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6菌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其次血液和胆汁,依次为74.14%、7.76%、6.90%;标本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患者,占51.69%;药敏试验对氨曲南高度耐药(90.52%),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高达48.28%~55.17%,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结论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鞘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直到1978年才有人把鞘脂代谢产物SIP作为一种血管加压药进行研究,1991年发现SIP对培养细胞有促增殖作用。随后人们对SI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SIP对细胞的多生物活性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抗凋亡、粘附、迁移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已证实SIP广泛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过表达在丙烯酰胺(ACR)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将纯度为99%的ACR用生长液制备成浓度为1.25、2.5 mmol/L溶液;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NC组加入(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溶液[SphK1特异性激活剂, 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 终浓度为100 nmol/L]。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和2.5 mmol/L的ACR溶液, 染毒24 h。SphK1激活剂组在实验组染毒浓度的基础上, 每个染毒浓度分别加入PMA溶液, 其他处理与实验组一致。各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的表达含量;CCK-8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33342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与NC组比较, 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细胞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 SphK1激活剂组细胞在1.25和2.5 mmol/L浓度的Sph...  相似文献   

4.
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城区玉米 ,小麦中 7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小麦中的元素含量普遍比玉米中的高。Cu、Ca、Mn、Pb含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0 .0 1 ) ;Zn、Fe、Mg含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本实验为研究该地区居民饮食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阳林州市产生413个食管癌高发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林州市各村2001年-2003年饮用水类型、地形地貌、河流、各村人口数和食管癌发病、死亡数进行详细调查,食管癌资料没有包括贲门癌。结果林州市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mm,属半干湿大陆性季风气候。17个乡个行政村资料完整,80%(428/534)的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癌发生,20%的没有食管癌发生。把食管癌死亡率16/10万以上村定为高发村,535个村中高发村413个占77.34%;在这413个村719238人口中,山区丘陵人口数所占的比率越高,食管癌死亡率越高,成等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其中有河流、灌溉渠的村272个,食管癌发病率106.93/10万、死亡率为100.82/10万,高于没有河流、灌溉渠的村59.03/10万、33.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山区居民死亡率最高,山区死亡率94.38/10万〉丘陵区76.29〉平原区56.37/10万,成阶梯状递减;在食管癌死亡率16/10万以下的121个村中,平原区死亡率6.19/10万〉丘陵区2.85〉山区1.27/10万。结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食管癌高发与大范围人群终生饮用低污染的河水、渠水、河边井水、山泉水有关,治理河流污染、远离河流打深水井,水质净化处理,可有效预防控制食管癌高发区的产生,氮循环致癌学说成立。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高 低发区居民指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极谱仪测定食管癌高、低发区两组人群指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镉、钴、硒含量。目的 :为防治食管癌提供依据。结果 :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经比较发现 ,对照组人群指甲中锌、铜、铁、钴的含量高于观察组 ,镉含量则低于观察组 ,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硒元素含量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膳食状况及一碳单位代谢相关营养素水平,为当地居民的营养知识宣教和食管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新疆托里县抽取的244名健康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进行膳食状况调查,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结果 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每人每日平均摄入谷类薯类499 g、畜禽肉类315 g、奶类359 g,均高于膳食指南建议量,水果类128 g、蛋类14 g、豆类5 g、鱼虾类0 g,均低于膳食指南建议量,蔬菜类399 g,符合膳食指南建议量;居民每日膳食中,蛋白质、胆固醇和维生素A的摄入量分别为(104.00±20.63)g、(383.63±130.64)mg和(1 175.24±260.74)μgRE,相当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160.00%、128.00%和147.00%,摄入明显偏高;硫胺素和维生素E的摄入量分别为(0.83±0.14)mg和(10.13±2.28)mg,相当于DRIs的59.29%和72.35%,摄入不足;维生素B6和叶酸的摄入量分别为(0.47±0.11)mg和(45.46±14.62)μg,相当于DRIs的29.38%和11.37%,摄入严重不足;居民血清叶酸含量为(8.09±3.85)nmol/L,低于>13.4 nmol/L的参考范围,血清维生素B12含量为(296.55±133.99)pmol/L,在133~675 pmol/L的参考范围内。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提倡居民应多食用豆类、蛋类、鱼虾类、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增加维生素B6和叶酸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浊漳河水及改水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水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59年—2003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水量时多、时少而上升和下降。1959年—1963年红旗渠通水前食管癌的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相对偏低。红旗渠通水6年后,即1969年—1970年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达到历史高峰期,随后,当红旗渠水量减少和恢复时,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之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1995年全县85%的居民改用地下水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结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量变化相一致、并有时间先后关系,先浊漳河水量变化,5-10年发病率随之变化。预防措施应加强"氮循环"病因学说的宣传教育,要特别预防浊漳河水源的工农业污染,净化红旗渠水后再灌溉土地,同时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检测,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粮食霉菌污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宏  王凤荣 《卫生研究》1996,25(3):166-167
