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行为改变轮,总结慢性病病人参与数字健康干预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慢性病病人的数字健康干预,全面提高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动机访谈: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2种。健康行为的采纳和危险行为的戒除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增强慢性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然而行为改变并非易事,以提供建议为主的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行为改变方面收效甚微,仅有5%~10%的成功率。近年来,动机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Miller认为动机是个体改变行为的愿望,并非内在个性特征,个体的动机可以被影响,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生改变。Miller等通过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在对动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新方法: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逐渐被护理人员认识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机访谈路线图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将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MI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教育,MI组给予MI路线图的糖尿病行为改变教育。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化指标和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行为改变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MI组生化指标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自我效能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路线图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良好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4.
杨芳  刘璐  郑霞飞 《护理学报》2016,23(7):35-39
综述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概念、实施方案、临床应用现状,提出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新的评价方法,总结归纳了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干预策略,以帮助健康促进者完善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健康问题及采取干预方式的不同,为访视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回顾性分析社区慢性病患者访视护理记录,按照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条目对访视护理个案的健康问题及干预方式按心脑血管疾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归类.结果 两类访视患者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健康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领域和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存在健康问题多见.每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存在6.37个健康问题,每个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存在5.30个健康问题.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和自身照顾问题是慢性病患者常见的共性问题.10个常见问题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多存在语言和药物治疗方案问题,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多存在皮肤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访视过程中,最常用的干预方式是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其次是监测.4种干预方式比较,治疗和程序、监测两种干预方式在两类患者中的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时更多采用监测的干预方式,护理非心脑疾病患者时更多采用治疗和程序的干预方式.其他两种干预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病患者生理领域和健康行为相关领域是社区访视护理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健康教育和指导咨询,监测是最常采用的干预方式,需要加强护士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全面评估监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正>个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其健康,健康行为的建立与保持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1])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多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强调慢性病的最佳防治策略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防治重点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在促进慢性病患者进行行为改变的过程中,护士等专业人士提供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MI)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为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研究的设计、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指标等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到138篇文献,最终纳入26篇文献,累计干预人群1449例、对照人群1453例;MI主要在医院和社区开展,由社区、临床医护人员或护理专业研究生实施;评价指标主要涉及生理、心理、行为、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等5个方面。结论 MI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个人不良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个体对健康行为的决策常会涉及不同时间点的损益权衡,进而影响健康行为的选择及维持。未来情景想象作为一种“预体验”未来事件的认知加工方式,能够通过增加对未来健康选项的权重而促进健康意图的形成与行为改变。该研究对未来情景想象的概述、干预模式以及在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从行为经济学角度为护理人员创新健康行为的相关教育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辖区387名常住居民进行连续性多样性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居民的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及危险生活行为方式改变程度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及社区开展慢性病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护士对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已签约的834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423例)和对照组(411例)。对照组按"家医"签约协议提供签约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由社区护士为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慢性病相关知识、防治态度、健康行为评分整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服务满意度及健康档案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诊疗模式下由社区护士开展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档案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MI干预方法,根据其行为阶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改变动机,可增强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患者戒烟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对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PCI治疗的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SES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绞痛和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行PCI术MI患者实施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规范患者健康行为,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美国Miller教授于1983年在一项戒酒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1].2002年,Miller和英国Rollnick教授对这个概念做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发现和解决其内心矛盾来强化内在改变动机的干预方法[2],国外用于改善慢性病患者行为已获得满意效果.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亟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因此,本文就MI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原则、培训和评价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国内外的应用经验,为改善慢性病患者不良行为、降低发病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动机性访谈(MI)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干预的效果,为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个社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和行为改变理论相结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动机性访谈入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改善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提供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AHSMSRS总评分为(131.25±24.18)分,处于中等水平;SRHMS总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相关分析显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自我管理认知是自测健康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不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中其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进行大众化的健康指导,没有规定时间可自由参加健康教育;干预组则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治疗方法,通过每周二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病人及家属系统地了解健康减少的相关知识,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来干预并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结果 通过干预前后对比,患者在对糖尿病的疾病了解,生活行为方式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低血糖管理、控制体重、自我检查等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而糖尿病足护理与胰岛素计量调节无明显差异。结论 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能改变患者的行为,促进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对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不良情绪、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106例行PCI治疗后的MI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治疗,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活方式护理管理。比较1年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和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健康行为执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生活方式护理管理用于MI患者PCI术后有助于规范患者健康行为,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上尿路结石ESWL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以提高碎石成功率及改变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行ESWL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4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进行连续性的分阶段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碎石排出情况、健康相关行为变化.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健康相关行为实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分阶段的连续性护理干预是提高ESWL成功率,改变其健康相关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Miller和Rollnick在20世纪90年代,以酒精依赖病人的治疗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干预手段,旨在通过帮助病人发现和解决矛盾心理使其行为转变[1]。随着MI发展成系统理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在改变饮食、运动减重、疼痛控制、戒烟及治疗依从性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信息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调查58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饮食结构、运动状况、用药、测血压频率等遵医嘱情况在信息干预一年前后的变化,分析信息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饮食结构、运动状况、用药、测血压频率等均优于信息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干预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