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的维护要点。方法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完成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的无偿器官捐献工作。供体确诊为脑死亡,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相关药物维持供体,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气交换、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血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等,维持供体器官灌注。结果 2例DBD供体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捐献的器官功能稳定正常。其中,供体1在入ICU后6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3 h;供体2在入ICU后8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1 h。捐献的肝脏、肾脏和角膜均成功移植于受体。结论 DBD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有效提高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及缓解目前器官短缺状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应用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完成的121例DCD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免疫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巴利昔单抗组(61例)、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组(rATG组,18例)和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组(ATG-F组,42例)。观察3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 结果121例DCD肾移植受者中,1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巴利昔单抗组10例(16.4%),rATG组2例(11.1%),ATG-F 5例(11.9%),3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共32例受者术后出现DGF,巴利昔单抗组16例(26.2%),ATG组6例(33.3%),ATG-F组10例(23.8%),3组DG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3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22.2%,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共7例出现CMV感染,rATG组3例,ATG-F组4例,3组受者CMV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5),ATG组和ATG-F组高于巴利昔单抗组。3组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5.1%、100.0%和100.0%,95.2%和9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和0.91,P均>0.05)。 结论对于低免疫风险的DCD肾移植受者,ATG、ATG-F及巴利昔单抗3种免疫诱导方案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与巴利昔单抗相比,ATG、ATG-F可能增加CM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μmol/L和(121±86)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min(11—30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h(4-20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25)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mmHg·mL^-1·min^-1(1mmHg=0.133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mL·min^-1·(1.73m^2)^-1和(74±20)mL·min^-1·(1.73m^2)^-1;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220μmol/L,eGFR为28—32mL·min^-1·(1.73m^2)^-1。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T细胞多克隆抗体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供肾移植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符合研究标准的共324例肾移植受者资料,将其分为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 human...  相似文献   

6.
董力  罗雅丹  李维  李丹  彭颖  眭维国 《器官移植》2017,8(4):308-310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例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用于2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为女性, 22岁, 因甲基苯丙胺中毒导致脑死亡而捐献器官。受者均为女性, 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接受肾移植。结果  2例受者术后4 d血清肌酐恢复正常, 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随访血清肌酐及尿量均正常。结论  甲基苯丙胺中毒脑死亡的患者可以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7.
乔良伟  曲青山 《器官移植》2013,4(5):284-287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22例)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4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DCD组术后7、14 d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为P<0.01);DCD组术后28 d的Scr水平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不如传统尸体供肾,且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73例,供者43例,其中本院器官获取组织42例,外院器官获取组织分享1例。分析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受者随访9~38个月,术后6个月、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3%/94.5%、94.5%/91.8%。10例(13.7%)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15例(20.5%)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1例(28.8%)受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受者移植肾丢失,4例受者移植肾带功死亡。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近期疗效较好,是解决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0.
董力  郭丽  罗雅丹  眭维国 《器官移植》2015,6(5):345-347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 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动胸外按压法、原位灌注法、常温体外膜肺氧合法、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法、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邓德成  龚朝阳  冯春在  田敏 《器官移植》2012,3(4):209-212,240
目的总结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5岁8个月幼儿DCD提供了两个供肾,分别为两例成人受者做肾移植手术。总结术中、术后管理经验,随访1年,监测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大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肾大小:右肾长径8.0cm、短径3.0cm、宽径4.0cm,左肾长径8.2cm、短径3.1cm、宽径4.3cm。2例受者均为50kg以下的女性。采用单肾右髂窝移植,手术方式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与成人供肾移植相同。受者的血清肌酐(Scr)分别于术后10d和30d降至正常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于术后15d和50d增加至稳定水平(>50ml/min),移植肾各径长度在2周内达到稳定水平并接近成人肾大小。随访至交稿日,两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无发生蛋白尿及并发症。结论 5岁左右的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在选择合适受者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受者泌尿道感染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的100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7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脑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为26%(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后尿瘘、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是脑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运用前进法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OR=1.086,95%CI:1.003~1.177,P=0.042)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OR=4.687,95%CI:2.064~10.645,P<0.010)。是脑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尿管留置及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长会增加脑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泌尿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1950年至201 1年正式发表的DCD肾移植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单中心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肾脏无功能(PNF)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DCD肾移植2049例和DBD肾移植5498例.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率为37.5%,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的OR为7.24(95% CI为3.86~13.58);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率为18.2%,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的OR为4.97(95% CI为3.77~6.55).DCD肾移植和DBD肾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肾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D肾移植后的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早期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供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情况下, 对供肾穿刺零点活检评估及移植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供者的零点活检评估的病理资料, 根据AKI的定义及Banff2016标准, 对104例供者的供肾进行分组并评估供肾是否进行移植, 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病理改变的供肾移植后肌肾功能[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异和急性肾小管损伤的程度。结果 104例供者中32例发生了AKI, 与未发生AKI的供者相比, 其病理表现在肾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小管损伤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病理表现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供者中, Banff>3分的2例供者的供肾均弃用, 非AKI供者中, Banff>3分的供者12例, 1例供者供肾因慢性病变程度高弃用, Banff≤3分的1例供者的右肾因缺血硬化萎缩弃用, 最终三组受者进行比较, AKI组受者在术后1年的肌酐值和eGFR与非AKI组Banff≤3分受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优于非AKI组B...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以来,中国器官捐献立法不断完善,临床实践也深入开展,公民器官捐献肾移植的数量明显增加。作为最主要的两种尸体器官捐献方式,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王长希等学者对2007--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的44例DCD肾移植和50例DB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组受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 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 (0~17.0 min), 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 (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 受者存活26例(93%), 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 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余意  聂海波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2013,4(4):208-211
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 mg,每日2次;MMF每次750 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 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 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 FK506+ 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 mg,每日1次;FK506每次2 mg,每日2次;MMF每次250 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 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亲属活体捐献(livingdonor,LD)供肾移植术后短期效果的差异,评估DCD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利用DCD来源供肾。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肾脏移植术后患者,根据供者的来源分为DCD组和LD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血肌酐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DCD为50例,LD为20例。两组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内血肌酐均降至200μmol/L以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CD组术后2周内血肌酐水平要高于LD组,其中第1~7天及第9天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CD肾移植效果确切,但在术后短期肾功能恢复与LD供肾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T细胞多克隆抗体和巴利昔单抗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2例成人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免疫诱导方案将其分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 human thymocyte immunoglobulin, rATG)组(A组),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ATG-F)组(B组)和巴利昔单抗组(C组),主要结局包括三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累计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肺部感染、骨髓抑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在术后1年内AR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2.65%、16.94%、26.92%,其中B组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159例DCD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中AKI诊断标准将159例受者分为AKI组(34例)和对照组(125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和术前血清白蛋白。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体质指数(BMI)、供肝冷/热缺血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术中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及总住院天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术前乙型肝炎、术中低血压、术后感染、肝移植术式及术后再次手术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为21.4%(34/15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KI组与对照组受者术前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再次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63, t=-2.250, Z=2.040, Z=2.092, Z=-3.303, Z=-2.170, χ2=8.227, χ2=5.294, 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尿量和手术时间是DCD肝移植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DCD肝移植术前应改善受者一般情况,提高围手术期营养水平,术中控制液体出入量,合理使用利尿剂和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受者术后AKI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