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原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肾移植术后原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女性,肾移植术后5年,体检CT发现右侧原肾占位性病变,行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混合性小细胞癌(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伴少数移行细胞癌分化),随后患者接受了以健泽和顺铂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结果:术后已随访半年,至今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泌尿系肿瘤发病率升高;泌尿系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少见,行根治性手术和术后化疗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既往服用马兜铃酸药物,罹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的风险增加,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UUT-UC的金标准,既往采用开放式手术,后来腹腔镜技术逐渐取代开放术式,但腹腔镜手术入路、远端输尿管处理、标本取出等步骤的具体方式以及相应肿瘤学结果仍有所不同;肾移植受者因曾行肾移植手术,局部瘢痕组织粘连重,腹腔镜下操作空间较小,可能影响下段输尿管及周围膀胱壁袖状切除;此外,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原上尿路肿瘤可成为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致命危险因素。因此,探讨不同步骤的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使患者获益。本文对近年来UUT-UC的手术治疗进展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发生已成为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一个较严重的并发症 ,而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的报道甚少 ,现报道3例如下。例 1 ,男性 ,39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 1 997年 1月行肾移植术 ,手术顺利 ,肾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术后 1年 ,患者血肌酐升高 ,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左肾 (自体肾 )下极占位性病变。 1 999年 1 1月行左肾及输尿管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 :左肾髓质乳头状癌并输尿管内癌栓。术后继续服用免疫抑制剂 ,移植肾功能正常。例 2 ,男性 ,56岁。 6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3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选择38例2006年至201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治愈30例,死亡8例.结论 肺炎肾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严重并发症,全面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传统肾移植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减少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各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案不断被探索.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肾脏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输注可能可以诱导受体的免疫耐受,使移植物长期存活于受体.其中CD-34细胞可能与诱导嵌合体形成及免疫耐受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肾移植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减少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各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案不断被探索.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肾脏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输注可能可以诱导受体的免疫耐受,使移植物长期存活于受体.其中CD-34细胞可能与诱导嵌合体形成及免疫耐受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报告9例(10次)此种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肾移植术后均行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均发生在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肾透明细胞癌、肾肉瘤和膀胱腺癌各1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其中1例先发生膀胱腺癌后又发生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肿瘤发生于移植术后8~146个月,且8例发生在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均有服用龙胆泻肝丸或冠心苏合丸史.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1例未能手术切除.结果:9例随访8~44个月,未能手术切除1例于术后5个月肝转移死亡.1例肉瘤复发后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膀胱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腹壁造瘘术,1例腺癌已出现肺和胸膜转移.另5例最后随访时存活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以移行细胞癌为多;可能与服用含马兜铃的中药和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有关;根治性手术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更换免疫抑制剂种类是主要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情况.并探讨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7年8月间2392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恶性肿瘤的类型、移植时年龄、术后至肿瘤诊断的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及预后等资料;比较免疫诱导组与非免疫诱导组的一般情况;并进行发生肿瘤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29%.恶性肿瘤发生率与肾移植时年龄和免疫诱导治疗呈正相关.免疫诱导组在恶性肿瘤诊断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非免疫诱导组明显降低,但肾移植术后至恶性肿瘤诊断时的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无明显改善.88.7%的患者于诊断后24个月内死亡.结论 肾移植时的年龄和免疫诱导是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39岁,2003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在我院住院治疗,于2003年8月26日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中留置F6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术后恢复可,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015年3月19日复查血Cr99μmol/L。移植肾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移植肾  相似文献   

10.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所导致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和低应答状态。肝移植术后患者如何形成免疫耐受是移植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揭示移植免疫耐受的规律可减少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因此,关于肝移植术后临床免疫耐受的研究相继展开。筛选入组患者和临床指标的标准、寻找免疫耐受预测指标、发现免疫耐受机制,是临床免疫耐受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好办法,但患者术前病程长,抵抗力较差,加上术后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术后感染较常见。我院1985年4月~2007年7月行肾移植手术336例,现就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2岁。因患“尿毒症”于1996年在外院行第1次尸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继续血液透析治疗。2000年1月行第2次尸肾移植,手术顺利,1周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周后出院。出院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并定期复查。于2003年12月底因移植肾功能不全,来我院门诊行B型超声波及核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提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拟行移植肾输尿管探查,但被患者拒绝。2004年3月,  相似文献   

13.
为晚期肾病患者实施肾移植手术已成为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可手术后的排异反应始终困扰着医生和患者。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的常规治疗方案,但人们发现围手术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免疫诱导可降低排异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正逐步成为肾移植免疫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为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宏君 《器官移植》2013,4(1):52-55
随着移植组织配型技术的提高、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移植外科技术的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术后管理经验的丰富,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成功的方法。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是保护移植肾功能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中应用输尿管膀胱植入法748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6月在尸肾移植术中采用改良输尿管膀胱植入法(MEU)吻合输尿管膀胱共748例,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肾移植受者748例,男450例,女298例,平均年龄42.5±11.7岁。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1993年10月之前为环孢素A...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以往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肾移植术广泛开展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长程应用,在青年患者中逐渐增多。据报道,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20岁~44岁年轻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最常见原因[1]。肾移植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认为术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是其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4—7日,第15届欧洲器官移植年会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这次盛会。本次大会围绕移植物长期存活、边缘供者的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耐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文就肾移植研究热点问题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结Kaposi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结Kaposi肉瘤一例胡仲荣,孔照如患者,男,22岁。因慢性肾衰尿毒症经34次血液透析后,于1992年6月13日行尸体肾移植术。术后42小时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前分2次给唑嘌呤(Aza)300ms,术中及术后2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多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并发PCP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86%。本文总结了2000年~2003年6月我院并发PCP的1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了其诊断方法、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