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胆胰中心2017年3月1日~6月30日品管圈开展前的78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品管圈开展后的823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改善前后两组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和患者对预约检查满意度。结果: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从活动前92. 13%上升至活动后的96. 63%(P 0. 05),预约检查满意度由活动前90. 58%上升至活动后97. 38%(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提高患者对预约检查满意度,提升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的复诊率措施。方法:开展以"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复诊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复诊时间后经常失诊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复诊率较活动前明显上升(74.4%vs 52%,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口腔科门诊患者预约后的复诊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QCC(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检查报告单及时归档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全体圈员打分方式,以得分最高的提高骨科住院患者检查报告单及时归档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确定圈名、圈徽,定期组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检查报告单归档不及时的原因,针对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检查报告单归档的执行情况。结果骨科检查报告单归档率得到有效提高,加强了医护人员对检查报告单及时归档重要性的认识。结论品管圈活动理念运用到骨科检查报告单及时归档管理工作中,使骨科检查报告单及时归档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完整性,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避免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在医院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A区2014年3~4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14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9~10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及获得的无形成果情况。结果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执行率由活动前6.25%降低为活动后的0.5%,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1, P<0.01)。②QCC活动实施后,六个项目的无形成果得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提高了妇科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率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6年6月成立礼嘉门诊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以"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率"为主题进行质量改进,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病人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迟到原因,制定实施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率从活动前的10.5%降低到活动后的5.5%;预约挂号率从活动前的40.1%提高到46.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科门诊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率,提高预约挂号率,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组,2014年1~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活动主题,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对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品管圈活动前组(P0.05)。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品管圈前(P0.05)。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出错发生情况少于实施品管圈前,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护理操作合格情况均高于实施品管圈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心内科患者预约检查漏查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首先确定主题,设定圈名圈徽,然后制定活动计划,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确定主因,接着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最后总结与检讨,比较改善前后患者预约检查漏查率。结果:心内科患者预约检查漏查率从改善前8.48%下降到改善后1.78%(P0.01)。结论:QCC有利于降低心内科患者预约检查漏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口腔专科医院门诊预约患者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提升预约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方法对专家综合门诊预约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预约患者未按时就诊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和改进。结果经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改进,我院预约患者等候时间从改善前15.63min下降到改善后4.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缩短预约患者的等候时间,该方法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单次月经周期内预约入院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对预约入院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将2015年5~7月择期手术患者共11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再将实行品管圈后,2015年12月~2016年3月择期手术患者共23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月经周期内预约入院成功率。结果患者单次月经周期内预约入院成功率由活动前的39.3%提高到实施后的78.1%,观察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明显提高患者单次月经周期内预约入院成功率,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在附加效益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电话回访中,QCC管理工具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建立QCC活动小组,确定"规范神经内科电话回访工作"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对2016年10月—2017年4月我科室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成功率、满意率及出院患者复诊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头脑风暴法,通过绘制柏拉图、鱼骨图,分析电话随访不成功的原因,以此作为规范电话随访的切入点,就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电话随访的成功率、满意率及出院患者复诊率,评价活动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出院患者的随访成功率由74.12%增长到93.96%,出院患者满意率由95.69%升至98.43%,复诊率由51.77%上升至72.96%,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三者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目标完成后,本科室圈员的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方面都较活动前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该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电话随访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置管患者中的34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8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置管患者中4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分析神经内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制定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而且使神经内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肿瘤科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前组,选择2014年6~7月肿瘤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活动前组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管理手法对辅助检查环节进行系统、详细的管理,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分阶段、步骤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辅助检查未及时、正确完成率由活动前的5.71%下降到1.73%。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环节中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锻炼、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压疮风险评估漏评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在呼吸科与两个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管理中融入品管圈手法和技巧,对压疮风险评估漏评率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漏评由实施QCC前的52.6%(142/270)降低至14.1%(38/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C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专科培训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20名神经内科护士为观察组,以2016年1月~12月专科培训中未应用品管圈活动的20名神经内科护士为对照组,具体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专科操作技能得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开展的无形成果显示护士执行力、对品管圈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自我效能感、持续改进意识都有明显提升。结论:在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提升护士的专科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改进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由活动前12.90%提升至活动后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5,P<0.05);根据要因分析产生的不良事件例数活动后较活动前下降。结论神经内科ICU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完善压疮与失禁性皮炎标准化护理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缩短ICU患者交接时间,降低漏项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拟定对策、实施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交接班漏项率、交接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患者的交接班漏项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于腊梅  林晓方 《当代护士》2017,(12):183-18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外出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心理科开放病区住院患者外出率高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外出率由40.62%下降到15.6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外出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对心理科工作的满足感,发挥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于2017年4月—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的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10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的研究对象。成立名为"拾金圈"的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的主题,对活动前二便留取率不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关措施,统计开展品管圈后二便留取率的情况。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 0. 05),大便留取率上升至91%,小便留取率上升至9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脱管及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CVC导管堵管率由19.00%降低到6.93%,脱管率由10.74%降低到1.9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外科患者CVC脱管及堵管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