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卉  李智文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3):156-158,16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属中某些变异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传统治疗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伊曲康唑,近年来。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性并提高其疗效,研制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上述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可为临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对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某院接诊的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7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症状消失等情况。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和肌酐上均要高于对照组(77.25±15.68vs 33.47±12.89、36.65±11.21vs 24.71±10.82、74.79±10.31umol/L vs 50.34±9.99u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和意识性障碍等并发症上要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热消退与头痛减轻时间上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3.56±1.20vs 5.28±1.88、4.25±1.31vs 6.03±1.44)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隐球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种致命性机会感染,所以在选择性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后必须给予维持治疗。作者使用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以防止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研究对象为5例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从脑脊液中培养中分离出隐球菌性新型细球菌。每例均接受诱导治疗(每日静注两性霉素B 0.3mg/kg;每日口服氟胞嘧啶150mg/kg)6~8周。4例维持治疗口服伊曲康唑100mg,每日2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5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血液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9例的病例资料,依据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7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单用伏立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18例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收集、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3%,伏立康唑组的有效率为37.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有效率为61.1%。三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伏立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结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较单用伏立康唑或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性上并不比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差,患者往往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5.
1例男性肺隐球菌病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三联抗菌治疗后先后出现早搏和肌酐升高等不适。药师建议调整滴速,停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剂量减半等取得积极效果。此外建议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分别在餐前和餐后服用,以避免高脂饮食对其吸收的影响,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泉州市某医院感染HIV与未感染HIV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抗生素治疗以及药敏试验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2年泉州市某三甲医院检出的隐球菌病患者133例,均为新生隐球菌,其中HIV阳性组54例,HIV阴性组79例,对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HIV阳性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组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的患者多于HIV阴性组。HIV阳性组的全血标本多于HIV阴性组,HIV阴性组的痰液、灌洗液标本多于HIV阳性组。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仅有7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及各有4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HIV阳性组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的患者多于HIV阴性组,HIV阴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多于HIV阳性组,两组患者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泉州市某医院感染HIV与未感染HIV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抗生素治疗比较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检查对于病变的判断与处理非常关键,避免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伊曲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开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序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疗效,以及与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时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自2004年6月-2005年9月间共收治17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均采用伊曲康唑单独或联合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治疗,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至少1 wk以上。伊曲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d 1~2为200 mg,q 12 h,d 3~14为200 mg·d-1;继之伊曲康唑口服液200 mg,q 12 h序贯治疗,两性霉素B 20~30 mg·d-1缓慢静脉滴注和(或)氟胞嘧啶6 g·d-1,分4次口服。结果:确诊病例14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病原菌包括隐球菌、曲霉菌和小型无绿藻。2例治疗2 d死亡,未纳入疗效评估,临床总有效率为73%(11/15)。其中2例脑曲霉病、1例无绿藻脑膜炎、8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均获痊愈;3例隐脑进步,1例侵袭性脑曲霉病无效死亡。治疗过程中,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肝功能异常,口服液治疗中部分病人有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食欲下降,发生在服药2 mo以后。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单独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4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而B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单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分别为95%、85%,且组间经过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用药安全方面,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一用药组不良反应较联合用药组发生率稍高,但组间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比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7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4mg/kg,1次/12h,对照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从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为1mg/kg,1次/d,两组均于用药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69.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较两性霉素B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对伴有爱滋病(AIDS)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理想的临床治疗措施尚不清楚。但不具AIDS的此类疾病,传统疗法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进行治疗。其原因之一是两性霉素B对脑部穿透力较差,氟胞嘧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但因氟胞嘧啶具有骨髓抑制作用,从而限制它在伴有爱滋病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中的应用。因此有些医生仅单用两性霉素B来治疗上述疾病。由于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经常复发,因  相似文献   

11.
银春莲  黄欣欣 《中国药房》2011,(36):3415-341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降颅内高压、应用激素、保肝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以1mg·kg-1·d-1为首次剂量逐渐递增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注射剂200mg·kg-1·d-1,首次剂量加倍。2组均治疗45d,均于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脑脊液蛋白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蛋白量下降至正常率为84.6%,对照组为5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19.2%)、对照组有4例(15.4%)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明显降低脑脊液蛋白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曲霉菌感染39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均复查肌酐、尿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15.72±9.06)d,治疗前后肌酐和尿素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17.90±11.06)d,治疗前后肌酐(51.51±17.95)、(116.37±20.64)μmol/L和尿素水平(5.27±1.43)、(9.96±3.56)mmol/L比较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7%高于对照组61.11%(Z=-2.045,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伏立康唑,然而应注意控制剂量,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0):2854-285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真菌治疗中的药学服务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从协助医师优化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使用两性霉素B期间,患者出现顽固性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建议医师降低两性霉素B剂量,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结果: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患者未再出现低血钾;经系统抗真菌治疗11周后,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的心得是:遵循指南,但不失灵活处理;主动服务,细节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临床药师参加救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疗程长、费用高,故在降颅压的同时,应及时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监测和处置各种药品不良反应(ADR),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治疗,能及时监测和干预各种ADR,确保患者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新生隐球菌的分离及该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临床分离的新生隐球菌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耐药变化。结果 23株新生隐球菌中,15株于脑脊液中分离出,占65.2%,8株分离于血液,占34.8%,脑脊液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占多数,。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均为100%,氟康唑敏感率为56.5%,伊曲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最低为17.4%。脑脊液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占多数。结论随着AIDS患者数的增多,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钾及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根据每日血钾监测情况,积极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钾和口服枸橼酸钾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高颅压进行监护。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16μg/mL、≤0.5~1μg/mL、1~16μg/mL、≤0.125~0.5μg/mL、≤0.06~0.5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  相似文献   

19.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有多种方法,但无一取得圆满成功或无严重毒性者.曾有报道,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6周获得最佳疗效,最低毒性,但最低费用尚未评价.作者进行前瞻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4周和6周疗程的效果,试图把疗程从6周缩短为4周.194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开始4周均接受相同治疗.每例静注两性霉素B(0.3mg/kg/d)、口服5-氟胞嘧啶(150mg/kg/d,平均分成4次,每6小时1次),连续治疗28天.氮血症病人5-氟胞嘧啶剂量减少,施行血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测定34株念珠菌、曲菌和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酮康唑、利福平的MIC,然后用棋盘式滴定测定药物的体外联合抗真菌作用。未能证明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或酮康唑、5-氟胞嘧啶加酮康唑有协同作用。但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则对34株中的33株有协同抗真菌作用。协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尤为显著。研究了三种药物的体外联合抗真菌作用,加入第三种药物未能显著增加抗真菌活力。在杀菌曲线研究中,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对白色念珠菌B311的协同作用进一步被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