从1992年到1994年连续三年对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在食用的玉米和小麦的霉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发现,磁县居民食用的粮食霉菌污染严重。优势污染菌多为致癌性霉菌,其中玉米以串珠镰刀菌最为常见,而小麦则以互隔交链孢为主,黄曲霉、白色念珠菌亦为当地粮食的优势污染菌。当地粮食霉菌污染率及优势污染霉菌谱在三年期间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居民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与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相对低发区巩留县的居民饮用水各6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新疆新源县居民饮用水河水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分别为0.549、0.038、15.633 mg/L,均高于巩留县的0.359、0.029、10.786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超标;新源县和巩留县饮用水中“三氮”含量均在夏、秋两季相对较高,新源县饮用水中氨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0.224、0.473、0.328、0.105 mg/L,巩留县分别为0.187、0.310、0.203、0.111 mg/L;新源县饮用水中亚硝酸盐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0.018、0.031、0.024、0.013 mg/L,巩留县分别为0.015、0.021、0.020、0.018 mg/L;新源县饮用水中硝酸盐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8.436、14.152、9.547、7.542 mg/L,巩留县分别为7.753、10.260、7.953、5.466 mg/L。结论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饮用水中较高的“三氮”含量,可能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林昆  沈文英  吴永宁 《卫生研究》2002,31(5):372-374
为了解尿总亚硝基化合物指标在南方食管癌亚硝胺病因研究中的作用 ,探讨该指标与传统亚硝基氨基酸指标的关系。在南方食管高发区南澳县和低发区陆丰县各随机选择 1 2 0名 35~ 64岁健康男性 ,收集1 2小时尿液测定总N 亚硝基化合物 (TNOC)水平和 4种N 亚硝基氨基酸 (NAAs)含量。结果表明 ,尿中总N 亚硝基化合物含量与南方食管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rs=0 2 5 ,P <0 0 5)。食管癌高发区人群尿中总N 亚硝基化合物仅有 7 5 %来自 4种N 亚硝基氨基酸。低发区人群尿总N 亚硝基化合物中 4种N 亚硝基氨基酸占了 57%。南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尿样中亚硝胺成份较低发区复杂。尿总亚硝基化合物指标是评价人体亚硝胺接触水平的良好指标 ,可用于食管癌亚硝胺病因研究。当尿中亚硝胺种类较少时 ,总亚硝基化合物指标与亚硝基氨基酸指标才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支持南方食管癌的亚硝胺病因假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成都市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食管癌认知情况及其饮食偏好。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食管癌相关知识和饮食偏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486名成都市青白江区20岁及以上居民,男性257人,女性229人,分别占52.88%、47.12%,以40~59岁为主,占51.03%,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39.92%,已婚者占52.67%,家庭月均收入4 000~7 999元占37.86%,城镇和乡村分别占48.56%、51.44%。调查对象的食管癌知识知晓率为60.91%(296/486)。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城镇和农村调查对象食管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确率最高(61.73%)的为知晓本地为食管癌高发地区。202人(占41.56%)喜食硬食,253人(占52.06%)喜食咸食,190人(占39.34%)喜食烫食,238人(占48.97%)喜快速进食。文化程度越高,喜食硬食、喜食咸食、喜食烫食、喜快速进食所占比例越低,农村居民喜食硬食、喜食咸食、喜食烫食比例均高于城镇居民(P<0.05或P<0.01)。结论 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对食管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良饮食习惯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3.
我国966个食管癌高发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2 460个县中966个食管癌高发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72年-1975年全国29个省、2 460个县、8.5亿人口3年回顾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与全国气候、产煤基地、河流、地形等环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国2 460个县,98.25%的县食管癌死亡率大于零。全国平均值为15/10万,高于平均值的县(16/10万以上)有966个,占39%,低于平均值的县(15/10万以下)1494个,占61%。(2)从平均气温看:7月份平均气温在25℃-26℃554个县,气温27℃400个县,食管癌死亡率均较高,分别为22.45/10万,33.25/10万;气温20℃以下293个县,死亡率为8.57/10万,气温28℃377个县,死亡率为13.96/10,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县死亡率均较低;从气候类型看:中温带半干湿季风气候区县食管癌死亡率较高;(3)全国2 460个县食管癌死亡率与煤矿基地成等级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0.9643。食管癌高发县占调查总数的39%,却拥有全国80%的煤矿基地;(4)有河流的县食管癌死亡率41.89/10万,高于远离河流的县29.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区多分布在海河水系;淮河水系;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5)山区县食管癌死亡率较高。山区县46.15/10万>过度区县42.48/10万>平原区县27.68/10万,成阶梯状递减。主要集中在晋、冀、豫太行山、陕鄂豫秦岭、鄂豫皖大别山、四川盆地西北部、苏北、新疆西北部、福建南部与广东省东部汕头梅县地区等山区。(6)全国1476个县(不包括高原),食管癌死亡率低于16/10万,没有山区高发现象,而是平原区死亡率7.57/10万>山区5.59/10万。总之,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煤矿开采区及下游大范围的山区居民食管癌高发,这是因为山区居民终生饮用污染的河水、渠水、河边井水、山泉水等,使人群有效污染比率高,饮用水中,可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而在饮用地下水的平原区县居民,食管癌低发。预防控制的重点区是煤矿等工业企业下游有河流污染的山区,目标是降低人群有效污染比率。结论本文首次用统计学的结果支持《氮循环病因》假说的论点。《氮循环致癌》学说这一理论为癌症的病因预防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