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认为,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前者包括组织相容性、抗体的作用等;后者的范围更为广泛,包括早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移植后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供肾的相关因素(供肾的体积与受者不匹配、性别差异、低龄或者高龄供者、扩大标准的供肾等)、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原发病复发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肠移植由于排斥、GVHD、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上直到1988年才有首例成功.本文着重综述临床小肠移植中排斥、GVHD、感染以及技术等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  相似文献   

4.
小肠移植由于排斥,GVHD,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上直到1988年才有首例成功。本文着重综述临床小肠移植中排斥、GVHD、感染以及技术等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  相似文献   

5.
肺移植是治疗晚期肺病最有效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候选者对肺移植的结果至关重要[2].美国移植学会报告指出,移植候选者的风险评估中,需考虑其生理因素(包括衰弱)[3],找出并干预导致衰弱的潜在可逆因素,可改善移植结果.同时更新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衰弱的概念——衰弱指数是基于与预期年龄缺陷相比较的可明确识别的缺陷(通过临床...  相似文献   

6.
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肾移植后存活超过1年的164例患者中41例移植肾失功或死亡的原因分析,并总结存活3年以上者的资料,认为慢排斥反应(C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HLA配型,加强出院患者的管理和长期随访等对改善肾移植的远期效果有得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404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受者分为早期移植组(260例)和后期移植组(144例).后期改进的免疫抑制方案包括应用小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术后近期皮质激素快速减量,根据吗替麦考酚酯暴露量调整用药剂量,以及尽可能地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剂量.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构成、供肾来源、诱导方案、免疫抑制维持方案、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移植后人、肾存活率,COX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98.3%的受者规则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1~112个月),7例失访.后期移植组ATG诱导治疗的比例为78.5%,高于早期移植组的31.9%(P<0.01).早期移植组和后期移植组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相当,后期移植组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移植组,后期移植组存活率较早期移植组显著提高.重症肺部感染为影响移植后人、肾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后期肾移植疗效较早期有所提高,得益于改进免疫抑制方案后重症肺部感染显著减少,同时未增加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mmunosuppression strategy optimization on the outcomes of th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the last decades. Methods Data from 404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from Jan. 1st, 2001 to Dec. 31st,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transplant group (n = 260) and late transplant group (n= 144). The change of immunosuppression strategy included a low dose antithymoglobin (ATG) induction, a quick corticosteroid reduction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therapeutic monitoring with calcineurin inhibitor minimization. Recipients' gender,age, donor type, induction therapy,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 occurrences of biopsy-proven acute rejection (BPAR),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atient/allograft surviv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A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allograft survival. Results The follow-up rate was 98. 3 % in this study.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65 month (1-112 months). The proportion of ATG induction in late transpla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early transplant group (78. 5 % versus 31. 9 %, P<0. 01). The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in late transplant group, while the BPAR rate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wo groups. The allograft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ate transplant group.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patient/allograft survival in Cox regression model.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outcome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our center is relat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mmunosuppression strategy that reduces the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with no increase in BPAR.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方法:组建专人调查小组采用Mofisky-Green测评表对37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依从性不佳者29例(78.38%),依从性良好者8例(21.62%);在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具有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术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对药物了解程度、是否定期复诊为保护因素(OR1),是否担心不良反应为危险因素(OR1)。结论: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应着重开展对肝移植患者关于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教育工作,提高受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进而达到改善其服药依从性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探讨影响手术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2年12月在我院采用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2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临床表现、体征、手术减压时椎间盘的突出类型和末次随访时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例数。分别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痛/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根据Stauffer-Coventry′s(SC)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总体疗效。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VAS以及ODI。患者总体疗效作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BMI、吸烟、腰扭伤史、病程、术前腰痛VAS评分、术前下肢痛VAS评分、术前ODI、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 raise test,SLR)、肌力、感觉、椎间盘突出节段和类型等14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用非条件Logistic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结果变量与术前各种指标的关系。结果:随访84~123个月,平均109个月,患者总体疗效优占32%,良占35.2%,可占23.2%,差占9.6%,复发率为8%。术前ODI为(72.23±25.72)%,末次随访时为(15.64±17.52)%,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评分术前为5.44±3.43分,末次随访时为2.12±2.32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为7.34±3.72分,末次随访时为1.42±2.74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回归分析发现腰扭伤史、感觉减退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而非包含型突出类型是总体疗效佳的相关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有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腰扭伤史(OR=6.50;95%CI 2.21-19.10)、吸烟(OR=4.48;95%CI 1.51-13.34)、感觉(OR=9.01;95%CI 1.75-46.46)、突出类型(OR=0.027;95%CI 0.005-0.14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下肢痛和ODI。腰扭伤史、吸烟史、术前感觉和突出类型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肾移植长期受者贫血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肾移植长期受者258例为研究对象,总结贫血的性质和发生率,分析贫血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肾小管功能、肾功能、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 25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受者,贫血的总发生率为41.1%。受者大部分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部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极少部分为溶血性贫血。贫血受者中,大部分为EPO缺乏,少部分为EPO抵抗。受者的血红蛋白(Hb)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r = 0.348, P < 0.01;r = 0.351,P < 0.01);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负相关(r = -0.327,P < 0.01)。在Scr正常的情况下,贫血组肾小管病变比非贫血组严重。贫血受者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受者(P < 0.01)。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方案(CsA+Aza+Pred )贫血的发生率为69.0%;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CsA+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35.8%;他可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FK506+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34.8%;西罗莫司(雷帕霉素)+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 (SRL+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41.7%。骨髓抑制是硫唑嘌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Hb与硫唑嘌呤的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354,P < 0.01);Hb与霉酚酸酯的剂量(2~3 g/d)及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285,P < 0.05;r = -0.372,P < 0.01);Hb与雷帕霉素的剂量(2~5 mg/d)及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278,P < 0.05; r = -0.359,P < 0.01)。贫血受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受者(P < 0.01)。 结论 肾移植长期受者贫血的发生率相当高。贫血不仅与肾功能、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而且也与EPO、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相关。贫血是肾移植受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文献进行综述,提出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肺移植独特的易感因素、肺移植前的危险因素、肺移植手术相关因素和肺移植手术后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包括肺移植前感染的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预防及护理、出院患者感染的预防护理,为肺移植受者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锻炼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其参与锻炼,改善健康状态。方法 使用锻炼意向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对门诊复诊的29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调查。结果 肾移植受者锻炼意向得分为(15.32±2.8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术后并发症、锻炼自我效能和锻炼社会支持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锻炼意向(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锻炼自我效能、移植术后并发症、移植术后时间和锻炼社会支持4个变量可解释肾移植受者的锻炼意向总变异的16.0%(P<0.05,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有较高的锻炼意向,影响患者锻炼意向的因素较多。肾移植受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应提供更多的锻炼支持,提高其锻炼自我效能感,促进其积极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并于2007年检测抗HLA抗体为阳性的14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均于2010至2011年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观察肾功能和存活情况。结果 143例受者中,抗HLA-Ⅰ类抗体阳性13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107例,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23例。截至2014年10月,上述3组抗体阳性受者中,移植肾失功和肾功能下降受者比例分别为61.5%(8/13)、42.0%(45/107)和87.0%(20/23)。3种类型抗体阳性受者发生肾功能异常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抗HLA-Ⅱ类抗体阳性受者中肾功能异常比例低于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P0.017)。结论抗HLA-Ⅰ+Ⅱ类抗体对长期存活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影响大于抗HLA-Ⅱ类抗体。  相似文献   

