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MPP患儿,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 (RMMP)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肺外损伤将RMPP患儿分为合并肺外损伤组和未合并肺外损伤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患儿外周血中miR-15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结果 共有MPP患儿136例,普通MPP组80例,RMPP组56例;RMPP患儿中肺外损伤组25例,无肺外损伤组31例。RMPP组IFN-γ、IL-4、miR-155水平高于普通MPP组,IFN-γ/IL-4低于普通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307,P=0.021);miR-155诊断RMP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且miR-155是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无肺外损伤组相比,肺外损伤组IL-4、miR-155水平升高,IFN-γ/IL-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外损伤组内miR-155水平与IFN-γ/IL-4不相关(P>0.05);miR-155诊断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且miR-155是RMPP合并肺外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55在RMPP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与T淋巴细胞平衡密切相关,且对RMPP诊断及肺外损伤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血清总IgE水平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的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6年1-10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RMPP患儿60例检测血清IgE水平,根据IgE水平将患儿分为IgE升高组40例(试验组)和IgE正常组2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发生一过性喘息、血清CRP40mg/L的比例较高,胸部影像学上发生多叶病变和胸腔积液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肺泡灌洗液出现MP-DNA高拷贝(106copies/ml)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MPP患儿IgE水平升高可成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及治疗14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PRPP)的特点,探讨PRPP确切的诊断和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RPP小儿患者70例,以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诊断阶段,对患儿进行影响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阶段对所有患儿进行以止咳、降温、祛痰的基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儿的各项体征以及血清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止咳、降温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显著减少,而CD3+和CD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及治疗14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PRPP)的特点,探讨PRPP确切的诊断和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RPP小儿患者70例,以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诊断阶段,对患儿进行影响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阶段对所有患儿进行以止咳、降温、祛痰的基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儿的各项体征以及血清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止咳、降温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显著减少,而CD3+和CD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蔺增榕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59-1360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诊的73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差异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统计病情反复例数.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情反复率为1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情反复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仇波 《中国保健》2009,(19):849-849
支原体肺炎有时有肺外合并症,易导致误诊。当以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不能完全解释时,应考虑支原体肺炎引起多脏器损害之可能,应及时查MP—IgM,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可由血液、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及皮疹水庖中分离出MP。证明MP可以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器官系统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榆林市第一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8例MPP患儿分为肺外脏器受累组(n=56)和无肺外脏器受累组(n=102)。同时按照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正常、不足和缺乏组,比较3组之间肺外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与无肺外脏器受累组比较,肺外脏器受累组热程较长、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较高,维生素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不足(OR=1.955,95%CI:1.479~4.233,P=0.006)或缺乏(OR=2.360,95%CI:1.687~8.125,P<0.001)是肺外脏器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肺外脏器受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5%和87.76%,最佳界限值为22.48 ng/ml。结论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增加了MPP患儿肺外脏器受累的风险,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对我科200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均为急性起病,其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两肺均可闻及不同程度的喘及中小水疱音,同时伴有肺外表现如腹泻、心肌损伤,检测血清支原体Mb~IgM均为阳性,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病毒性肺炎有相似之处,血白细胞大多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病程早期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增高,对其RMP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30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难治程度,将其分为RMPP组(n=88)及MPP组(n=216).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儿童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1-12月某院就诊并符合筛选条件的发热儿童328例为研究对象,依初步诊断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7例)、单纯流感感染组(149例)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92例),比较三组患儿血液指标和血清免疫指标。结果 328例发热患儿中,87例(26.5%)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1~6岁儿童。与单纯流感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和肺炎征象的情况明显偏多(P<0.05)。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情况明显多。与单纯流感组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体温处于中高热状态人数明显较高,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4阳性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结论 该地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临床表现多出现较长时间的中高热症状,同时咳嗽、咳痰的征象相对普通流感更为严重,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儿童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12月某院就诊并符合筛选条件的发热儿童328例为研究对象,依初步诊断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7例)、单纯流感感染组(149例)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92例),比较三组患儿血液指标和血清免疫指标。