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妊娠时机对母婴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28例PIH患者根据终止妊娠时间分为A组(孕28~31周)38例,B组(孕32~33周)48例和C组(≥34周)42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20例,剖宫产组68例,引产40例。分析不同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A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自然分娩及引产组(P0.05)。不同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A组新生儿阿氏评分低于B组、C组(P0.05)。结论重度PIH患者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将孕周延长至32周会使得母婴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高倩 《大医生》2023,(10):11-13
目的 探究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破膜后不同时机引产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389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按引产时机不同分成A组(n=130)、B组(n=130)、C组(n=129)。A组孕妇在破膜后2~12 h内引产,B组孕妇在破膜后>12~24 h内引产,C组孕妇在破膜后>24 h引产。对比三组孕妇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引产前对比,三组孕妇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均增高,且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均P <0.05);A组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均P <0.05);A组孕妇剖宫产率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均P <0.05);三组孕妇产钳助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均P <0.05);A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均P <0.05)。结论 与破膜后>12~24 h及>24 h引产相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分娩方式及临产时机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600例孕龄≥37周的胎膜早破的孕妇,B超测残余羊水量,将羊水指数在5 cm以上者分为两组:Ⅰ期待组:破膜后6、12、18及24 h内自然临产者,分别为A1、B1、C1、D1组;Ⅱ缩宫素组:破膜后6、12、18及24 h内未临产予缩宫素引产者分别为A2、B2、C2和D2组,观察分娩方式,临产时间、胎儿窘迫、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缩宫素引产组可使母婴并发症风险下降,且与干预时间早晚呈正相关,与期待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胎、足月、胎膜早破者,如果无妊娠并发症及头盆不称,积极引产,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风险,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753例,其中胎膜早破152例(28~34孕周37例,34~42孕周115例)为早破组,未胎膜早破病例1601例(29~42孕周)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预后的差异。结果早破组与对照组难产发生率分别为28.29%和7.49%,且前者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母亲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对照组均优于胎膜早破组(P均<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及妊娠结局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75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按随机数表分为三组,每组各25例.A组破膜2h后、B组破膜6~8h后、C组破膜12h后使用缩宫素,实施引产干预,三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结果 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比A、B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住院时间(8.31±1.66)d比A(4.47±1.19)d、B组(4.68±1.37)d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体重(3.36±0.69)kg、B组(3.47±0.54)kg及C组(3.31±0.46)k三组新生儿的体重与呼吸窘迫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的住院率与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分别为24.00%、20.00%,高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及时接受宫缩素引产治疗,可减少母婴不良事件发生,能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4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不同破膜时间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425例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与胎膜早破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密切相关。孕周越小剖宫产率越低而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破膜24~48小时内分娩者剖宫产率最低,破膜72小时内分娩孕妇其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各组内无显著性差异。当破膜超过72小时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死胎和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7周以前。结论 对胎膜旱破患者应根据不同孕周、破膜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与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150例胎膜早破孕妇病例资料,根据羊水指数(AFI)不同分为A组(羊水正常,AFI:8~25 cm)75例、B组(羊水偏少,AFI:5~8 cm)45例和C组(羊水极少,AFI≤5 cm)30例,分析三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C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三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A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过少会增加孕妇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应密切监测孕妇羊水,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SP)发病类型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148例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病情进展和发病时间进行分组,分为A组(早发突发型,15例)、B组(早发渐进型,57例)、C组(晚发突发型,11例)、D组(晚发渐进型,65例),比较4组免疫功能指标、血清PDGF-BB水平及母婴结局,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C、D组发病孕周、终止孕周均晚于A、B组(P0.05);C、D组调节性T(Treg)细胞百分比均高于A、B组(P0.05);C、D组Th17百分比、Th17/Treg及血清PDGF-BB水平、胎儿、新生儿及母亲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A、B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血清PDGF-BB、SP发病时间、发病孕周、终止孕周均是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SP发病时间和发病孕周越早,免疫功能越紊乱,血清PDGF-BB越高,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SP患者治疗中应实时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PDGF-BB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79-3480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65例PPROM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周长短不同分为两组,对孕28~33+6w、孕34~37w这两组中母婴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其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按照发生胎膜破损时间不同分为破损时间48h、破损时间48h两组,并分析比较其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孕28~33+6wPPROM者的新生儿并发症几率明显高于孕34~37wPPROM新生儿(P0.05),在孕28~33+6wPPROM在胎膜破裂48h内和48h后分娩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在孕34~37wPPROM在胎膜破裂48h后分娩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胎膜破裂48h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PPROM母婴孕周越小,胎儿发生新生儿并发症几率越高,且不同孕周PPROM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时机,孕34~37wPPROM者建议在发生破膜48h内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及120例早产但未伴有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8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中,孕周28~33+6周50例,34~36+6周30例;120例早产孕妇中,孕周28~33+6周48例,34~36+6周72例。