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快速性房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时间和转复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转复率为80.77%,对照组为80.0%,两组患者转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中有3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中有2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普罗帕酮可以缩短转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普罗帕酮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25-2226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实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显效率为88.9%,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为常用房颤复律药。本文观察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房颤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转复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37例无或仅有轻微器质性心脏病的急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150mg溶于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普罗帕酮组(21例):普罗帕酮7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15~2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用药4h转复率:胺碘酮组35.3%(7/16),普罗帕酮组76.2%(16/21),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4h内普罗帕酮转复率高于胺碘酮,两药对心室率的控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滴注胺碘酮150~600mg或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0例转复成功42例(84%),普罗帕酮组46例,转复成功31例(67.3%)(P〈0.05)。比较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房颤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房颤84例,除外胺碘酮的禁忌症,用药前原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至少停服5个半衰期,给予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后用维持量100~300mg/d,若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36个月.结果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房颤显效50例(59.5%),有效12例(14.3%),总有效率73.8%.未见明显副作用及毒性作用.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房颤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71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150 mg,再以1 mg/min静点48 h,初次负荷量效果不满意者30 min后再静注150 mg,24 h总量<1 200 mg。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 g,3次/d。5~7 d后改为0.2 g,2次/d。5~7 d后改为0.2 g,1次/d维持。对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 mg/kg,每12 h 1次,应用3~7 d。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同时另外增加华法令抗凝。结果本组患者显效65例(91.5%),有效5例(7%),无效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红肿7例,血压下降4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随访期间出现窦缓和慢房颤8例,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结论心电、血压监测下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47例快速性心动过速接受胺碘酮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93.6%,发生不良反应2例.结论 胺碘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5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治疗组和另一组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胺碘酮,而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对比分析两组对的临床疗效与使用药物之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75例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0例,总有效率为93.33%(70/75),而对照组75例患者中有53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0.67%(53/75)。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所以治疗心率失常应该优先选择胺碘酮,同时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9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研究组应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QT间期高于对照组(P<0.05),PR间期与QRS时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频次,强化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2周内复律成功31例;未能转窦性11例,但其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心电图显示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9例消化道反应,2例出现无症状心动过缓,但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静脉炎2例,给予硫酸镁湿敷恢复;1例发生视神经炎,停药后恢复。结论胺碘酮应用于临床上治疗的房颤,效果明确,耐受性良好,短期使用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个月之后,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和心电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变化尤为显著。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快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依存性,安全性高,能够提高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采用0.4mg西地兰,将其溶入至10mL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于5min之内静脉推注完毕;观察组(n=60)采用25-100mg的胺碘酮进行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5-1mg/min的速度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直至转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心电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上述两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药物用量、房颤复发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HR、室性期前收缩[M(QR)]以及房性期前收缩[(QR)]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的比率(38.3%)要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房颤时间明显缩短,胺碘酮用量发生明显减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功能指标、稳定心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AMI并发房颤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杰 《首都医药》2009,16(14):45-4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5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给药,对照组(37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h内快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率(转复窦性心律)56.92%,高于对照组(32.43%),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