结果 328例发热患儿中,87例(26.5%)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1~6岁儿童。与单纯流感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和肺炎征象的情况明显偏多(P0.05)。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情况明显多。与单纯流感组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体温处于中高热状态人数明显较高,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4阳性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结论该地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临床表现多出现较长时间的中高热症状,同时咳嗽、咳痰的征象相对普通流感更为严重,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基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开展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筛选2018-2021年在SCH住院的<16岁CAP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查询研究对象的病原检测结果,比较Mp、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病情严重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8 274名CAP住院病例,其中Mp阳性2 184例(26.4%);Mp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01),随月龄增加而升高(P<0.001),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01)。喘息、气促、喘鸣音及肺部呈片状阴影的发生率,以及发热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Mp、细菌和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月龄Mp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喘息症状及痰鸣音和喘鸣音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病例,≥60月龄混合感染病例较Mp单纯感染更易出现气促症状(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童(aOR=1.38,95%CI:1.15~1.67)、<6月龄(aOR=3.30,95%CI:2.25~4.89)、6~月龄(aOR=3.44,95%CI:2.63~4.51)、24~月龄(aOR=2.50,95%CI:1.90~3.30)、48~71月龄(aOR=1.77,95%CI:1.32~2.37)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aOR=1.28,95%CI:1.06~1.55)为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Mp是导致儿童CAP住院的主要病原体,单纯Mp感染病例较细菌、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天数更长;Mp常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男童、<72月龄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是Mp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重症肺炎患者入院28 d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入院后48 h动态血乳酸变化。结果重症肺炎患者入院48 h血乳酸水平,死亡组(2.91±1.54)mmol/L,存活组(1.73±1.05)mmol/L,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血乳酸清除率死亡组(6.87±3.89)%,存活组(18.88±9.24)%,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动态血乳酸测定较单次血乳酸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更具有价值。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尤其是6 h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重症肺炎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miRNA-155在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和阴性反复喘息儿童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与喘息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反复喘息儿童40例为喘息组,其中API阳性儿童27例,API阴性儿童13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检测喘息组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miRNA-155、嗜酸性粒细胞、IFN-γ和IL-4水平。结果 喘息组miRNA-155水平、IFN-γ/IL-4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t=2.307,3.839,P<0.05),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 =5.278,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miRNA-155水平、IFN-γ/IL-4值显著低于API阴性及对照组儿童(H =13.580,F=9.731,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API阴性及对照组儿童(F=22.303,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miRNA-155水平与喘息次数呈负相关(r=-0.566,P<0.05),喘息组miRNA-155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0,P<0.05)。结论 miRNA-155水平下降可能是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且miRNA-155在喘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于医院治疗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82例设为肺炎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T-proBNP、PCT。结果肺炎组血清NT-proBNP、PCT分别为2 301.46(1 089.29,3 744.29)pg/L和(1.31±0.22)ng/ml高于对照组(P<0.001);肺炎组高危险患者血清NT-proBNP和PCT分别为3 032.18(2 674.39,4 010.02)pg/L和(1.51±0.31)ng/ml高于低危险和中危险患者(P<0.05);肺炎组中危险患者血清NT-proBNP和PCT分别为2 200.67(1 100.80,3 011.43)pg/L和(1.22±0.19)ng/ml高于低危险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PCT分别为2 890.56(1 719.40,3 744.29)pg/L和(1.62±0.28)ng/L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清NT-proBNP、PCT判断肺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和0.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PCT截断值分别为2 526.33 pg/L和1.55 ng/ml,灵敏度分别为90.10%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92.00%和91.00%。结论血清NT-proBNP、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是一种有荚膜的革兰阴性粗短杆菌,是临床上重要的机会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基因间存在差异,依据系统发育树可分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Ⅰ)、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 KpⅡ)和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 KpⅢ),三者生态分布、基因型、耐药性、毒力特征以及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为感染性疾病精准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KpⅠ、KpⅡ、KpⅢ的鉴定、流行特点及致病特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武汉两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武汉两所医院2018年1—10月临床分离的42株非重复CRKP,采用Carba NP试验方法对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进行初筛,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42株CRKP菌株中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其中有10株扩增出NDM-1基因,3株扩增出KPC-2基因。共13株CRKP碳青霉烯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2株质粒接合试验成功。PFGE分析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CRKP菌株共分成6型,无明显优势型;携带KPC-2基因的CRKP菌株为同一型别。结论检出产NDM-1和KPC-2的CRKP菌株,质粒接合试验提示质粒介导的水平传播在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播散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