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可产生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其中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与呼吸道异物、急性喉阻塞并称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 ,病死率较高 ,值得高度重视。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认识 ,现将我科1980~ 2 0 0 2年收治的 2 3例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本组 2 3例中 ,男 12例 ,女 11例。年龄 7~ 75岁 ,平均 2 9岁。其中 10岁以内 4例 ,11~ 30岁 14例 ,30岁以上 5例。2 3例均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以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常见 ,主要表现为长期耳流脓史及急性发作史 ,耳流脓…  相似文献   

2.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芭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镫骨手术治疗先天性中耳畸形远期疗效,并与耳硬化镫骨手术远期疗效比较,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行先天性中耳畸形镫骨手术5 8例(1984年4月~2 0 0 2年3月)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5 1例(70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5 1例中男31例,女2 0例。年龄4~4 7岁(5岁以下1例) ,平均(2 0 4±10 5 )岁,无耳流脓病史。随访6个月~13年。随访0 5~1年者70耳,1年以上4 6耳,2年以上31耳,5年以上12耳及10年以上1耳。其中1次手术5 9耳,2次及以上11耳。双耳畸形19例,单耳畸形32例;单纯中耳畸形2 4耳,中耳…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结核性中耳炎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全球结核发病率的增高 ,结核性中耳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其临床表现已变得不典型 ,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文总结我科近 5年收治的 8例 ( 1 0耳 )非典型结核性中耳炎病例 ,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等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例结核性中耳炎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 5~ 48岁 ,平均年龄 2 3.6岁 ,病史 2个月~ 1 0年。以大量脓性耳漏、重度耳聋、鼓膜穿孔和中耳苍白肉芽组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例鼓膜完整 ,1例并发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2例为双侧中耳结核 ,其中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1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胆脂瘤型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8例,分泌性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4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蓝鼓膜)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而痊愈,术中见三种不同的中耳炎疾病均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病变,肉芽肿大多位于中耳乳突腔、鼓室入口、上鼓室、鼓室窦等处。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与各种中耳慢性疾病并存,病变可广泛存在于中耳各部,治疗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0月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除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外,皆有耳溢液,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8例;均有鼓膜穿孔,其中松驰部穿孔10例.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15例皆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8.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0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除不同的程度的听力下降外,皆有耳溢然,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8例;均有鼓膜穿孔,其中松弛部穿孔10例。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15例皆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 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采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 8例 ( 39耳 ) ,并与同期行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的 2 2例( 2 8耳 )进行对照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中耳变压疗法治疗 2 8例 (治疗组 )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1968岁 ,平均 41岁。双耳 11例 ,单耳 17例。病程 <8周 19例 ,双耳 5例 ,单耳 14例 ;>8周 9例 ,双耳 6例 ,单耳 3例。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 2 2例 (对照组 )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771岁 ,平均 39岁。双耳 6例 ,单耳 16例。病程 <8周 15例 ,…  相似文献   

10.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8月~2004年4月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和经病理证实的18例(19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中耳置管术7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听骨链成形加中耳置管术2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术3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膜成形术2耳,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耳,单纯乳突切除术1耳。结果:置管者术后1~3个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未置中耳通气管者,1~2个月鼓膜颜色正常。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纯音测听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15耳(79%)。所有患者随访0.5~2年,除1耳因咽鼓管不通,长期留置中耳通气管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为中耳炎症引起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有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色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对6例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包括鼓室探查及中耳置管、或联合鼓窦开放、单纯乳突切除或根治性乳突切除术,术后追踪1~7年无复发,其中5例术后听力有提高。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及蓝色鼓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对该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中耳炎声阻抗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 ,为观察此疾病对儿童中耳腔功能的影响 ,以及治疗后中耳腔功能恢复情况 ,我们观察了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在发病时、治疗 5天时及治疗 12天时的声阻抗测量结果 ,以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中耳腔功能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5 1例 (6 8耳 )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急性中耳炎无鼓膜穿孔患者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年龄 10个月~ 8岁 ,平均4 .5岁 ,进行声阻抗测试。检测方法。于患者初次就诊时 ,经患者同意行声阻抗检查 ,并给予阿莫西林 5 0 mg/ kg× d,连续 5天 ,同时以 1%酚甘油滴耳 ,呋麻液滴鼻 ,3次 /天 ,连续 5…  相似文献   

