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对315例重症病人(对照组)进行院内转运,采用转运流程对309例重症病人(实验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了解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对转运流程的评价优于对传统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提高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诊患者由于诊断、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转运中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危及生命。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们将优化转运流程应用到652例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院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2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流程转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院内转运机械辅助通气患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流程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护士的转运平均耗时,途中意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转运平均耗时(25.2±3.5)min,观察组患者转运平均耗时(20.6±2.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P〈0.05);转运途中仪器意外总发生率观察组为2.2%,对照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4,P〈0.05)。结论采用优化流程转运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缩短护士转运患者的平均耗时,降低途中各种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危重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转运,观察组采取转运流程进行术后转运,比较两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两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运流程可以保障危重患者术后转运安全、杜绝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56例肝胆胰手术患者手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包括患者特点、转运风险因素及相应转运方案。认为加强安全转运措施,可以防范和及时有效地处理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手术室术前转运患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缩短转运时间、杜绝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手术室术前转运患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缩短转运时间、杜绝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对手术室术前转运患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并比较流程管理与传统方法转运患者间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转运等候时间以及医患满意度。结果采用流程管理进行术前患者转运后的护理缺陷率和等候时间均较前降低、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与传统转运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程管理优化手术室术前患者的转运,可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程序化标准护理模式在社区急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我院城南分院社区需转运的急重症患者的护理程序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弊端;针对护理程序的弊端进行优化改造,改用程序化标准护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比较改造前后患者入院中的交接时间、医患纠纷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满意度。结果:改用程序化标准护理模式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改造前,同时在交接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等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急诊患者转运中运用程序化标准护理模式可减少护理工作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优化接诊流程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本重症监护病房(ICU)入科患者能最快最有效的得到治疗和护理,并保障患者安全,我科自2008年1月起将Michaol提出的作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概念引入危重患者的接诊过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标准,以流程为改造对象,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接诊流程,减轻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确保患者的接诊安全,让医师、患者、护士都得到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流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规范转运流程对2 797例院内转运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输液针脱落5例、堵塞4例,导尿管脱落2例,呼吸道梗阻6例,低氧血症22例,血压升高12例、下降4例,呕吐5例,躁动18例,寒战4例,经及时处理,均被平稳护送至病房。结论:运用规范转运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安全护理,能保证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周转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化转运流程在胸心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将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常规转运流程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用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的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院内转运时间、抢救成功率,统计两组与药物、仪器、人员、病情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评测其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与药物、仪器、人员、病情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转运流程顺畅评分、转运人员安置患者评分、转运人员服务专业评分、家属参与转运过程评分、转运人员主动讲解相关事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有助于缩短胸心外科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减少患者的转运不良事件,以及提升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经常是危重症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病因未知成分较多,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认真探讨和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完善转运护理流程是急诊安全转运的重要管理措施[1]。2010年5月~2011年6月,我们在132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自行制定的院内转运护理流程,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心内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急诊心内科收治的350例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观察组采取标准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院内转运耗时情况以及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  相似文献   

14.
观察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重症手术室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优化急重症手术患者标准化交接提供依据。方法比较2014年1月~2014年8月采用传统交接方法的114名急重症手术患者(对照组)与2014年9月~2015年5月采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订手术患者交接单、标准化手术患者交接流程等措施的109名急重症手术患者(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交接问题的发生率、交接耗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交接双方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交接问题发生率、交接耗时低于对照组,而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BAR沟通方式运用到急重症手术患者交接中,规范了手术患者的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移动ICU的建立,总结1345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的建立及这个阶段完成的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规范。结果:"移动ICU"在重症医学科建立30个月以来,安全转运患者1345次。结论:"移动ICU"的建立,专业的护理转运人员,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有利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化手术患者转运流程在提高手术患者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患者的转运工作实际,设计制定转运流程的标准化干预路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手术患者8349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手术患者9336例作为干预组,比较标准化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转运中转运时间、转运差错率和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体温情况,并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错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干预的应用,对手术患者的转运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转运流程,提高转运效率,加强术后转运保温,降低患者转运差错率,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在全麻术后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运用护理流程及2011年以前未运用护理流程进行转运的全麻术后患者各6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应用护理流程,使转运工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转运中意外的发生率.结论 认真执行规范化的流程,有预见的防范措施,是医院护理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流程的应用降低了转运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大量确诊患者需要隔离治疗,上海市为防止疫情扩散和社区传播,紧急启用方舱医院,尽早实施医疗干预,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8月收治的75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86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转运流程,两组分别运用转运患者不良事件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交接情况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来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和合作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