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Zero-P与传统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的56例患者。对照组28例实施传统颈椎前路内固定术,行传统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观察组28例采取颈椎Zero-P内固定,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颈椎生理曲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刀口引流量、手术出血量,观察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半年随访,采用神经功能评价按照ASIA评分法比较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切口引流量、围手术期红蛋白的丢失等方面指标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obb's角及伤椎高度、神经功能恢复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Zero-P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刀口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病变椎间高度、颈椎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吞咽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促进功能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临床路径完成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对比2组术后功能锻炼完成和达标情况,记录2组术1 d、7 d和14 d时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14 d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观察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和14 d,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4 d,研究组FIM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合理安排TKA患者术后各项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ACDF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置入固定,观察组给予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Odom功能评估、病变脊柱Cobb角及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脊柱功能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与Odom功能评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变脊柱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Zero-P颈推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疗效显著,可保持良好的脊椎稳定性,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收治的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锻炼依从度、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1 d(P0.01),且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锻炼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能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锻炼依从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中医药联合奥塔戈运动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快速康复的应用。方法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聊城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奥塔戈运动指导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的VAS评分与术后24 h相比均较低,HSS评分较高,膝关节活动度较高,观察组术后3、7、14 d分别与对照组术后3、7、14 d相比VAS评分较低,HSS评分较高,膝关节活动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结论 中医药联合奥塔戈运动锻炼指导,不仅可加快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后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14d后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少语或不语、言语蹇塞、神志不清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7d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FMA、BI评分均高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锻炼对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患者10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进行电针配合锻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肘关节活动度、治疗后7d HSS评分和VAS评分、治疗后14d HSS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肘关节活动度、治疗后7d HSS评分和VAS评分、治疗后14d HSS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患者实施电针配合锻炼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术后次日口服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疗程为2周.术后第1、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记录大腿围、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骨折临床证候评分.结果 术后第14天,2组VAS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大腿围短于术后第1天,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大腿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2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均高于术后第1天,骨折临床证候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且治疗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临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2组骨折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方可有效减轻疼痛、肿胀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锻炼对股骨骨折病人锻炼依从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股骨骨折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锻炼,观察组行分阶段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锻炼依从率、肢体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ADL)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股骨骨折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促进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分阶段锻炼在肩部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活血祛瘀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和常规康复训练;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分阶段锻炼。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 d、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术后3 d、出院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半年肩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高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出院时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半年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半年Barthel指数高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分阶段康复锻炼有助于减轻围术期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拱桥式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指数评分(VAS)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AS评分=21.44,tODI评分=25.61,P0.05);3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8.05,t3个月=10.22,t6个月=9.01,P0.05)。结论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式在治疗相邻双椎间隙CSM方面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植入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3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Zero-P组13例,传统钛板组23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行吞咽困难评估,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VAS、JOA、NDI和SF-36评估,观察手术节段融合及邻近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9.7个月(12~36个月)随访。Zero-P组及传统钛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3±28)min和(105±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31)ml和(88±23)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吞咽不适、吞咽困难发生率Zero-P组明显少于传统钛板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JOA、NDI和SF-36(PCS、MCS)评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VAS、JOA评分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NDI和SF-36(PCS、MCS)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组较传统钛板组更有优势,前者在保证同样手术疗效的同时,术后吞咽不适、吞咽困难明显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颈前路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方案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仪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方案。比较2组术后疼痛感、胃肠道功能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 d及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腹胀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5 d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1 d,观察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方案干预能有效促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以及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LK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HSS评分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确切,关节镜手术联合术后强化股四头肌锻炼是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92-893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折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14d、30d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14d、30d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编膝骨关节操改善膝骨关节炎术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自编膝骨关节操进行功能锻炼,督促病人坚持。分别在入院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观察病人膝关节疼痛缓解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7d疼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14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操可以促进膝骨关节炎术后病人康复,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骨关节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此进一步予以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及出院后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其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后患者,能有效帮助患者出院后正确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术后病人呼吸道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雾化吸入,观察组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记录病人呼吸道症状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联合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病人呼吸道的各种不适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温热塑颈椎矫形器在治疗颈椎内固定术后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颈椎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常规颈托固定,观察组使用低温热塑颈椎矫形器固定.结果:术后,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颈椎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术后10d及术后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枕区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热塑颈椎矫形器对颈椎内固定术后的固定安全有效,且固定较常规颈托固定更有利于颈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