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疼痛调查问卷、BECK焦虑及抑郁自评问卷、简明MG疼痛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疼痛自我效能量表以及生活质量SF-12表对我院94例慢性疼痛患者与同期的94例健康者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失眠得分远远高于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得分明显小于健康组,不同疼痛部位数目、不同疼痛程度的慢性疼痛患者之间生活质量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多种,需采取多方位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科门诊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ndex)。结果:1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SF-MPQ总分、感觉项总分、情感项总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感觉项计数、情感项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195~-0.433));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可解释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改变的88.8%,情感项总分、感觉项总分、VAS评分、感觉项计数、情感项计数、PPI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有影响,尤其以目前疼痛强度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其疼痛特征的多重影响,患者目前疼痛强度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分别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4个普通精神科病区随机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人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情感支持系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组织有益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等,连续进行8周。两组分别于人组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8周GWB评分,(104.30&;#177;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74&;#177;10.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5,P&;lt;0.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系统化家庭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04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并对其家属实施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家庭教育;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出院健康指导.两组均随访1年,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1),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心身健康多个方面,系统化家庭教育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慢性疼痛为目标筛查某社区慢性疼痛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列。观察组采取由社区护士指导,社工、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对照组由社康中心常规镇痛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式疼问卷表以及简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疼痛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社区护士指导,社工、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健康信念,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开展集体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生活技能训练、组织有益活动等,连续进行3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患者LSR量表愿望与实现、热情与冷漠、自我评价、心境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SDSS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计划性、对外界兴趣、社会退缩、缺陷程度、职业与工作的缺陷程度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干预组(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授权教育,并随访1年。授权教育前及1年后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及精神病患者自理行为调查表评价。结果患者1年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自理行为总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授权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分别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4个普通精神科病区随机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入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情感支持系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组织有益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等,连续进行8周。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8周GWB评分,(104.30±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74±10.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5,P<0.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练习瑜伽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瑜伽练习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练习组除精神科常规治疗外练习瑜伽8周。8周后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练习瑜伽8周后,患者除外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4个因子,其他16个因子分以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练习瑜伽前(P〈0.01);除住房与经济状况2个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瑜伽练习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家访服务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治疗,病情缓解达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后出院,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家访组患者出院后仍接受为期1年的家访,了解患者病情和落实治疗情况。2组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评价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出院后1年末时TES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ANSS评分与出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家访组患者显著下降,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访对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人组条件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抗精神病(折合氯丙嗪剂量≤300mg/d)治疗,同时对观察组患者配偶实施每月1次的家庭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家庭教育.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U)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分别于家庭教育前及结束时各评定1次.结果 家庭教育结束时,观察组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家庭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5例)和氯氮平组(34例),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疗前、疗后6mo末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利培酮与氯氮平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领域,利培酮明显优于氯氮平。结论 利培酮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健康教育,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和入组后第1、2年末SANS、MR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而WHO.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住院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组和连续组,每组100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间断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连续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年。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年时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的干预方法对PANSS和SQLS评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入组后6个月末和1年末评分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组内=2119.531,390.98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7.660,11.709,均P=0.000);PANSS评分存在组间差别(F组间=19.673,P=0.000);间断组减分幅度显著大于连续组(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模式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英国Oliver的生活质量概况表。对四川省新津县农村社区12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发现患者居住条件,经济状况较差,对经济状况的主观满意度低,总体生活质量差。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精神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好,精神症状缓解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提示加强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向家属和人们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的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健康教育,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183;QOL-100)评价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和入组后第1、2年末SANS、MR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而WHO&#183;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2月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我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于入组前及入组6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研究组SQLS 3个维度中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与不良反应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自理能力,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行为退缩、生活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社会接触不良。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不理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优劣已成为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应与常人一样,其康复的重点不应局限于疾病本身,还要有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的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314-2316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以NOSIE-30及SANS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NOSI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增分值及总消极因素的减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NS评分研究组(经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