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CT及MRI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及疗后随诊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复习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扫描和1例MRI的表现。男6例,女5例。年龄13~65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为鼻堵、鼻衄各6例,眼外突4例,偏头痛、视力下降、鼻翼肿物各2例。CT平扫5例,增强扫描6例;横断面8例,冠状面7例。MRI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6例有随诊CT,1例有随诊MRI。结果:按Kadish分期标准:A期1例,B期2例,C期8例。侵犯范围为鼻腔11例,同侧筛窦、眼眶各6例,蝶窦、上颌窦、前颅凹内各4例,鼻翼软组织2例。CT增强扫描6例中5例为中度不均质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MRIT1加权像呈中、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目的为界定肿瘤侵犯范围。冠状面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眶内病变,必不可少。MRI的T2加权像有助于鉴别肿瘤和鼻窦内积液,在界定肿瘤范围方面优于CT。疗后的基线所见和定期随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检出复发,及时行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MRI及血管造影表现(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主要观察其CT、MRI及血管造影表现。8例中男6例,妇2例,年龄42-64岁,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及血管造影,主要表现:(1)CT平扫为单发分叶状低密度块影,巨块型者密度不均;注射造影剂后4例呈边缘性增强(4/6);1例伴有肝硬化、脾大。(2)MRIT1加权像上病变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信号较高,5例可见瘢痕结构(5/7);注射造影剂后早期,5例呈中等度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的SE,Cine,MRI和MRA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SE、CineMRI和MRA对动脉导管未闭(PDA)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例心超诊断PDA不明确女性行MRI检查。均采集横断、冠状、矢状、主动脉和左室长轴SET1W像,4例尚获斜冠/矢状面SET1W像;CineMRI采集主动脉、左室长轴和斜冠/矢状面像,1例还获冠状面像;2DPC结合ECG门控采集主动脉长轴或矢状面像,4例同时获3DPC像。结果:6例PDA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横断面SE未能直接显示PDA,4例斜冠状面(平行于肺动脉主干)SE显示PDA;5例CineMRI直接显示PDA,1例CineMRI间接提示PDA;2D/3DPC则全部显示;5例伴肺动脉高压者SE和CineMRI均显示其征象,且以后者为佳;对伴随的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返流仅CineMRI显示。结论:初步经验表明斜冠状面SE、CineMRI和PCMRA对PDA伴肺动脉高压病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对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各期硬膜下血肿的MRI表现。结果:10例(33.3%)为双侧同时发生硬膜下血肿。血肿多呈“新月形”,呈“双凸形”者,在冠状位,横轴位及矢状位观察分别为14,4和6例。血肿急性期(≤2d)呈等T1长T2信号;亚急性(3~14d)及慢性期(>14d)呈短T1长T2信号,部分中心可见少许等T1信号。结论:MRI检查各期硬膜下血肿均有明显的阳性改变,且慢性期血肿在CT上呈等或低密度,故笔者认为硬膜下血肿应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了7例原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MRI的征象。经静脉期脑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5和1例,重复MRI确诊1例,5例血栓在上矢状窦,1例在右侧横窦,1例位于左侧大脑中静脉。CT扫描2例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2例为非特征性改变,3例无阳性发现,2例行MRI检查,受累静脉窦内T1、T2加权像上均为高信号,1例治疗后复查高信号消失,5例造影明确了静脉窦闭塞的部位和程度,2例可见静脉窦闭  相似文献   

6.
