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士长陪同危重患者家属探视患者提高ICU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由管床护士陪同患者家属对危重患者进行探视,观察组由管床护士、护士长陪同家属对危重患者进行探视.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士长陪同危重患者家属探视,能更好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及回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40名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探视接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SBAR模式设计制定的ICU患者家属探视沟通管理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比较两组家属在探视前后焦虑缓解程度、患者转回病房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探视后焦虑评分低于探视前(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BAR模式应用于ICU患者家属探视沟通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对家属焦虑有较好的缓解效果,但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频探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ICU相关性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ICU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探视,每个床位每次探视允许1名亲属进行探视,每个床位每天探视总时间不超过15 min;观察组采用视频探视方式,每次探视时间控制在30 min。比较两组患者ICU相关性感染、家属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血管内导管感染、消化道感染、焦虑、抑郁、护患纠纷、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家属满意率、护士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探视能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感染,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增进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信任,防范探视时家属不良习惯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提高探视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1月份来科探视新生儿的家属517人次为干预组。2009年1月来我科探视新生儿的家属559人次为未干预组。利用探视前半小时的时间安排1位护士对当日来探视的家长进行事先沟通,评估家属探视行为的改善与探视满意度改变。结果干预组家长探视时洗手率上升至42.7%,脏手触摸新生儿率减低至7.5%,家属满意度达78.41%,无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前干预能改善家属在新生儿探视时的不良行为,提高家长满意度,改善探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准备路径图在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正面引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腰椎滑脱手术的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前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术前准备路径图,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宣教效果、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前焦虑程度、血压、心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对管床医师及责任护士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回答询问频次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使用手术准备路径图进行宣传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术前宣传效果和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7~12月收治的29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我科室2017年1~7月收治的29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比较两组新生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置管后穿刺点渗血、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PICC置管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责任护士分管的床位分为观察组435例和对照组429例。两组责任护士工作内容一致,观察组的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在床边完成,对照组的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在护士站完成。比较两组护理记录缺陷数、患者受健康教育人数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记录缺陷份数、患者受健康教育人数及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床边行护理记录较在护士站护理记录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吴翠丽  顾璐璐  晏妮  陶晶  刘峰  叶向红 《当代护士》2021,28(11):181-184
目的 以SICU护士对预约式探视工作的适应性为切入点,探讨在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预约式探视工作对SICU护士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SICU护士63人,分别在2018年6月及2019年2月两个时间段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18年6月及以前采用限制性探视制度为对照组,2018年8月及以后采用PFCC模式下预约式探视制度为观察组.观察指标包括护士的压力值变化、管理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职业压力值显著下降(P<0.001),能够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的护士比例明显上升(P<0.05),且能有效回应探视中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质疑(P<0.05),明显提升了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P<0.001),更多的护士明确了探视中自身的角色任务(P<0.05),患者对探视的满意度显著增加(P<0.001),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CC模式下SICU预约式探视模式的应用可引导护士与家属共同参与重症患者的管理,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士在PFCC模式下工作的适应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ICU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路电视系统在新生儿病房探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科89例患儿家长作为观察组,采取闭路电视探视方式。另外采取出生情况、病种、治疗方案、父母情况相近的82例匹配作为对照,实行无探视。探视前后10min内用棉拭子对床栏、桌面、被褥及外露皮肤进行采样,对比两组标本表面细菌数合格率;同时比较患儿家属在患儿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别。结果:探视前、探视后10min 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物体的表面细菌数合格率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长的SAS与SDS评分有所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家长出院时其焦虑与抑郁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出院时,观察组家长的焦虑与抑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闭路电视视频探视制度,在不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的同时,可以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联络护士主导的家庭探视方案对肿瘤重症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性、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ICU病人家属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方式,干预组采用ICU联络护士主导的探视方案,比较两组家属疾病不确定性、不良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P<0.001);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ICU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CU联络护士在肿瘤重症病人家庭探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ICU病人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减轻不良情绪,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远程视频探视对缓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家长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NICU患儿3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限制性视频探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程视频探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视频探视可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焦虑状况,提高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行床边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行床边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95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脑电图监测知识、患儿配合度、监测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脑电图监测知识知晓率、患儿治疗依从率、图像采集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电极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家属脑电监测知晓率及患儿治疗配合度,从而提高床边视频脑电图监测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士与家属沟通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焦虑程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为建立监护室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2例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6例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由经过培训的专门责任组成员应用健康教育记录单与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连续的沟通,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出院介绍、健康宣教、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的主要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并记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沟通方式,由每班的责任护士常规开展相关内容介绍。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99.1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99±2.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评分(57.96±9.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15±9.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4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规范化护士与家属沟通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属微信视频探视在ICU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的ICU住院病人家属中随机抽取80个病人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在限制性探视的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探视,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探视,比较两组病人家属的焦虑状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家属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01),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信视频探视可有效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SICU护士对预约式探视工作的适应性为切入点,探讨在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 and family centered care,PFCC)模式下,预约式探视工作对SICU护士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取本院SICU护士63人,分别在2018年6月及2019年2月两个时间段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18年6月及以前采用限制性探视制度为对照组,2018年8月及以后采用PFCC模式下预约式探视制度为观察组。观察指标包括护士的压力值变化、管理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职业压力值显著下降(P<0.01),能够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的护士比例明显上升(P<0.05),且能有效回应探视中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质疑(P<0.01),明显提升了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P<0.01),更多的护士明确了探视中自身的角色任务(P<0.05),患者对探视的满意度显著增加(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CC模式下SICU预约式探视模式的应用可引导护士与家属共同参与重症患者的管理,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士在PFCC模式下工作的适应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ICU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联络护士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入住我院ICU(入住≥3 d)的患者家属的资料,家属与患者的比例为1:1.随机将家属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在常规探视时间与家属进行床旁沟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联络护士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对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家属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络护士针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实施网络视频探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60例新生儿疾病患儿按探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隔窗探视或直接探视,观察组实施网络视频探视。比较2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家属对探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比7.5%,P<0.05),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7.5%比63.7%,P<0.05)。结论实施网络视频探视有利于减少新生儿感染,并可以提高患儿家属探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联合出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建立的微信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连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12名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名患者。观察组除实施常规的连续护理模式外,还采用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联合出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连续护理;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的出院健康宣教方式和每隔一段时间电话随访的连续护理模式。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健康行为、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运用微信群健康教育对出院心血管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能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住院后期在护士的指导下家长参与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部分护理工作。对照组住院期间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完成。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在新生儿出院时对新生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情况、家属满意度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增长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再入院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士指导下家庭参与新生儿住院期间部分护理工作,能够满足新生儿及其家属的需要,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再入院率,提高新生儿病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院推行床边工作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推行床边工作制的专项工作内容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 ~2011年前后入院患者321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60例与观察组1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使用新型多功能护理车的情况下,采用“将护士责任落实到床边”的床边工作制度进行患者各项护理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满意度、医生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贯彻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能对责任制护理起到确切具体的实际作用,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及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满意度指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