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5A"护理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5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静脉通畅程度和静脉功能障碍(VD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7例DVT,发生率为20.00%(7/3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1例DVT,发生率为0(0/35);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17)。观察组患者不仅静脉通畅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V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护理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且还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IPC)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IPC治疗和护理.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PC可降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缓解各临床不适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行THA术的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DVT发生率9.8%,观察组DVT发生率2.4%,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THA患者术后发生DVT效果明显,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科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的DVT 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8例老年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卧床72 h后下肢DVT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术后患者应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DVT、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住院天数更少(P0.05,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结论:对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针汤热敷在预防髋部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2例髋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针汤热敷,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髋部术后患者中药松针汤热敷,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监控对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8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额外给予风险预警监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96h、7d的DVT发生比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0d后的静脉通畅程度、静脉功能障碍评分(VD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48h的LIDVT发生比例并未出现差异(P0.05),但术后96h、7d的观察组LIDVT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程度和V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预警监控能够有效防止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768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DVT,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泵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经常按摩双下肢;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7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静脉泵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8例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患者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恶心、呕吐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甲状腺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DVT有效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DVT有效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讲,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骨科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00例行开腹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结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7 d血液D-二聚体水平、DVT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DVT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42.71±11.36)分、舒适度得分(40.58±10.52)分,对照组满意度得分(29.07±8.26)分、舒适度得分(30.38±8.13)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操作技能、专业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P0.05);两组DVT发生时间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于我科行股骨颈骨折术后的80例老年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术后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DVT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髋关节恢复效果明显提高,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1日收治的100例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脑积水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动脉瘤性SAH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观察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措施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动脉瘤性SAH术后脑积水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12月92例ERCP患者作为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8年1月~10月92例ERCP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集束优化护理措施,预防ERCP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