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臂丛区影像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报告6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X线平片可见肺尖区肿块3例,椎间孔扩大1例。CT检查:示肿块平均直径约4cm,呈梭形4例,呈哑铃形2例;平扫密度与肌肉CT值相近,增强扫描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低于血管。MRI检查:示T1加权像上肿瘤信号与肌肉相近3例,略低于肌肉信号2例;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其中3例信号接近脑脊液(均为神经鞘瘤)。1例行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强化。结论:根据病变的分布及上述影像学表现,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可于手术前做出诊断;MRI是显示臂丛区解剖及病变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和CT表现(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及CT表现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经MRI、CT扫描表现异常的13例共22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例中12例作MRI,2例同时作MRI和CT,1例仅作CT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在21个囊肿中,MRIT1、T2加权像显示囊肿的不同信号强度,在T1加权像中,3个显示低信号,3个显示中等信号,6个显示混杂信号,9个显示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中,2个显示低信号,9个显示混杂信号,10个显示高信号。另外,2例CT平扫+增强扫描为高密度,1例为低密度。囊肿直径约2~9cm,最大9cm×7cm。囊肿反复出血,是MRI信号和CT密度不同的主要原因。结论:认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以高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要表现的特点,将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为高密度,可能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结节性滑膜炎的检查方法以及各种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6例病理证实的色素沉着结节性滑膜炎的患者做了MRI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以及增强后的T1加权成像序列。2例做了关节腔造影。结果:6例关节滑膜不均匀增厚,关节周围弥漫性或局限性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均为低信号的结节。强化后滑膜增强,结节强化。关节腔造影示关节软骨受损。结论:色素沉着结节性滑膜炎的MRI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MR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区MRI解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MRI正常解剖。材料与方法:5具头颅标本磁共振成像(MRI)与解剖断面对照,并与10例正常人增强前后头颅MRI配对比较。结果:桥小脑角区主要解剖结构为内听道及三叉神经,表现为:(1)内听道各壁在T1、T2加权像均为极低信号,宜用T2加权像观察内听道的大小和形态;(2)在T1加权像上可显示内听道内面神经、耳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等,且第Ⅶ、Ⅷ神经束粗细为3.0mm;(3)三叉神经粗细为2.0mm,在横断面T1加权像上显示最清楚。结论:MRI能显示桥小脑角区细微的解剖结构,横断面和冠状面MRI是显示结构的最佳断面。  相似文献   

10.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表现,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CT4例,MRI7例。结果:(1)CT表现: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上移;伴发脑穿通畸形囊肿1例,神经元移行性病变2例;(2)MRI表现:①胼胝体完全缺如3例,横断像上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升高;T2加权像上显示Probst束1例;矢状像上显示大脑半球内侧面放射状脑沟、回2例;3例均伴神经元移行性病变。②胼胝体萎缩4例,其中各部均萎缩1例,仅为局部性萎缩3例。合并脑白质发育不良3例。结论:MRI和CT能良好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理特点,但在显示该病的直接征象、继发征象及合并畸形方面,MRI均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 (MRU)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泌尿系疾病 60例 ,其中输尿管畸形 14例 ,尿路结石 18例 ,尿路肿瘤 10例 ,炎症及结核 8例 ,外压性及手术后输尿管狭窄 4例 ,神经性膀胱及膀胱憩室 6例 .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及应用重T2 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行MRU检查 ,所有图像均作最大信号投影 (MIP)后处理重建。结果 :48例MRU显示尿道梗阻 ,MRU均能明确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 ,对静脉尿路造影 (IVU)不能显影者有优越性 ,定位诊断正确率 10 0 %,结合常规MRI定性诊断率达到 80 %。结论 :MRU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检查技术 ,对多种泌尿系疾病尤其是尿道梗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对小儿尿路畸形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利尿剂的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EMRU)诊断小儿尿路先天畸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例已知或高度怀疑尿路先天畸形的儿童进行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及增强后排泄性尿路造影(MRU),患者都使用了利尿剂.由2位经验丰富医师在不知病史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种MRU成像方法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做出对比分析.结果:60.4%的水成像与85.4%排泄性MRU图像质量达到了诊断要求;58.3%排泄性MRU与相应的成像MRU相比,其图像质量和观察效果得到了提高或改善;其中20例(20/24,83%)患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2例(2/24,8.3%)排除了相关异常.结论:利尿剂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EMRU)能比较准确的显示泌尿路先天畸形,可以替代传统方法用于大部分怀疑有先天畸形的患儿.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尿路成像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怀疑输尿管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区肿痛、少尿或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移植肾周积液,用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行MRU检查。结果:MRU均显示移植肾盂及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重T2WI表现为高信号。输尿管连续性消失,其下方为局限性包裹液性区。在渗出的包裹性尿液邻近或下方可见高信号的膀胱影。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输尿管有坏死,坏死部位与MRU显示输尿管连续性消失部位一致,输尿管坏死下方可见渗出的尿液,与MRU所见局限性包裹液性区相吻合。结论:MRU诊断肾移植后输尿管坏死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MSCT曲面重组尿路成像与MR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礼同  李澄  袁红梅  陈建  何玲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30-1034
