分四者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且随着G、S评分的不断增加,CB1和CB2评分逐渐增加.结论 CB1和CB2在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强,与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及上皮下纤维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各组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的α-SMA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脱落、上皮下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层增厚等气道重塑的结构改变,而1,25-(OH)2D3的干预可有效减轻上述病理改变;(2)VD组肺组织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 2D3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的表达并有效抑制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短发卡RNA(sh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视黄醇结合蛋白-1(CRBP-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HSCs培养激活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和Nycodenz梯度离心法从SD大鼠分离HSCs,携带CRBP-1短发卡核糖核酸慢病毒载体(Lv—shCRBP-1)在体外转染HSCs,设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应用Real timePCR检测CRBP—1、α—SMA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SMA蛋白的表达。【结果】Real timePCR检测显示CRBP-1、α-SMA mRNA的表达转染组较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α—SMA蛋白表达转染组较其它两组分别下调65.6%,69.5%。【结论】Lv-shCRBP-1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HSCs中CRBP-1和α-SMA的mRNA表达,下调α-SMA蛋白表达,抑制HSCs培养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3(TLR3)基因缺陷的肝纤维化小鼠血生化指标、肝组织纤维化标志物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将18只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各9只;将18只TLR3基因缺陷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TLR3造模组和TLR3对照组,两组各9只。空白造模组和TLR3造模组均注射四氯化碳,而空白对照组与TLR3对照组均注射玉米油。造模2个月后,采集血液标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标志物(Ⅰ型胶原)表达水平和肝组织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造模组ALB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BIL、AST及ALT等血生化指标的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TLR3造模组ALB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BIL、AST及ALT等血生化指标的水平较TLR3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但与空白造模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造模组肝组织纤维化标志物(Ⅰ型胶原)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LR3造模组Ⅰ型胶原表达水平较空白造模组、TLR3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空白造模组IL-6、TNF-α及MCP-1等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LR3造模组炎性因子水平较空白造模组、TLR3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TLR3基因缺陷的肝纤维化小鼠经四氯化碳诱导后,Ⅰ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明显升高,并且IL-6、TNF-α及MCP-1等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亦明显上升,提示TLR3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基因,在肝纤维化疾病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阻滞肝组织炎性因子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处理组(AcSDKP+UUO),每组各12只。于造模第3、14d各处死大鼠6只,取其梗阻侧肾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各组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表达,RT-PCR方法检测TGF-β1及a-SMA mRN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UUO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AcSDKP处理后可明显减轻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显示:TGF-β1、a-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UUO组和处理组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但处理组较UUO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可通过抑制TGF-β1及a-SMA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减缓肾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0例),UUO对照组(20例)及EPO治疗组(20例),分别于手术后第3,7,14,21d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应用马松染色进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肾组织中MCP-1、TGF-β1的表达程度。结果马松染色显示手术后第3,7d,EPO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UUO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手术后第3,7,14d,EPO治疗组MCP-1、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UUO对照组(P0.05)。结论 EPO可以减轻UUO模型大鼠早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该作用可能与EPO抑制肾组织MCP-1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3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下调TGFB.及PDGF袁迭抑制HSC增绍活化.从而下调TIMP-1/MMP-1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研究其培养液上清治疗肝纤维化的并不多。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1,2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6孔板内处理肝星状细胞,分别为2mL培养液上清/孔,1mL培养液上清+1mL完全培养基/孔;对照组为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2mL完全培养基/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观察抑制效果,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加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后,实验组1中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处理72h〉处理48h〉处理24h,P〈0.05);实验组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下调,且下调程度随培养液上清增多而增大(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在小鼠肠纤维化进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IL-10基因敲除(IL-10KO)小鼠作肠纤维化模型.将30只IL-10KO小鼠随机分组,分别建立肠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和IL-10治疗组(治疗组),另取18只野生型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组).造模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于第12、14、16周各处死6只小鼠,治疗组于第12周开始腹腔内注射IL-10,3次/周,于第14、16周各处死6只.采用HE染色及Masson胶原三色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肠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如胶原蛋白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rohibitin和NF-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的表达,采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Prohibitin蛋白表达.结果 14、16周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胶原面积比均较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16周治疗组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14、16周治疗组小鼠胶原面积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16周治疗组小鼠胶原面积比较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4、16周模型组Prohibi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纤维化时间越长,表达量越低;模型组胶原蛋白Ⅰ、TGF-β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Prohibitin的蛋白表达与纤维化指数呈高度负相关(r=-0.6332,P<0.01).结论 IL-10可通过提高Prohibitin表达量达到抑制肠纤维化的进展,从而在肠纤维化模型小鼠中起到抗炎及抗纤维化的作用,为IL-10治疗炎症性肠病肠纤维化的机制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韦丽  刘春  陶林  张国锐 《临床荟萃》2012,27(3):202-205,209,F000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来氟米特干预组(DM+LEF组),每组18只。应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后,DM+LEF组给予来氟米特5mg.kg-1.d-1溶液灌胃,于实验第4、6、8周末,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留取24小时尿量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眦静脉采血测血肌酐、尿素氮,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观察肾组织中MCP-1、TGF-β1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MCP-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DM+LEF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DM+LEF组比同期DM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经来氟米特干预后,DM+LEF组大鼠肾组织MCP-1、TGF-β1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来氟米特可能通过减少肾组织MCP-1、TGF-β1表达,减轻肾损害,起到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和HGF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结果在TGF-β1刺激组,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而在HGF干预组,ILK、α-SMA的蛋白表达量以及ILK、α-SMA、Fn的mRNA表达量均较TGF-β1刺激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升高(与TGF-β1刺激组比较,P〈0.01)。结论HGF能抑制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可降低IL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