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王新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3)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护理开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5.54±3.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4±7.33)分(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61.56±18.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6±21.56)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疾病复发率为6.67%,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3.33%(P0.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2.
王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8)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后的疾病认知情况、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病情知晓率、健康知识掌握、早期康复训练认知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满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对康复训练的认知,促进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旨在对其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8年2~8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及N... 相似文献
4.
《当代护士》2020,(2)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两组干预时长均为1个月,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能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神经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7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则进行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神经功能与心理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患者对其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循证护理组(EBN组)和常规护理组(C组),C组实施常规护理,EBN组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包括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和应用等,观察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I、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1月后,EBN组BI、NIHSS评分分别为(49.76±9.54)分、(3.44±1.64)分,和C组的(42.64±5.81)分、(5.44±1.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3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心室间隔厚度(IVST)、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GQOLI-74中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IVST、LVSD和LV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干预后,研究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AMI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和心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理论,采用中医情志相胜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1周及干预3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周后患者HAMD评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干预3周后,HAMD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激发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对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齐鲁护理杂志》2014,(17)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规律运动等。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减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锻炼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护理是进行脑梗死患者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潘佳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疾病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在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脑梗死患者树立起疾病康复的心理状态,改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自入院第2日,护士对其进行为期28 d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第30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FMA运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着重给予饮食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完全自理者占46.67%,观察组患者完全自理者占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3月内复发急性脑梗死概率为50.00%、6月内复发率为66.7%,观察组患者3月内复发急性脑梗死概率为20.00%、6月内复发概率为3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饮食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n=43)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43)。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SDS及S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P 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0.20±3.30)分、(40.15±4.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84±3.51)分、(46.25±4.36)分,满意度评分为(94.72±5.55)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3±2.84)分(P 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11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59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结果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相对较低,BI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有助于提升ACI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致残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赵淑静崔丽南艳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24-125
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帕罗西汀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HAMD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