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低颅压综合征(SIH)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回顾文献报道15例同类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和病理生理机制。结果17例患者均以亚急性起病,其中14例患者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等。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都存在SIH和CVT的表现,头部核磁共振(MRI)加静脉成像(MRV)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结论低颅压综合征是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两者内在的病理生理联系和临床特征有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低颅压综合征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均是发病率较低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仅占全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5%左右,低颅压综合征合并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在临床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并发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及癫痫发作,予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好转.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多发静脉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可导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系统扩张及血液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严重的血液瘀滞患者可出现多发皮质静脉性梗死,甚至脑干静脉性梗死,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结论自发性低颅压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静脉性梗死可以出现在脑干。早期发现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符合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经补液等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腰椎穿刺及头部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颅内静脉系统病变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也可发生脑静脉性梗死、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抗凝、脱水降颅压是治疗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传统方法。但对于颅内静脉窦狭窄(venous sinus stenosis,VSS)致颅内压增高,内科药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静脉回流障碍,治疗效果不佳。我中心近期对1例颅内VSS致严重高颅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起病急骤,具备高颅压三主征,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无特异表现,MRI对疾病的诊 断价值高。结论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其早期诊断治疗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的诊治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起病急骤,具备高颅压三主征,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无特异表现,MRI对疾病的诊断价值高。结论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其早期诊断治疗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报道及分析1例低颅压综合征的特殊影像表现及诊疗经过.合并相关文献分析.帮助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影像学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低颅压综合征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最终被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单纯的影像学表现不能用于临床诊断.必须紧密联系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分析,才能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例3:7,症状以颅高压、肢体无力的较多,体征以锥体束征最常见.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出率较高,影像学检查以颅内多灶病变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多见.抗栓治疗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女性更易累及,颅内静脉系统受累多见,抗栓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本文从解剖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对PC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MR或DSA证实为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DCVST临床特征以颅高压症状和认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其影像学表现以双侧丘脑受累,尤其是伴有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 当出现双侧丘脑受累为主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时,要及时想到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并尽快行MRV和DSA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颅骨小骨窗清除浅表脑实质内血肿的方法和优越性。方法26例高血压性浅表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框架,行CT扫描定位,制定手术策略。采用皮肤直切口,开颅骨小骨窗(直径2.5-3.0cm),切开脑皮层,清除血肿;深部残余血肿者,血肿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结果本组术中完全清除血肿16例;深部残余血肿10例,血肿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排空时间为8-50h;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结论CT扫描定位能清晰显示血肿的位置及形态,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准确地选择小骨窗部位和清除血肿的手术路径,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损伤,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125例,出血量50~130ml,平均88ml。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63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62例。结果行皮质造瘘的63例患者术后72h内清醒40例,2周内清醒10例,持续昏迷11例,1例术后2周内死于肾衰竭,1例术后1周内死于呼吸衰竭;行经侧裂-岛叶入路的62例患者全部在72h内清醒,无术后30d内死亡者。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均无预后良好者。左侧优势半球血肿患者经侧裂入路者,语言功能好于皮质造瘘者。结论对于适当的病例选择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总数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为主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应数值。结果治疗组经过奥拉西坦治疗,MMSE分值和B1分值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是安全有效的促智药,可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延边地区朝鲜族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Hcy、D-D的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ACI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7分者为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7分者为B组.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血清Hcy水平、血浆D-D水平.同时将在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汉族列为对照组,检测三者血清水平.结果 ACI患者的hs-CRP、Hcy、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组高于B组,3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Hcy、D-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D水平升高是延边地区朝鲜族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侧枝循环形成是缺血继发的一种代偿机制。脑缺血后内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启动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加速缺血区侧枝循环形成,改善缺血区域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constituted by neurons themselves and glial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that the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e AD brain is partially caus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irst discuss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we propose som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at the systemic level;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metal toxicity, glial activation, and Aβ toxicity at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and kinase-phosphatase imbalanc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AD through multipl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20.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的分解产物之一,需要叶酸、维生素B12、B6作为特定的酶与辅助因子参与体内代谢,如果缺乏这些物质,则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进而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现就Hcy的代谢、检测、HHcy的治疗、导致脑梗死的机制及预后等做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