13.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与耳CT结果比较,并经鼓膜切开所见验证,分析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和耳CT在判断中耳积液的敏感度.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病史、平均听阈、CT结果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40例(75耳)患者中男28例(53耳),女12例(22耳).年龄最小3岁6个月,最大11岁10个月,平均6岁6个月.鼓膜切开证实中耳有分泌物62耳(82.7%),无明显分泌物13耳(17.3%).鼓膜置管23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程度、CT结果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1.392、1.355;P值均<0.05).结论 通过鼓膜情况、鼓室导抗图和平均听阈综合判断中耳积液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别以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判断有无中耳积液有较高特异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除常规耳科检查,应首先进行声导抗,纯音测听检查.尽管耳C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由于其副作用的局限,不建议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型中耳炎目前在我国仍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仍然很高 ,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人相比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侵袭性及破坏性均较大。因此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认识 ,现将我科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76例 ( 84耳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6例患儿中 ,男 5 4例 ,女 2 2例。年龄 7~14岁 ,平均 9.5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1~ 7岁开始发病 5 4耳。双耳 8例 ,单耳 6 8例 ,右耳 4 3耳 ,左耳 4 1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中耳炎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6年2月完成的86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或术中发现伴中耳乳突炎性病变患者共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岁3个月-38岁,平均10岁2个月;左耳人工耳蜗植入18例,右耳植入23例,均为单侧植入。其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隐蔽性中耳炎18例,中耳炎后遗症鼓膜穿孔1例,双侧胆脂瘤中耳炎2例,中耳乳突肉芽肿7例。中耳炎性病变伴内耳、中耳畸形7例。对于双侧胆脂瘤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患者,设计采用了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法保护植入电极和面神经。结果41例患者经 Ⅰ期或分期手术,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至6年11个月,平均未发现耳部炎性并发症,装置工作良好。结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肉芽肿、中耳炎后遗症伴鼓膜穿孔者可采用Ⅰ期或分期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胆脂瘤中耳炎在彻底去除病变基础上可分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于乳突根治术后没有足够组织覆盖保护植入电极的病例,可采用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方法。存在活动性中耳乳突炎症者为手术禁忌证。中耳炎性病变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自 1999~ 2 0 0 1年 10月我院采用改良耳内切口 (下称本切口 )行中耳乳突手术 (或加鼓室成形术 ) 4 0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用本切口行中耳乳突手术的患者有 4 0耳 ,年龄 7~ 6 8岁 ,用传统耳内切口 4 0耳为对照组 ,二组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 二组临床资料 (耳数 )分组 性别男女中耳炎类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术后感染乳突气化情况硬化型气化型板障型混合型手术方式改良根治术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研究组 182 2 2 2 17 12 0 10 2 83 82 9对照组 192 12 117 2 2 693 2 3 0 10 2  本切口方法 :第一切口在骨性外耳道底 6点处沿耳界切迹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15耳)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中耳置管术6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听骨链重建6耳;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3耳。结果1耳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仍间断溢液;1耳中耳置管术后2周通气管脱落,中耳积液复发,需通气管重新置入半年病情缓解后取出。所有病例术后随访0.5~3年,14耳术后语频听力提高15dBHL以上,1耳术后听力无改变。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程度、部位及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的通气系统。  相似文献   

18.
咽鼓管狭窄阻塞或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临床应用效果欠佳。为此 ,我们采用自制咽鼓管导管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6 4例 ( 84耳 )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 6 4例 ( 84耳 ) ,男31例 ,女 33例。年龄 18~ 6 0岁 ,平均 4 2岁。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17.5月。左耳 2 8例 ,右耳 16例 ,双耳 2 0例。其诱因 :感冒 2 0例 ,鼻炎、鼻窦炎 2 4例 ,鼻中隔偏曲 4例 ,腮腺炎 4例 ,诱因不明者 12例。纯音测听显示 80耳为传导性聋 ,4耳为混合性聋。…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 ,对门诊 98例共 13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咽口吹张、鼓室灌注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门诊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98例共134耳 ,其中男 5 2例 75耳、女 4 6例 5 9耳。年龄 6~ 77岁 ,平均 4 1.3岁。鼓室积液 4 4耳 (鼓膜见液平线 32耳 ,鼓膜无液平线但在经咽鼓管鼓室灌注时见有黄色粘稠液体从咽鼓管咽口流出 11耳 )。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 82耳 ,混合性聋5 2耳 ,其气骨导差平均 2 3dB。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B型为 88耳 ,C型为 4 2耳 ,同侧镫骨肌…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下鼓膜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 1999年 5月开始在内窥镜下经外耳道行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和外伤性鼓膜穿孔 18例 (2 0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2 0耳 ,男 7例 7耳 ,女 11例 13耳 ,年龄 12~ 5 6岁 ,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 14例 16耳 ,外伤性鼓膜穿孔 4例 4耳 ,外伤性穿孔时间 3~ 9月。鼓膜后下象限穿孔 2例 2耳 ,鼓膜中央穿孔 12例 14耳 ,鼓膜前下象限穿孔 4例 4耳。 2 0耳的纯音测听结果均为传导性聋。1 2 手术方法1 2 1 基本手术器材内窥镜 (德国Storz公司产 ) ,镜头直径 4mm和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