观察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孕28~33+6周胎膜早破和同孕周早产新生儿NRDS、窒息率及死亡率高于孕34~36+6周胎膜早破和同孕周早产新生儿(P<0.05),且28~33+6周合并胎膜早破组新生儿NRDS、窒息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同孕周早产组(P<0.05);两组孕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胎盘剥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积极预防胎膜早破,加强产前宣教和临床检查,适当延长保胎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及对不同孕周的PPROM孕妇最佳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03例PPROM母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28-34^+6周PPROM的新生儿窒息率、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孕35-36^+6周PPROM新生儿。孕28~34^+6周PPROM在破膜48h内和48h后分娩的母婴预后差异无显著性。孕35-36^+6周PPROM在破膜48h后分娩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硬肿症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破膜48h内分娩者。PPROM中早产儿死亡与破膜孕周、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孕28-34^+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差,在保守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35-36^+6周PPROM者建议在破膜48h内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吴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33-443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2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分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周的两组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对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药物及保胎药物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17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82例,以胎膜完好病例76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就生儿童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230例作为临床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与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之间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并可增加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86-1887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28~31、32~33、34~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孕周分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B组患者延长孕周时间最长,且显著大于A、C两组(P0.05);A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指数最低,且新生儿呼吸压迫综合征、围生儿死亡率以及母体感染率均高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2~33周终止妊娠,对产妇以及胎儿伤害最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实施期待治疗,延长妊娠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效果与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不同妊娠时间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28~29+6周,B组30~31+6周,C组32~33+6周。三组患者均行期待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期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B组延长孕龄时间、新生儿平均增加体质量明显多于A组和C组,终止妊娠时间低于C组,高于A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新生儿脑病、新生儿透明膜病、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密切监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情况,在不损害母婴安全情况下,适当延长孕周,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难产的原因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方法:分析156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156例作对照,结果:早破组孕妇发生难产62例发生率39.74%对照组难产35例发生率22.4%早破组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发生率5.1%,对照组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发生率1.3%,结论: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应严密观察产程及胎心音,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保胎治疗对足月前胎膜早破妊娠(PPROM)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PPROM(孕28~36+6周)孕妇分成两组,其中孕周小于34周者34例设为保胎组,给予保胎治疗;临产或孕周大于或等于34周者64例设为未保胎组。观察两组及不同孕周母婴预后情况。结果保胎组经保胎治疗后23例(67.6%)孕周超过34周,破膜至分娩时间明显少于未保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组新生儿窒息率、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死亡数与未保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周不足34周者应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肺发育成熟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94-2295
观察缩宫素在足月胎膜早破病例中的应用,观察不同干预时机下使用缩宫素引产的妊娠结局。选取产科住院部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540例,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于胎膜破裂6h内、6~12h、12~24h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监测胎心及密切观察产妇宫缩情况。A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剖宫产率低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母婴并发症比较,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感染率、产褥病率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缩宫素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在胎膜破裂的6h内使用能有效改善分娩方式;在24h内任何时间段应用,其母婴并发症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岚  胡碧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38-1840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将15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10例;B组,28~31周,20例;C组,32~33周,16例;D组,≥34周,113例。观察4组孕妇入院时血压、尿蛋白定量、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保守治疗时间、母儿并发症。结果:A、B组入院时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保守治疗时间上,D组时间最短,B组治疗时间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孕产妇并发症中,A组患者中多器官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D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中围产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晚发型相比,孕妇起病时间早,程度重,有较多并发症,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同时受损。孕32周前围产儿较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而孕32周之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比与孕34周之后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