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内经》创立君相火的思路和初创原型。方法运用“反类比法”跳出人体回归自然。结果君火的初创原型是阳光,相火的初创原型是火山。结论君火是人体的天火,相火是人体的地火。  相似文献   

2.
相火论     
《内经》对“相火”并未阐述 ,高校教材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在论“肝阴不足”、“肾阴亏虚”时仅提出“相火上亢”、“相火亢盛”、“相火妄动”等名词 ,也未对其做阐释。查《简明中医词典》“相火”条释为“与君火相对而言 ,二火相互配合 ,以温养脏腑 ,推动功能活动。一般认为相火的根源发自命门 ,而寄于肝胆、三焦等脏腑内”。“相火”一词在祖国医学中被引用于作为人体生理病理的说理工具 ,首见于宋金时代医家刘完素 ,刘在《病机论》中引“《仙经》曰 :心为君火 ,肾为相火”。谓 :“七节之傍 ,中有小心 ,是言命门相火”。并对“命门相…  相似文献   

3.
君火专指心阳,相火为除心之外其他各脏之阳。心火炽盛之"壮火",宜苦寒直折其势;阴虚阳亢之相火,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饮食劳倦思虑伤及心脾之"阴火",治当温补中气。若临床见诸般火证伴随中土虚弱之象,应视病情采用温补中土而敛相火之法。君火相火理论为后世"心肾相交"理论和肝肾同源理论的基础,"君相互感"学说从生命的高层次上揭示了人体心和身的整体调控模式。君火与相火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人的情欲活动。  相似文献   

4.
话引火归原     
现在一般谈到“引火归原”之义,即认为是用热药治浮游之火上炎之病。用药多为桂、附,温下焦之阳,更有者把吴茱萸敷脚心治口舌生疮之法照搬过来,幻想作为内服亦能有效,实不知这样以来,如火上加油,势必使病情加重,害人非浅。溯本求源,是不明人身水火阴阳之理之故。 人身之火有二:一曰君火,一曰相火。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心为君火,为神明之主,肾为相火,为发生之根。又肾为水火之脏,不但内有相火,还有真水,故在正常情况之下,相火蒸腾真阴上济于心,心得真阴滋养而不亢盛,故能“明”;心火因此也能下交于肾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人体脏腑经络之生克关系协调及阴阳升降、气机调畅之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君火以明的异常状态就是君火不明,包括心火不足而出现精神萎靡、神识不清等症;相火失位,或因元阳不足,水寒不养龙;或因元精亏损,水浅不养龙,致坎水失其蛰藏,相火浮游在上而出现阴虚火旺;或由心君失其镇纳,致相火失去主宰致肝胆疏泄不利;或熏蒸三焦致气机调达失畅;或由脾胃虚弱,中焦土不伏火,致"阴火"乘位。总之,君火不明,相火不位则心肾不交、相火妄动。  相似文献   

6.
相火作为位居上焦的心与下焦的脏腑两者之间联系的媒介,其虚实妄动可以引起君火的异常,通过扰乱心神,发为心悸,故心悸的治疗可以从相火妄动论治;而相火的虚实又与下焦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故可通过调理下焦脏腑来治疗上焦心悸,旨在为心悸的中医治疗提出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君火寓神明活动,居上而主静;相火蕴脏腑功能活动,处下而主动.生理上君火顺从自然不妄动,相火动而中节,裨补机体,生生不息;病理上君火为物所感则妄动,相火亦随之妄动,火起于妄,变化莫测,煎熬真阴,变症丛生.这种"君相互感"学说从生命的高层次上揭示了人体心和身的整体调控模式,它肇始于金元时代的刘完素及朱震亨,发展于明代张景岳、赵献可,后世医家又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甘温除热之说以后,对阳气损伤而导致的阴火证方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治疗原则。历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在理论上对阴火的认识尚不一致,存在着众多争议。 热即火,在自然界为六气和六淫之一。六气之火为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淫之火为异常的气候变化,若人体不能适应之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在人体内为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少火”,病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壮火”。前八对火分阴阳,虽大多认为阳火是指君火,阴火是指肾、肝、心包络、三焦和胆之相火。但也有不同观点,如李杲之说:“心火者,阴火也”。今天看来,火分阴阳,以君相别之,并无实际探求人身脏腑生理病理的意义。生理之火即人身之阳气,并无阴阳之分。五脏六腑各有自己  相似文献   

9.
阴阳五行学说从《内经》开始就引用到医学中来。火是五行之一。《内经》提到火的地方很多。用以说明季节气候的有“君火”“相火”,用以说明生理病理的有“少火”“壮火”。脏腑五行配属心为火脏,小肠为火腑。火是“六淫”之一。病机十九条火证与热证共占其十。金元时代出现了以刘完素(河间)为代表的火热专家,由此而促进了温热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元御在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胆之“甲木下降”与全身脏腑气机升降有密切的关系。胆为甲木,化气相火,一气周流,肺、肾、心、肝乃至胃家和膀胱等,其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无不与胆之甲木下降、相火潜藏有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甲木不降,克胃土,则胃气上逆,胆之相火扰心火则心君躁烦,甲木、相火逆升刑肺而致咳嗽和鼻渊,相火不藏于肾导致源泉失温、生气绝根,胆气不降易致肝木不升、郁结生风。因此在治疗上,降甲木、潜相火,乃是针对气机逆乱而从胆论治的治疗大法。探讨甲木下降的理论,可以补充丰富脏腑升降制克理论,对《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提出新的诠释,并为临床提供较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1]367首次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历代医家学术观点颇多,而于阳火衰微病症的辨证施治,概不离四逆汤、肾气丸等温阳经方.本文通过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名家君火相火医论撷要,跟师临床验案举隅,解读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君相合一辨证关系. 1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 以经方药证诠释经典医理,是中医研修的基本方式.辨析经方温阳益火重剂四逆汤、肾气丸药原医理,当是证悟君火相火的门径.  相似文献   