目的:比较MSCT曲面重组尿路成像(CT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泌尿系病变检查中显示和诊断疾病的能力,探讨CTU、MRU对泌尿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临床提示有泌尿系病变的患者,行MR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U检查,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完成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CT平扫及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将22例肾实质期和6例肾排泄期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尿路图像,在此基础上,再沿尿路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TU图像。采用盲法,比较CTU、MRU对泌尿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TU、MRU均对泌尿系梗阻病变部位作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CTU、MRU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58.8%。对输尿管下段的显示CTU优于MRU,CTU能清楚地显示尿路全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TU、MRU对泌尿系梗阻病变均能明确定位;CTU定性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MRU,能更直观显示泌尿系病变与扩张肾盂、输尿管的关系,在泌尿系病变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红桃  曹新生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31-1134
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例为双侧),1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U)和MRI平扫及磁共振水成像(MRU),其中4例行逆行造影,5例行CT扫描。结果:13例共14只肾盂输尿管重复MRI均能诊断,仅其中2例输尿管无积水扩张者未显示重复输尿管之汇合处,诊断准确率84.6%(11/13);13例IVU明确显示4例重复畸形,2例延迟显影才能诊断,6例肾盂输尿管重复未显影未能明确诊断,1例双侧重复畸形仅显示其中1侧,诊断符合率46.2%(6/13);4例逆行造影显示2例,1例输尿管下端肿瘤梗阻,另1例完全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均插管失败,成功率50%(2/4);5例CT明确诊断4例,1例上段肾盂囊状扩张无肾盏误诊为囊肿,诊断符合率80%(4/5)。结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类型多样,依有无并发症而病理和影像不一,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其利弊,肾功能不良或伴输尿管异位开口者以CT和MRI结合MRU较适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尿路成像(排泄性MRU)在诊断泌尿系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泌尿系结石20例、肾盂旁囊肿6例、肾盏憩室1例、膀胱憩室3例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4例,均先行磁共振尿路成像(常规MRU),然后增强扫描后延迟至5、10和20 min行排泄性MRU,显示不良者4 h后再扫描一次.将两者源图像分别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并分别独立诊断,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泄性MRU尿路显示清楚 5 min 5例,10 min 25例,4 h 4例.两者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100%.排泄性MRU均能作出准确定性诊断,常规MRU准确定性诊断分别为泌尿系结石17例(17/20)、肾盂旁囊肿2例(2/6)、膀胱憩室3例(3/3)、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2/4).结论:排泄性MRU能清楚显示尿路形态变化及、排泄功能,有利于尿路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U)和经皮顺行尿路造影(PAu)]、螺旋CT(SCT)、磁共振成像(MRI MRU)对上尿路结石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IVU,其中,26例又经RU,1例经PAU,23例经SCT,以及15例经MRI MRU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尿路造影对七尿路结石所致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与扩张程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4%,96.8%,100%;SCT分别为95.7%,100%,95.7%;;MRI MRU分别为86.7%,60%,93.3%。结论 在上尿路结石致梗阻的诊断中,尿路造影和SCT应作为主要检查手段,而MRI MRU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U及常规MR检查,并与B超I、VU及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其中输尿管癌12例,输尿管结石19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4例,输尿管先天畸形6例,盆腔肿瘤外压性输尿管狭窄9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结果:MRU能清晰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定性诊断符合率86.7%,优于B超、IVU及CT检查。结论:MRU结合常规MR对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禁忌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65例上尿路梗阻患儿行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MRU检查,MRU检查应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_2WI序列.对照MRU与手术结果,比较MRU与IVP、BUS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MRU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6例,重复肾3例(其中误诊1例),原发性巨输尿管症9例,输尿管膀胱入口狭窄4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孤立肾2例,肾结石5例,神经性膀胱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1例.MRU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正确率为98.5%(64/65),优于IVP及B超(P<0.05). 结论 MRU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磁共振水成像(MRU)和逆行肾盂造影(RP)检查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MRU和RP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尿路梗阻中输尿管肿瘤2例,先天性狭窄6例,输尿管结石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MRU与RP均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相似,梗阻病因确诊率MRU高于RP.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伤,可以替代RP检查.尤其是对不能耐受RP检查患者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