15.
郭晖  陈知水 《器官移植》2022,13(3):307-316
小肠移植已经成为肠衰竭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现代临床小肠移植包括3种类型:单独小肠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移植小肠具有与其它实体移植器官显著不同的免疫学和解剖生理学特点,导致移植小肠出现显著的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等诸多独特且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尤为棘手。通过对移植小肠的内窥镜观察及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可以对上述并发症及时予以诊断和鉴别,进而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更好地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小肠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6.
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长期疗效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430030)陈如水,夏穗生,刘乐欣,于昌松姜洪池现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周晓霞,王滔,曾凡军,刘慎微,刘教贵,徐慧珍血友病甲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过去无根治方法,仅靠补充外源性第Ⅷ因于或...  相似文献   

17.
18.
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致敏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的致敏状态,并分析其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在定期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中,选取存活3年以上的受者66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46例,慢性肾功能减退者20例,用Lambda Antigen Tray(LAT)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可溶性抗HLA抗体,分析抗体的类型和特异性、致敏与肾功能及移植后时间的关系。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轻度、中度、高度致敏分别为9例、0例、2例,肾功能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多学科协作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包括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口腔准备、术前免疫诱导、术中带药、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7个项目,并将核查单应用于13例接受小肠移植手术受者,由护理组长检查落实情况.结果 核查单使用后,受者7个项目准备完善率为84.6%~100%,总体术前准备完善率达96.7%;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排斥反应发生率23.1%.移植医护团队核查单使用满意率为100%.结论 设计并应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有助于提高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各项准备措施落实率,降低术后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率,且移植医护人员使用核查单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以及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892例肾移植的资料。按术后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1、3、5年人和肾存活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病例组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81.3%、72.8%和54.8%,而对照组分别为96.4%、91.4%和79.9%,前者显著低于后者(Log-Rank值=49.62,P < 0.01)。病例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1.0%、66.2%和46.1%,而对照组分别为91.5%、86.6%和74.5%,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44.87,P < 0.01)。病例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24.9%,对照组为13.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14.49,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排斥、霉酚酸酯用量>2 g、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OKT3是巨细胞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4、3.097和2.837,P < 0.05);应用更昔洛韦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OR值为0.234,P < 0.01)。 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显著降低了肾移植长期人和肾存活率。急性排斥、霉酚酸酯用量过大和应用抗淋巴细胞抗体是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可以有效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