12.
肾脏是人体诸脏腑中最为主要的脏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基础如何,决定正气的盛衰,即抵抗疾病的能力,现代医学称之为免疫功能。肾左、右各一,左为命门(属火、性阳),右为。肾(属水、性阴),“肾阴”或称之为“元阴”、“真阴”。肾阴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濡养的作用,为人体阴气之根。“肾阳”又称“元阳”、“真阳”,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和生化作用,为人体阳气之根。所以说,阳气的盛衰决定是否有抵抗外邪的能力,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朱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方法]结合医学与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朱丹溪医学论著及相关理学认识,从“认识观”“运动观”“修养观”三方面探讨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结果]朱丹溪受到“理一分殊”的思想影响,视医学为践行儒家理想的途径;运用“格物穷理”的认识方法,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重要医学理论;基于“动为天地之心”的运动观,认识到气机运动、“相火”恒动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基于“物极必反”“君子慎动”的运动观,认识到“相火”妄动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主张将“慎动”思想用于养生;基于“心统性情”的修养观,提出“君火主宰相火”,强调发挥“君火”之“心”的能动作用,涵养道德之“性”,节制欲念之“情”,维续“相火”恒动,裨补生命;将“主静无欲”的修养观运用于养生却疾,要求通过节制食欲与色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合乎儒家之“理”,方能苛疾不起,尽终天年。[结论]朱丹溪医学理学内涵丰富,是宋元儒学变革影响医学创新的有力见证。丹溪“援理入医”,一方面,为医学创新构建起强有力的理学支撑,使其医学理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在医学争鸣的金元时期为人信服;另一方面,亦彰显出“天理”作为宇宙法则包罗...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在疾病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困扰。中医学认为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君火、相火共同参与情志调节,维系情志活动正常进行。反之,情志不畅可以导致君相失衡。朱丹溪提出“心动则相火动”,心君易受外物扰动,心君不安致使心火亢盛,从而导致相火妄动,本团队认为这是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核心病机。此外,复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程日久,以肝肾阴虚为主,而相火得肝肾之阴滋养,阴液亏虚则相火更易妄动。在治疗方面,首当从调畅情志入手,重视心理情志疗法及传统功法的运用;其次宁熄君相火旺,以期恢复君相平衡,育阴之法当贯彻始终。具体选方用药,首先以质柔缓静之品为基础制亢阳;再根据受累脏腑不同,选择相应脏腑归经之品对症加减,而后按照性味合化配伍,泻火护阴;最后注意益气扶正,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16.
王曼  周天  胡凯文 《中医学报》2019,34(6):1156-1158,1187
君火、相火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肾中相火,居下焦,一旦上浮,可呈下真寒、上假热的证候。阳虚上浮之火,宜温、宜引。引火汤原为治咽喉肿痛属阴蛾者所设,补真阴以制阳,使真阳归其本位,旨在调和机体阴阳。后世根据其病机及组方之理,用于各类辨证属肾水不足、火不归元的疾病,收效显著。放化疗伤津耗气,日久致患者气阴两伤,肾阴不足,无以潜藏肾阳,则相火不藏,或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则阳浮于外,多表现一派虚火之象,符合引火归元立法原则,临床应用引火汤屡试不爽。不独引火汤,引火归元法及其类方可根据病情灵活应用,可成为缓解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症状,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脏象学说有“君火”、“命火”、“相火”三种名称,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初学的人一时难以理解。今就前人论述结合个人的体会,试辨如下: 一、何谓君火? 君火者,心火也。《内经》云:“君火以明”。“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张景岳的《类经附翼》云:“心者,为神明之府,故曰君火以明。” 心主神明的心,实为大脑,为一身之主宰,乃最高之统帅。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营卫气血,上下内外,阴阳调和,俱赖于此。取火光照明之意而形容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温煦柔和的“火”,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有时也是疾病发生的根源。生命之火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火”,它并非自然界的火,但具有一些火的特性。它温煦、推动着人体的脏腑功能,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称之为“命门之火”,即人体生理之火。  相似文献   

20.
到底是阳常有余还是阳常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元以来,围绕阴阳盈亏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彼此是非,迄今尚无定论。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认为人身之气为阳,血为阴,以天大举地,地小而居其中,日实月缺作比,引《内经·上古天真论》等篇,以精血来迟早衰,难成易亏为证,以证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丹溪还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动皆属火。把人身之阳气称为相火,说人非此火不能生。相火极易妄动,煎熬真阴,阴虚则病热。张介宾认为丹溪之说缪误。他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立论,指出“阳非有余”。进一步强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